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分析及思考——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4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书籍课外阅读

王 华

王华/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讲师,硕士(广州510990)。

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阅读也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良好伴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

对于大学生来说,阅读尤其重要,可以从阅读中吸取其精华,陶冶情操,可以引发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考,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认真的思考,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90后的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了解本院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包括阅读形式、阅读所花费时间、阅读量以及阅读内容,为了及时更新和跟进同学们所反映的意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设立了此项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是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的方式,调查的对象为本院随机抽取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250名作为调查样本,回收有效问卷224份,回收有效率为89.6%,被调查者比例为,大一至大四各占25%。我们认为,这次调查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

本次调查显示,上网是大学生业余爱好的首选,在设计的选项中,选择网站在线阅读的共有92人(41.1%),选择手机阅读共有48人(占21.4%),选择其他网络阅读电子图书、华软电子图书馆有57人(占25.4%)。选择“图书馆”,“书报亭”等途径获取课外图书信息的只占12.1%。由此可见,非纸介质阅读即网络阅读还是占有较大优势的。

对于得出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并不感到意外,在网络迅速发展,并且十分普及的情况下,电子阅读必然会成为将来图书信息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电子阅读相对于纸质阅读来说,具有方便携带,随时阅读的特点,同时网络还具有容量储备庞大、时效性强等优势,加之网络读物形式的多样性,网络阅读可谓平步青云,几百年来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受到挑战。这样是否就意味着纸质的图书就会退出市场呢?答案是否定的,调查发现仍有一部分学生仍然喜欢传统的阅读形式。

通过采访调查发现,同学们阅读方式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阅读地点一般是在某个地方坐着静静阅读,而现在阅读校园里随处可见。无论是在用餐中,上课时,还是步行时,人群中总会有几个同学手中拿着手机在忙碌,调查发现,这些同学大多数都是在看小说,或是微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样阅读方式严重影响了同学们对于内容的吸收和咀嚼。

(二)“快餐式”阅读在校园内风行

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倾向有快餐化、即时化的迹象。虽然我们学院的学生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获得课外书籍的信息,但是我们也发现,同学们对于网络图书的阅读是“快餐式”的。一方面同学们的阅读时“即看即弃”,所阅读的课外书籍内容不会在脑海中停留太久的时间,因为在被调查的同学里面,手机电子图书也好,网站在线阅读也好,阅读的时间都是比较快餐式的。

还一方面阅读是短时间阅读,被调查同学中,一部分大学生的阅读时间比较短的,数据显示70人(占31.3%)的同学每天用于课外阅读时间为1-2小时,还有43个同学(占19.2%)的同学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还不到1小时。被调查大学生只有49人(21.9%)阅读时间超过5小时。由此可见,同学们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还是相对较短的,这也恰恰说明同学们的阅读量不大。网络的发展,时代紧促的步伐让同学们来不及花更多的时间细心阅读文化的典籍,也让他们顾不上在睡前细心阅读过往的美好,记不住太多的精细。

再一方面“快餐式”的阅读是阅读量小。本次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较少,因此阅读量也不多。在设计的题目“您每个月课外阅读量”的选项中,有3个(占1.3%)学生从来不进行课外阅读,有16个(占7.1%)学生每月阅读量还不到1本,有61个(27.2%)学生每月的阅读量仅仅为1本,还有49个(21.8%)学生是偶尔阅读。每月阅读量两本以上的学生为95人(占42.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调查还发现我院的大学生课余时间很多花在网络游戏上,这可能和我院学生的所学专业有关(很多专业是与网络、游戏有关)。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

(三)经典书籍被忽略,科学技术突出,名利攻关萌芽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同学们阅读内容集中在“科学技术”、“投资创业”、“娱乐杂志”、“动漫卡通”和“文学杂志”,只有 25个(11.1%)学生选择“文学经典”和“人物传记”。也就是说,同学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阅读内容也发生了变化。这一特点在大一新生尤为突出,大一新生因为是刚刚来到学校,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在采访调查发现大一新生中选择“科技学术类”的占了被调查大一新生人数的八成,可能是对于大学知识迫切的需求和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大一新生对于书籍的需求非常的单纯,因此出现了以上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二:一方面,也许是青少年时期,大一新生潜藏在内心的“英雄梦想”仍旧在燃烧,选择“英雄玄幻”类别的学生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也是占相当比例的。

另一方面,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使得大学比较注重专业教育,形成了较好的学好本专业的风气,这种风气尤其是体现在民办院校。在林立的高校,遍布的学术殿堂里面,不乏杰出的大学生,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钻研科学技术来增值自我,提升自我。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在图书馆这一调查据点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发现,进入图书馆的同学大多是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技学术类的书籍,同学们都希望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采访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喜欢看“成功秘籍”之类的投资方向的,如何踏上成功之路一类的书籍。据口头调查的回应来看,希望在大学期间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想在大学就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的同学不在少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又没有领路人的情况下,许多同学就想依靠这些投资创业类的课外书籍去尝试自己创业,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这些书籍的片面语句,是否能够成就大业,就真的是见仁见智了。

三、在网络背景下引导大学生课外阅读思考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我院的大学生课外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同学已经退出了传统的阅读方式,选择电子图书进行阅读,而且同学们选择阅读经典比例很低,阅读量也小。因此,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如何在阅读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网络,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同学们课外多读,尤其是经典书籍。

(一)丰富电子阅读方式,提升阅读机会,增加阅读量。

当今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电子阅读,更愿意坐在电脑面前进行网络阅读。因此我院应建立及完善电子图书馆,完善电子阅览室,把经典读物都放在电子图书馆里,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可以在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同时图书馆可以开设电子图书增值服务,通过二维码或者其他的一些获取方式,可以让课外图书读者即时购买到相应的电子图书;

同时要做好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工作,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帮助,可以把经典读物放在电子阅览室的显要位置,可以起到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在不侵犯知识版权的前提下链接质量较高的网络报刊、在线图书馆、网络书屋,向读者推荐经典电子图书,使读者吸取有益的知识,正确引导读者的学习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

电子阅读作为一种环保的阅读方式,是应该得到很好的推崇的,它免却了纸质图书相对较高的购买价格,也具有携带方便的重要特点,可以方便随时阅读。近86%的学生选择非纸张介质阅读也体现出当今社会对于时效性的重视,因为电子图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更新周期比较短,也比较及时,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获取到你想要的第一手咨询,这一点相对于纸质图书来说,是有优势的。通过电子阅读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机会。

(二)开办校园课外阅读的读书协会网站,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在校园里成立“读书协会”,通过“读书协会”以点带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充实精神世界,营造书香校园。在协会的带动下建立读书协会网站,网站的内容可以围绕学生特点设立。比如,好书推荐、经典书目推荐、读书笔记分享、书籍下载、美文欣赏以及交流天地等等。在电子阅读流行的情况下,学生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以前面对面有声交流变成了现今面对电脑的无声交流。因此,网站的创建应营造良好的网上沟通平台及氛围。

同时,网站建设应人性话,比如读书笔记在线分享要及时更新,好书推荐争取做到每天一本好书,在线下进行定期总结推荐;网站的交流天地作为以书会友的重要途径,需要大力开展,至少每月线下举办一次正规阅读交流会配合日常小型读书交流活动,在校园内培养一个爱读书、爱交流的小团体,培养一群校园文化传播者。

(三)利用网络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环境的熏陶教育功能,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校园里,可以经常举办演讲、文学经典欣赏讲座、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举办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校园活动,应着力于活动形式的创新和活动细节的完善上。比如,在前期宣传和投稿方式方面需要广泛利用网络等多种传播途径,可通过网站、BBS、QQ、微博、人人等方式进行宣传,增加同学的参与率以及活动的宣传力。第二,积极开展经典阅读的辅助活动,如网站设立经典书籍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经典中的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经典了解的深度;组织大学生深入各民族地区开展民俗文化采风活动,了解当地民俗民风,有助于学生领略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亲身感受这些久传不衰的经典文化的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自觉阅读文学经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使学生亲近和迷上文学经典。培养兴趣的同时,教师应利用网络比如QQ、微博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精读”和“细读”。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时不是感觉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通过对作品的“精读”和“细读”,学生可以穿越时空,和作者进行精神对话,让学生享受到阅读是一种“精神洗礼”。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感知作品所赋予的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作品的艺术世界。学生通过阅读别人的人生,境遇,细细品味精妙的语言,领悟作者的本意,从而达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体验。经典的魅力就体现在不断的阅读之中。

网络的普及,改变的是阅读方式,而不能是阅读内容。经典是经过时间和广大阅读者的检验过的,不是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而是通向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化知识的训练,也不能忽视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国具有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作品,为大学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借助网络,丰富阅读经典的形式,让学生的精神家园丰富起来,人格健全起来。

[1]蒋德均.文学经典阅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2011,(1)

[2]陈亮,刘树民.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幻境下的经典阅读[J].图书馆杂志,2011,(11)

[3]施常州.论古典主义教育的道德蕴含[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书籍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书籍
出版社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出版的价值链比较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