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透视我国职业教育现状

2013-08-15王永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专业

王永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1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工业从早期发展至今,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对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能力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共识,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实践为抓手,扎扎实实地走实践之路。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要务的职业教育形态已经被突破,各地纷纷开始探索举办“订单培养班”、“工学结合班”、“半工半读班”来积极搭建学校和行业企业联手平台,来解决“教、学、做”问题,虽然也取得了相应的收获,但还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考生无奈选择职业教育,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行业企业用人制度不完善,行业准入不明确,职业资格及相关技能鉴定工作跟进不到位;行业企业没有在职业教育中获得预期的收益和实惠,对职业教育参与和支持不够,教育只是单纯的教育部门的事与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无关,行业企业只顾及自身的发展对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关注不够;现有校企合作、半工半学等形式还只是探索阶段,浮于表面,没有实质性突破。

2 德国“双元制”教学的内涵和要求

2.1 “双元制”职业教育内容

“双元制”中的“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行业企业,学生每周有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有3天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以培养大量的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双元制”要求企业和学校共同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企业与学校”联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与对未来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企业与学校、理论和实践、知识和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和职业紧密结合。

2.2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有:(1)“双元制”发挥了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作用,学校和企业分别承担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教学包含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两种内容。(2)双元制模式中教学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学生2/3以上时间在企业进行生产性劳动,内容是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操作培训。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始终都是围绕职业实践活动由泛到精、由浅入深而开展的,目的性、实用性极强。(3)企业广泛参与,企业从自身出发积极主动接受双元制学生。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参与双元制教学将学生最终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劳动者。(4)实施考培分离,由企业用人单位直接参与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过程,使相关资格证书更具权威性和公正性。

2.3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

在德国,学生在学徒时期就养成了严格的操作规范,从上班的准备工作到下班的收尾工作严格训诫。严格的管理和训练,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的强烈责任心,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校、企业、行业相互间的相融性,各方在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中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有力促进了德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使“德国制造”的质量标签得到世界公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功绩卓著。

3 改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思考

受传统学科体系课程模式的影响,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被禁锢在教室里,浸泡在理论学习之中,实践教学却很少,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技能训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计划也是由教师自行制定,教师对企业了解不够,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规格的人才。因此,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学习、采用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1 管理体制上,削弱政府管理教育教学的行政化,力求在法规的高度保障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应该在国家层面出台更权威的政策,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职业教育的全面推进。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保障制度和教学业务的质量保证和问责机制。在统筹、协作、共享理念下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体制,明确职业院校、政府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责任。建立地区职业教育监督评价体系、实行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和教育质量监控。职业院校是招生、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设置与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开发师资配备的主体,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

3.2 办学机制上,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上下功夫,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职业教育应突出实践教学,强化产学合作,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专业设置要贴近市场需求,使毕业生“适销对路”,在专业建设上始终体现新专业的创建、旧专业的改造、滞后专业的淘汰。专业建设要随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宜产业转型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要注意新技术、细分工下的新专业创建,如面向生活消费的房地产、装修装饰、物业管理、旅游市场开发、社区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专业的跟进建设。根据我国现状,设置劳动密集型优势专业,力求专业建设的灵活性、稳定性、超前性和效益性的统一。

课程设置要突出课程体系构建的针对性,落实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性、职业性、实践性相结合,实行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改变在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中学生缺少必要的实习实训和适应性储备不够的局面,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把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调整到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左右,职业学校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30%左右,两个阶段主要解决学生“怎么做”“为什么”的问题。

3.3 教学方法上,突出实习实训,是人才打磨规格的必由之路

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无论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都突出了实践的特点,特别是在课程比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均基本突出了实践教学。而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课、轻专业课,重知识传授、轻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培养的学生有文凭、无技能,得不到企业的认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大实训课比例,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革综合考评体系和价值取向标准,完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分量,加强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有序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集教室、训练室为一体的新型教育场所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学、做交替进行,“边学边做,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将校内以学为主的“工”和校外以工为主的“学”相结合,使职业学校学生有文凭、有技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同时,建立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研发中心,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积极将技术、成果进行转化,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实现综合技能实践与应用能力提高相结合。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四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地点在学校);四是职工学历教育培训基地,学院受企业委托开展在职职工业余时间培训,通过学分制管理完成学历教育,学员毕业后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还取得成人教育学历证书。

3.4 素质拓展上,人文精神和职业品质的培养是落实品牌效益的软实力

重视并强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不能只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要注重“文化育人”、“素质育人”。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将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等渗透到学校的教育之中,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特色文化的对接和相融,这样,职业院校吸纳了企业文化优质因子提升内涵、增强活力,企业文化也在学校教育的潜移默化下得到了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学生,在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熏陶之中,会有效缩短与企业和行业的认同距离,提升竞争软实力,实现品牌效益。

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注重主体精神,注重潜能开发,注重创新能力、健全人格培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逐渐精细化的心灵技巧型人才。实施学校、社会、家庭联动教育,培养具有较好综合素质、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吃苦耐劳精神、有团队协作意识、有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的爱岗敬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一精神的落实,使企业行业拥有了雄厚的人力资源,也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和企业工作岗位实现了真正的“无缝对接”。

综上所述,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向纵深发展推进,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在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的角度不懈努力,改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灵活、办学活力不足、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模式陈旧、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窘迫等现状,为国家经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1]王毅,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继平.30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回顾、思考和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

[3]左家奇.“三重融合”下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4]欧阳河.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有待去行政化[N].中国教育报,2011-03-28.

[5]欧阳河.职业教育需要一场深刻变革[N].光明日报,2011-04-02.

[6]徐公芳.对高职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N].浙江日报,2011-05-17.

猜你喜欢

双元制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