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

2013-08-15滕占强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大国实力体育产业

滕占强

(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当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而且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名列金牌第四名时,外电惊叹,“奥林匹克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育大国——中国”。在2008年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续写辉煌,创造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历史最佳战绩。如此优异的表现不仅大大振奋了国人的精神,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国内媒体更是对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这届奥运会上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有一些媒体在总结这届奥运会的同时,结合近3届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的突出表现,认为我国已经步入了体育强国的行列,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却也引起了社会及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思考和争论,即我们是体育强国吗?我们到底是体育大国还是体育强国?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说过:中国只是个“金牌大国”而非“体育强国”。中国在金牌榜上的上升速度并没有和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成正比。体育强国不仅仅是要拿回金牌,还要发展全民体育,更要输出价值观。改变世界对中国印象的不是你拿走多少金牌,而是你帮世界改变了什么运动理念。2009年10月,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新中国体育60年来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等进行了一次颇有意义的讲话。他强调,“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他更希望,体育战线上工作的同志们,一定要牢记肩负的革命历史使命,要全面地贯彻党的体育方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深入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1]。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讲话,激起了国人、体育人、专家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

1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阐释

大与强虽有一定关联,但没有因果关系,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情。大是指数量多,强是指质量高,实力雄厚。二者是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的表述概念[2]。大国与强国说的虽然是两个事情,但也有交叉关联。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量与质的关系,大国是是数量上的累积,也逐渐成为了强国的基础,因为没有量变就谈不上质变。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主要是指国家在体育领域发展数量与质量方面的比较。体育大国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数量和规模,在国际上居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而体育强国,则是指该国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超群,诸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等的总体发展水平,应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

我们还不是体育强国,对“体育大国”的理解中也更多地隐含着“竞技体育大国”的成分,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有着质的区别,大国更多指的是规模与数量,而强国则更多指的是层次与质量。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发展观念上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互协调,推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如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09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所讲:“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我们就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2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嬗变的软实力分析

约瑟夫·奈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类。硬实力分为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分为国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3]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国的硬实力及软实力均在不断地增强,综合国力也不断提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遏止的,中国体育的发展也让世人刮目相看。当代体育在发达国家已经成长为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社会亲和力于一体的综合的社会价值实现平台,体育开始全方位地融入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4]。事实上,这些因素已成为体育发展的软实力。也就是说,推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的迈进,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软实力的发展。反之,这些软实力的迅速发展也将大大地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的嬗变。

2.1 政治软实力

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原则、政治价值观、国家战略、对外政策、领袖意志的号召力、影响力则构成“政治软实力”。政治软实力可以彰显社会发展价值观,展示中华民族诉求和平意愿,打破阻碍思想文化交流壁垒;政治软实力的大小体现政府执政能力的强弱;政治软实力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进步等[5]。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正是政治软实力在世界上得到认可的集中体现。

2.2 经济软实力

虽然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竞技体育实力上进行比拼,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有人将伦敦奥运会奖牌榜和2011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各国家和地区GDP排行榜进行过对比,竟然发现二者有很高的关联度。如果说排在奖牌榜前两位的美国和中国,恰好也是国内生产总值第一和第二颇有些巧合的话,那么奖牌榜排名前十位的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意大利,也全部跻身世行GDP排名前15名,这种状况是不能用巧合来解释的,足见其与经济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说在经济硬实力的支撑下,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经济观念体系、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及道德伦理,这种经济的软实力是催生体育大国不可或缺少的要素。

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体育活力和它的经济活力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度”。而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也是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关联。当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以上的时候,体育需求将明显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而民众的体育需求又是一个国家群众体育普及、体育产业发展和竞技体育水平提升的基础和动力。

2.3 文化软实力

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更在于广泛的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早在1917年,毛泽东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就写道:“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当代体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成为观察其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明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窗口,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6]。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伴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已成为一个体育大国,正向体育强国迈进。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并不仅仅是以竞技体育成绩作为惟一标准的。且国家体育总局在多个场合声称:“我国还不是体育强国,只是竞技体育大国。”这是对于我国现阶段体育现状的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国从竞技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缺少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体育文化,体育官员、运动员乃至老百姓,都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壮大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诉求。同时,体育文化更像一个指向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受民族文化影响的,体育文化是缘于民族文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指明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体育文化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将成为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软实力之一。

2.4 产业软实力

体育产业虽与经济息息相关,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体现着自身发展的特色。体育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朝阳产业,起步较晚,整体上还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体育市场日渐活跃,各种体育企业不断增多,体育产业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提高,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近日说:体育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亮点。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选择了“举国体制”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随着中国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举国体制”的弊端也初步显现。举国体制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大特色,也为中国迈向体育强国吹响了号角,但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一方面我们要发挥这种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使体育也能在市场经济中找到自身发展的位置,体育产业的发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人民体育需求的高低、体育发展的水平,是体育强国的一大标志。

3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嬗变的思想基础

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思想萌动,而是通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很好的融合,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体育强国之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蕴含很多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正是这些构成建设体育强国的思想基础。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成为中华体育发展历程的有力的注脚,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体育强国更是充满着渴望与诉求,除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优秀文化的兼收并蓄,尤其是对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主流文化的接纳与吸收,有利地促进了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

当我们真正地突破思想认识上偏差的瓶颈,也一定会为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奠定基础,也一定会为我国体育均衡可持续发展助力。

4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嬗变的制度框架

相关的制度框架的建立是管理体制的一个瓶颈问题,解决了这一主要问题,将有利于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当然,影响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嬗变的制度框架的内容及因素有很多很多,这里只结合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上,从竞技体育的制度框架、群众体育的制度框架、体育产业的制度框架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在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嬗变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1 竞技体育的制度框架

中国的体育制度是根植于中国制度环境内而生成、演化、运行的,必然要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竞技体育制度框架的出现,是将过去的、现在的、个别的、分散的各种竞技体育文化因素予以集约化、秩序化和社会化,用来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活动之目的[7]。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谓一波三折。但总体前进的速度确实令人瞠目,这完全得益于良好的中国体制,运行良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为体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经历了孕育与初创阶段、改革探索阶段、改革深化阶段。

4.2 群众体育的制度框架

我国的群众体育制度框架随着我国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且在不同的时期取得了相应的制度成果。每一个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都在不同的时期奠定了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嬗变的基石。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等标准的改革、颁布及实施,极大地改进和提高了学生、国民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全民健身条例》,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出现,充分展现了国务院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我国的全民健身工作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让“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4.3 体育产业的制度框架

中国体育产业可谓发展快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将很好地解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即借助体育产业的发展来推动自身的发展。中国体育产业制度的演进,经历了孕育、起步、快速发展等阶段,记载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的历程[8]。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都是以社会化为突破口。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架构着自己的产业制度框架,不断地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而调适着自己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根植于中华悠久文化的思想基础之上,加之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吸纳与融合。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软、硬实力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着我国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制度框架等。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虽没有完善的指标体系,也不只限于上述相关因素,诸多内容及因素也正在探索之中,但思想基础的稳固及制度框架的架构将成为嬗变的基石。

[1]胡锦涛.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EB/OL].(2009-10-16)[2013-03-04].http://www.china.com.

[2]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3):3-8.

[3]杨 桦.迈向体育强国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础[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13-14.

[4]鲍明晓.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2.

[5]刘纯献.我国体育政治软实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5):1-5.

[6]柳霞.体育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N].光明日报六版,2012-04-19.

[7]刘纯献,杨桦.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础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433-442.

[8]刘盼盼.我国体育产业制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4):74-78.

猜你喜欢

大国实力体育产业
软实力致胜
吐槽大国
实力抢镜
多想记住你的脸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