APP下载

出国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管理探析

2013-08-15王康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预备党员学生党员入党

王康民

随着高校建设逐渐完善、国际沟通日益加强、出国代理机构大量兴办,高校中外合作交流办学项目日益增加,在校学生党员通过交流项目出国的人数逐渐增多。对于出国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已成为高校日常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在国外留学的党员进行交流、与回国党员沟通、与其他党务工作者探讨等多种途径,笔者在实际管理教育中,不断丰富了对出国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认识,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出国学生党员的特征

首先,出国学生党员一般都是高校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分子,是整个学年、学校的排头兵,这些学生往往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热心为集体奉献。也正是因为其具备了一名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素质,并对党有不懈的追求才被党组织接纳。所以,出国学生党员一般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

其次,在校学生党员出国留学时,虽然已经相对成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从小到大长期处于校园当中,导致学生党员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阅历单一。因此,往往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冲击,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思想容易发生转变。

第三,出国学生党员一般是参加交换项目或者是参与“1+3”“2+2”“3+1”等联合办学项目,这些学生党员往往入党时间较短,有些同志可能刚刚被组织接收为预备党员就要离开校园,出国学习。学生党员思想上不成熟、接受党组织培养时间短等特点成为出国后出现问题的主要根源。

二、学生党员出国后易产生的问题

首先,学生党员在出国后往往会面对很多未知的新鲜事物和从未遇到过的各种难题,但由于时空问题,难以获得党组织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基层党组织可能事先没有做好出国党员教育的准备工作,在学生党员出国后缺乏与其联系的有效方式,或者基层党组织对出国党员抱着放任自流的态度,没有及时与其沟通,从而致使学生党员逐渐产生无力感、距离感,最终对党产生消极态度,不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

其次,学生党员作为在校生中的优秀分子,都希望能在国外取得成绩,有所收获。他们在适应新语言环境、专业课学习等方面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忽视与党组织的沟通,不能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接受党的教育,不能及时参与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

第三,出国学生党员思想上往往会受到其他政治组织或宗教组织的干扰。同时,留学党员更关注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容易从相关信息中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波动。另外,有些党员因为出国后境遇不好,认为自己没能发挥良好的模范作用,产生自己不是一名优秀党员的念头,从而自暴自弃、慢慢开始逐渐回避党组织。

学生党员出国后易发生的问题正暴露了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的疏忽之处,体现出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细致、不全面等问题。想要扭转这些不利状况,必须加强出国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管理。

三、加强出国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加强出国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建立健全规范合理、有效易行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细则。要开展出国党员离校前思想政治教育,召开一次“特别”的党课,带领出国学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如何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组织观念,着重做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分享留学党员的生活经历、亲身感受,让党员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发挥党员的先进作用。同时,召集出国留学党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出国前期的心得与感受,鼓励党员之间在出国后相互扶持、携手并进。做好党员出国目的教育,以史实为依据,以杨振宁、詹天佑、朱光亚等一系列伟大人物激励出国党员,鼓励其以优异的成绩为母校争光,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应做好党员出国前组织材料的整理,保证党员与培养人、与党内同志之间的密切联系。其中,应当在党员学生出国前再次明确学生的培养人,原入党培养人、入党介绍人存在组织关系变动不能继续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的,应及时确立新的培养人。确保在党员出国期间有明确的、稳定的培养人对其进行培养、考察、教育。明确出国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告知预备党员应通过电话、网络、邮寄信件等方式向入党介绍人主动汇报自己履行党员义务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成长情况。每季度至少提交1次思想汇报,每半年至少提交1份总结。总结要附上3-5名同学的评语,网络联系要求有网上邮件收发电子记录等。当预备党员培养期满时,应按时提交转正申请,学生党支部根据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对其是否具备转正资格进行讨论,如具备资格在学生党员回国后完成其转正。

第三,应当明确制定出国留学党员的管理细则,保证党员培养的连续性、有效性。入党介绍人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平台了解预备党员在国外生活、学习等方面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征求3名以上在国外学习的非党学生的意见(每季度至少一次,网络联系要有网上邮件收发电子记录等)。入党介绍人每季度向党支部汇报预备党员成长情况,并协助党组织对预备党员进行1次评议,每半年协助党组织对预备党员进行1次鉴定,并及时把优缺点和国内党支部对预备党员的理论和社会实践学习任务反馈给预备党员本人。

第四,应加强对出国党员的理论教育,通过建立QQ群,群发理论学习内容;通过网络讨论时政热点等方式,端正党员的思想,培养其全面科学看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正确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同时,出国学生党员有愿意关心时政新闻、留学生权益、华人权益等问题的特点,因此,当有重大国际事件时,应及时开展党员思想教育工作,避免学生因不了解事情真相对事实产生误解,对党产生误会。保持党员的思想认识正确先进,保证党员的坚定政治立场。

第五,要解决好出国学生党员由情感问题产生的心理焦虑。出国学生党员往往年纪较轻、经历挫折较少、人生经验不够丰富、办事不够沉稳,常常会因为急躁、焦虑、压力巨大等原因诱发心理问题,因此,做好出国党员的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学生党员常常会面对情感问题,由于出国导致与另一半在价值观念、人生规划上产生分歧,导致情感不和,更甚者感情破裂。在这些情况发生时,作为党员的培养人首先应当倾听党员的想法,找到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看看矛盾是否能够化解,帮助学生党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矛盾不可调和,则应指引党员尽快从悲伤情绪中走出来,积极面对生活,让学生党员在最孤独的时候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第六,要处理好出国学生党员由家庭期望过高产生的心理压力。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出国留学需要支付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作为家长往往会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害怕学生不够优秀,浪费金钱。同时,学生也会对自身学业感到担忧,害怕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辜负父母的期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今后的发展、就业问题考虑过多,害怕毕业后不能很好就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针对这一现象,作为党员的培养人应当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为更好地解决党员的思想问题,可以适当地与党员的家长沟通,调整家长情绪,减少对学生施加压力。

[1]赵永飞.出国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7)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学生党员入党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预备党员能否参加党组织的民主评议活动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预备党员能否提前转正?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