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的有效途径
2013-08-15张莉娟
张莉娟
张莉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陕西西安 710061)。
教育部颁发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课标》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第八点中还专门提到“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因此,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和英语教学的中坚力量,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明显,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薄弱地区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城市教师的水平相比差异明显。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英语教师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改善农村在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从陕西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工作与生活实际出发,借鉴跨文化培训相关理论与培训模式,提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中跨文化培训的有效途径与策略,以期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课程资源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与内容。
一、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培训现状
(一)农村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我省教育薄弱地区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城市教师的水平横向对比差异明显。就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而言,农村地区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作者曾以参加“国培计划”陕西省教育薄弱地区——商洛、延安、咸阳北五县地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分别在2010、2011、2012年在我院师资培训学院组织的培训中,分批下发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以电话访谈、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受试者沟通,进行回访。在调查过程中,作者发现,三个地区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均较低,且状况令人担忧。同时调查还发现,受访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英语专业毕业,虽然他们都参加过一定形式的教师进修和培训,然而这些培训只能解决一些教学法方面的问题,并不能在短期内使教师的语言能力尤其是文化能力有很大的改善与提高。
(二)中学英语师资培训现状
目前,许多英语师资培训项目只关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培训,而忽视教师自身英语素养与水平的提高,虽然有专门的关于英语教师的听说技能培训,但关于教师跨文化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英语教学方面的专项培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每次培训专项指向性不明确,培训专题过于宽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使看似丰富多彩的培训专题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开展。尤其是短期培训,无法将某一方面的的培训系统地开展。
二、跨文化培训的目标与内容
(一)跨文化培训的目标
Landis&Bhagat(1996)综合了以往的研究,指出跨文化培训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纳为三项:认知上改变个人的思想;情感上改变个人情感的反应;个人行为上的改变。因此,跨文化培训应从三个层面着手: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能力层面来提高受训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认知层面。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普遍规律。
2.情感层面。培养教师对其他文化的开放、欣赏的态度,消除偏见,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3.能力层面。培养面对文化冲突的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文化交际场合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善于学习新的文化知识,同时不断反思本族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交际培训内容: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5)号文件规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对不同类型的培训的课程在“建议课程内容”部分的“专业知识”框架下,教师“通识知识”部分规定了教师需要掌握 “英语思维方式介绍”、“英语国家社会文化概况”等方面的知识。
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相关培训策略方面的内容,从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实际出发,作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内容应分为两个部分:(1)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政治、节日、社交礼仪、习俗与禁忌。(2)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文化、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等基本概念;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价值取向、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等知识;文化冲突和调适模式等。
三、跨文化交际培训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培训模式
跨文化培训有多种模式,Chen&Starosta (2007)将他们归纳分为以下六个类别:(1)教学模式;(2)模拟模式:(3)自知之明模式;(4)文化理解模式;(5)行为模式;(6)互动模式。结合受训对象的工作生活实际,从模式的可行性角度出发,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种培训模式。
1.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又称为“知识模式”或“大学模式”。这个模式是所有跨文化培训中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它侧重认知模式的强化,使学员能够了解一个文化的价值观、风俗民情、地理历史、社会结构以及思想举止等。学员经由培训教师的解说以及看影片、阅读和其他方法的互用,对另一文化的了解能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这个模式虽然方便省事,而且对文化知识的灌输具有很大效力,但由于这种模式使学员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与实际环境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模式,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目的。
2.模拟模式。模拟模式是针对改善教学模式的缺点而建立。模拟与某一文化类似的环境,要求学员在感情上必须投入,以便在这个模拟的环境中获取沟通的经验。通过在模拟的文化环境中,学员们能学习到新的行为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Gudygunst,Ting-Toomey,&Wiseman,1991)。由于要模拟一个完全类似的文化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同时由于受时间限制,这种模式不可能使学员完全对异文化有足够的认识。因此,这种模式必须结合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3.文化理解模式。文化理解模式主张学员必须了解自己与对方文化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各种社会系统。这种模式强调了解自己的文化是了解他人文化的基础。学员应该认识到自身的文化认同只是众多认同中的一个,否则很可能产生过度的民族中心主义。这种模式要求学员经过培训后,在感情上对文化差异建立起必要的容忍性。
(二)跨文化交际培训方法与技巧
跨文化培训中常用的的培训方法有角色扮演、个案研究、紧要事件、文化同化案件与模拟法。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工作与生活实际,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本文重点介绍常用的角色扮演与个案研究,以及讲座。
1.讲座。由于跨文化培训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即英语国家概况与跨文化交际理论。讲座中,教师通过文字解说、图片展示、以及影音资料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知识,让学员了解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节日、社交礼仪、习俗与禁忌等。另外让学员了解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理论。从而为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或个案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角色扮演。在培训中,学员要像演员一样,扮演一个模拟实际生活行为的角色。角色扮演的目的,在于让学员在模拟的过程中,面对并试着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角色扮演把学员从旁观者的身份变成参与者,使他们能够在一个模拟的跨文化交际环境里,亲自体验异文化的生活。
3.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对复杂文化事件的描述。它给学员提供了一个有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好机会,学员在研究过程中思考、分析、讨论、诊断、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由于农村英语教师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交流欠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城市教师差异明显。因此,应该重视农村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应该将中学英语师资跨文化专项培训列入到培训日程上来。因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改变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的现状,进而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最终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中学英语《课标》提出的英语教学目标。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韩克康.初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3)
[3]唐勇华.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思考[J].英语教师,2009,(12)
[4]付永刚,李天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5)
[5]孙雪波.中学英语教师文化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2)
[6]Chen GuoMing,Starosta W J.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7]Gudykunst W B,Ting-Toomey S,Wiseman R L.Training the beast:Designing a cours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Education,1991:40,72-258
[8]Landis,Bhagat R S.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behavior and training[J].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training,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