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杰职业道德思想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2013-08-15丁正亚
丁正亚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0 引言
罗国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在其著述中尤为关注职业道德建设,认为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将职业道德建设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特殊的意义。学习罗国杰职业道德思想对于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 罗国杰职业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的定义和特征。罗国杰认为[1],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表现为职业责任、职业良心和职业纪律等形式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传统习惯的总和。由于各种职业的不同特点,每一种职业又会形成各自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为此,罗国杰将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概括为热爱本职和忠于职守两个方面。热爱本职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维护本职业的利益,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力求掌握最好的职业技能。忠于职守就是要自觉地意识到自己从事的职业对社会、对他人应履行的义务,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热爱本职是前提,忠于职守是对本职工作热爱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普遍特点就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私有制条件下的职业道德存在本质区别,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2)职业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罗国杰认为,职业道德建设应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应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突破口来看待[2]。职业道德的重要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所决定的,是深化改革的需要。职业道德的作用表现在:一是职业道德体现了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使一般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容易为人们所实行;二是职业道德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是行动中的道德;三是职业道德通过道德感情的传递和感染作用,可以使人们养成对社会、对其他行业人员的责任感,改善社会风气。
3)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在总结职业道德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罗国杰概括了职业道德建设的四项措施:一是加强对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形成强大舆论;二是强调每个人要以身作则,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三是人事、管理部门要采取措施,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在分配工作中,既要教育人们发扬风格,又要力求公平;四是着力提高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3]。罗国杰指出,在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中,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社会主义社会主旋律。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只能是反映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不可动摇的、必然的。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树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4)处理好几种关系。罗国杰认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每一个部分中[4]。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如果没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就不可能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更不能做到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对职业岗位的无限热爱和对群众的真诚关心,都必然处于发自内心的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在这一总原则指导下,职业道德建设要处理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遵守职业道德与重视个人正当利益的关系;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三是深化改革与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
2 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提高,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是一名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罗国杰职业道德思想抓住了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性特征,具有较强的理论说服力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深入学习这一思想对于加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应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国家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教育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通过不断出台鼓励政策和逐年加大经费投入,推动高职教育大力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规模趋于稳定的同时,开始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建设转变,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职业道德教育却一直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因此,高职教育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应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当前,我国社会变迁对包括高职大学生在内的青年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道德观念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在道德行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滑坡,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我教育能力不强;二是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漠;三是强调报酬高低,敬业精神失落[5]。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办学者和全体教师更要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扎实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
2)要建立新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就高职院校而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需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很少有专职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二是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内容陈旧;三是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定位太高,现实针对性不强;四是职业道德教育手段简单化,学生缺少实际道德体验;五是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单一,尚未建立系统科学的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为此,高职院校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配备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要抓好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改革职业道德教育评价办法,结合专业特点,构建立体化全过程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的多元评价办法,既要有理论测试,又要有行为评价;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职业道德档案库,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表现计入学生职业道德档案,并作为向企业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只有构建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才能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无形载体,承载着学校育人的重要功能。各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普遍成立时间不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不足。作为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具有高教和职教的双重属性。因此,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更新理念,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彰显职业特色,让学生在优秀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构建中都要突出行业和企业文化的元素,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例如,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经常举办优秀企业家、知名校友报告会和企业文化讲座,成立职教联盟,与企业联办二级院(系),进行订单培养,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工业园区开展调查、学习参观,了解企业文化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4)政府和行业协会要重视行业规范建设。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早已不是象牙之塔,社会风气对大学人文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在重视实践教学和开放办学的高职院校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不良的行业风气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会产生负面影响。许多高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发现,有工人师傅不讲职业道德、违背职业道德要求的现象,如果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去做的话,自己反而会吃亏。学校里所讲的崇高职业道德要求与社会上各种不道德行为的事实往往大相径庭,使学生对所学的职业道德要求产生怀疑,对继续坚守职业道德容易失去信心。因此,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大企业道德建设的力度,教育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要坚持职业操守,必要时还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刚性约束。只有广大从业人员都坚持职业操守,具有良好的职业风尚,都能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才能为高职学生信守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践行职业道德充满信心。
3 结束语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和职教双重属性,承载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文明素养。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教学的同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勇于承担各自的责任,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1]罗国杰文集[M]上卷.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282.
[2]罗国杰文集[M]上卷.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595.
[3]罗国杰文集[M]下卷.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386.
[4]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80.
[5]李斌.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探索[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