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性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2013-08-15陈霞
陈 霞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0 引言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高校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人数众多,规模壮大。来自中央组织部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高校已连续4年在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上超过当年全国党员发展总数的1/3;截止2011年底,大学生党员人数已增长至277.8万人。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与发展。本文在学习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党员主体性视域出发,探索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多途径整合。
1 发挥学生党员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主体性作为一项哲学命题,是率先由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提出并进行系统研究的,最终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主体的社会性、历史性入手,宏观地考察和分析了主体对客体、客体对主体的相互作用,建立起“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体性学说[1]。至此,人们开始将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从而使认识论发生了根本变革。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主体性作用的意义如下:
1)是推动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由“尊重”到“保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视与肯定。党员作为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集中体现着各种党内关系,是各种党内关系的总和。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加强党的建设,就必须充分激发这些肌体细胞的活力,尊重每一位党员的主体性,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进程。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一分子,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也必须尊重并保障每一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党员有机会充分行使《党章》赋予的民主权利和义务。
2)是学生党员体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学生党员作为在校大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将教育者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使学生接受并认可,从而主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再由思想支配行为。作为学生党员来讲,只有在不断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实践锻炼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身价值与先进性,从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成长进步。
3)是增强党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所在。学生党员年轻、朝气、富有创造力,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宣传引导,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党员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加强他们对理想信念把握的科学性。学生党员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充分践行自己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增强自身的党员意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党员通过直接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 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多元价值观的渗透以及西方“敌对”、“分化”思想的影响,有少数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思想混沌、信念不坚甚至信仰缺失等,学生党员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入党前后的教育不均衡,学生党员缺乏清晰的主体意识。高校党组织通常重视学生入党前的教育与培训,但入党后的后续教育则不够。学生党员在入党前都要经过层层把关、严格考核,历时一年左右时间。无论是形式上还是思想上,基层组织对他们的教育和考察都比较全面,但发展为党员之后,往往认为学生党员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思想与自律意识,不需要过多的再教育,缺乏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与加强。这种在入党前后教育上的较大落差,容易使学生党员在思想意识和心理上产生困惑,对如何发挥好自身主体作用不够清晰。
2)教育形式丰富,但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党员思想实际不足。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形式上比较丰富,如: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座谈、报告会、大型文艺汇演等,在教育覆盖面上也能做到面广量大,但是,在教育内容上则以落实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和学习要求居多,与学生党员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实际等密切相关的内容较少,引导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也较少。因此,教育内容难以充分体现学生党员的思想关切与要求。
3)注重单向灌输,但激发学生党员主动性的方法与手段不够。学生党员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但是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往往忽略这一点,仍是以报告、讲座、学习讨论、知识竞赛等单向灌输的形式为主,缺乏能够激发学生党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党员主体的感受,以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不强,效果不理想。
4)注重任务要求,但关心学生党员的现实需求不多。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理所当然应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其先进性。但是,学生党员作为一名大学生,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太成熟,在面对学业、实习、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也会碰到与普通同学一样的困惑与难题,甚至压力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甚至会影响和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而高校基层党组织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往往对学生党员的诸多现实困难与需求关注不够。
3 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途径
1)构建长效教育机制,强化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也不能是阶段性或断层的,而应是长期教育引导的过程。在发展学生入党后,如何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性,既考验学生个人,也考验着基层党组织。构建长效教育机制,是强化学生党员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善于为学生党员搭建实践平台,激发他们发挥主体性作用,培养他们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提升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威信与影响力。如:成立学生党员社团、党员示范岗、党员义工站等,使学生党员在为他人的服务中成长成才,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与广大同学的接触,更好地体现“一级管一级”、“一级带一级”的组织效应,实现良好的自我教育与管理功能。通过实践,可以不断磨练学生党员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能力,使抽象的理想信念与具体的服务实践相对应,在获得肯定的同时,提升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强化自己的党员主体意识。
2)尊重学生党员主体地位,找准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现在的学生党员大都属于90后,他们身上有着典型的90后特征,如:知识较广,信息量大,维权意识较强,生活积极自信,但交友面较窄(多以舍友为主),抗挫能力较弱,课余时间上网较多但利用网络学习较少,入党动机与人生态度都较为务实等。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握学生党员的个性特点,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育形式还是教育内容,都要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与他们的成长发展相结合,循序渐进,将他们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辩证统一起来,更好地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成长中的学习成才、交友择业、健康生活等具体问题。同时,要关注和研究社会热点事件、重大政策变迁、世界局势、热点思潮、革命传统、革命人物等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是要关注和研究其父母以及各阶段的老师们对他们的影响[2]。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升华精神境界,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高度契合。
3)保障学生党员民主权利,不断深化党内民主发展。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只有充分履行党员义务,享受员权利,才能真正了解党内民主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与监督权。具体到高校,就是要给学生党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党内民主的机会与平台。由于忙于学业和就业等原因,大学生党员除了在发展党员、代表选举等重要活动以及民主生活会上出现外,享受党内民主权利的机会并不多。因此,要由上至下,在组织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营造民主氛围,为学生党员创造积极献言献策的机会,充分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会议中,可以设置学生席位,让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发展与教学监督过程中。这种参与的过程既是保障学生党员享有党内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是不断深化党内民主发展的体现。
4)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所谓新媒体,即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90后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运用日渐成熟,他们课堂外与电脑陪伴的时间往往比同学、舍友多。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学生党员深入同学中间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与频率也变少了。要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性作用,就必须认真研究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拓展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与空间。要在新媒体环境里,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网路信息是非的辨别能力,提升网络道德,增强网络自律意识[3]。
4 结束语
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工作。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激励学生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党员意识,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1]陈金美.主体性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设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1):53-54.
[2]陈锡敏,张云莲.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和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121-122.
[3]蔡颂,邓翃.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J].湘潮,20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