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在日语本科教学中的定位
2013-08-15吴枫
吴 枫
一、引言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翌日起中央电视台采用同声传译(以下简称同传)对赈灾现场进行了实况转播。2007年12月28日,日本的福田康夫首相在北京大学演讲,中央电视台采用汉语同声传译进行了现场直播。可以说,这样的电视节目让同传走下了“神坛”,让广大的电视观众认识了同传。目前,同传教学逐渐成为日语教育界关心和探讨的一个热点。我国日语本科设置同传课程起步较晚,尚缺少成熟的体系和经验。据了解,在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中,多数也仅仅在口译课程中对同传蜻蜓点水,其教学往往只是口译课程的延伸,真正开设同传课程的院校寥寥无几,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师资和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目前,开设同传课程的高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院校。由于专业程度要求高、师资紧缺,这些院校的同传课程只针对研究生,而且也多限于英语专业。日语专业方面,只有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大学等院校招收研究生和本科同传生。天津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开设研究生或本科的同传方向专业。另外,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在日语本科中开设同声传译课。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会议增加,以及三资企业的股东大会追求高效化,各种双边、多边国际性会议急需大量的同传译员,甚至广州的日资企业在日常的例会中采用中日的单向同传。这就使原本就十分稀少的同传译员成为珍贵资源,社会对同传人才(或具备一定同传知识和技巧的普通译员)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日语本科阶段开设同声传译课程的院校应该逐渐增加。因此,在大学本科口译课体系中,有必要为同传教学进行合适的定位。
二、同声传译的教学特征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亦称同步翻译。译员利用同传设备,坐在同传厢,通过耳机捕捉原语连续不断的发言,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言者所言信息准确、比较完整地转换为目的语。由于翻译难度高,同传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同传的传译速度与发言人基本同步,无须过多占用会议时间,因而备受会议组织者的欢迎。因此、同传这种重要的传译方式在国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同传译员在市场上有强劲需求。在这种背景之下,一部分高校在日语专业中开设了同传课程。同传教学并非普通的语言教学,亦非口语教学的延伸,同传是在交传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传译技能的高度化培训。其教学原则是:讲解同传程序,通过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技能意识,掌握同传技能。理论学习须为口译训练服务,要在技能训练的前提下,结合同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瞬间迅速对原语进行辨听、信息捕捉和预测、理解、记忆、代码转换、目的语表述、监听、修正等,执行多重任务(Multi-tasking)。
中日同传的主要训练方法有:
1.影子练习(Shadowing Exercise):有效培养边听边译,提高日语的听力和表达能力,纠正语音语调,增加词汇的训练。
2.复述练习(Reproduction):有效培养听力、短时间记忆能力、概括和再述能力的训练。
3.概述练习(Retention):培养注意力和集中精神能力、把握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4.画线阅读练习(Slash reading):提高理解文章和结构分析的能力、提高把握处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5.视译练习(Sight translation):提高分析语句结构、快速反应和快速翻译能力的训练。
由此可见,同传教学已经脱离了语言教学和一般口译教学的模式,以快速完成代码转化的传译模式为核心,培养捕捉信息、理解、转换、困境处理、译出的瞬间完成之技能。
三、日本赛马尔学院口译培养模式
赛马尔学院(Simul Academy)在日本是一所以培训职业翻译人才而著称的培训机构,由日本最早的国际会议口译集团——赛马尔英特纳雄纳尔公司(Simul International,Inc.)于1980年创办。赛马尔英特纳雄纳尔公司在1969年为日本的NHK电视台实况转播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鹰”号登月提供英日同声传译而一日成名。该学院拥有日本最顶尖的高翻师资,每年培养并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同传译员。
赛马尔学院的汉语口译培训课程分(1)入门班:以加强双语的表达能力为目标,增加词汇量与知识,提高听力。通过简单的交替传译演练,掌握自然表达汉语和日语的技能;(2)基础班:以习得交传的基础技能为目标,从简单会话开始,到接待、介绍、参观视察等场面,学习交传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背景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3)本科Ⅰ班:以习得高度的交传技能与专业知识为目标,从政治、经济、外交、技术等领域入手,学习高度的专业知识和词汇,通过正式的交传训练巩固口译的基本技能;(4)本科Ⅱ班:以完善交传技能和习得同传的基本技能为目标,以各种会议、访谈、演讲会等实战性强的口译现场资料为教材,通过口译演练,习得职业水平的交传技能;(5)同声传译班:以掌握通用会议口译技能为目标,使用同传厢进行会议现场仿真同传训练,掌握扎实的同传技能,同时拓展知识与修养。每个级别的学制为一年(分前学期和后学期),每学期16~17周,每周2学时。
在上述的学科中,本科Ⅱ班分日语母语学员班和汉语母语学员班。最高级别的同传班每期招收1个班,定员16人。其中,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大约各占一半,学员全部来自本科Ⅱ班的优秀毕业学员。赛马尔学院的每个级别的课程虽然都是一年,但是,如果学员达不到该级别的水平,只能延长学年学习或退学,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级别课程的学员能够达到学院规定的水平。从该学院的学制来看,经过入门班、基础班、本科Ⅰ班、本科Ⅱ班的学习,学员已经达到了专业口译的水平和掌握一些基础的同传技能。在此基础上,进入为期一年的同声传译专业培训。
四、广州日语本科教学开设口译课程情况
日语专业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专业,招生、就业前景俱佳,尽管目前受到一些影响,但日语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保持高位。目前,全国260多所高校开设日语专业,在专业培养定位上差异较大,老牌大学依然主打语言文学,而新增日语专业的高校往往把日语专业定位于培养掌握日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外语交际能力,具有相关日本社会文化、经济、外贸等知识,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涉外型、复合型高级日语人才。
目前,广州开办日语专业的公立大学有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笔者通过网上信息调查和电话调查了解到:中山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未开口译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高级口译(Ⅰ)和高级口译(Ⅱ),共两个学期,授课内容涉及一般的同传练习、模拟会议、讨论会等形式;华南理工大学以笔译模式教授高级日语口译课;暨南大学开设口译课,教授交传;华南师范大学的外事翻译课教授交传;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开设口译课,教授交传;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开设口译课,尚未确定同传还是交传;广东财经大学开始日语口译课和日语同声传译课,共两个学期,口译授课以视译训练为主,题材覆盖社会、政治、经济等,同传课以视频资料进行影子训练和有译稿同传、有原稿无译稿同传、无稿同传训练。
从以上的调查情况来看,广州开设日语专业的10所公立大学中,只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开设同传内容课程或同传课程,且只开一个学期。另外,除了中山大学与广东工业大学尚未开设口译课程外,其他高校都开设口译课程。
五、同传课程在日语本科教学中的定位
本科学生的日语水平和口译课程学时数短、同传训练的难度及密度大等等是直接影响开设同传课程的重要因素。当然,能够胜任同传教学课程的教师在各高校也是凤毛麟角。这是大学本科开展同传教学的一个突出但又必须解决的矛盾。因为,一些珠江三角洲的日资企业在招聘人才的面试中增加了同传技能测试。在这种同传需求量与日俱增的社会中,为社会培养具备一定同传技能的人才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在口译课程体系中为大学日语本科同传课程找到一个适当的定位。
赛马尔学院以培养通用的高翻人才为教学目标,从入门班到同传班,修完全部课程一共需要5年,围绕着加强双语能力和口译知识与口译技巧培训而展开教学,要求学员入学前具备较强的双语驾驭能力和口译技能。而我国高校培养外语人才一共只有4年,且大部分的学生是日语零基础,他们必须在4年里掌握日语的基本能力和相关技能。因此,大学日语本科的口译课程一般是在高年级开设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如果说通过本科教学来培养高翻人才,这是非常不实际的说法。高校应该承担培养翻译人才的重任,但是如何培养,在什么层次培养,是大学本科还是研究生,已经显而易见。那么,在大学本科日语阶段需不需要开设同传课程,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但不能按照培养高翻的目标设置课程,本科阶段中的同传只能定位在专业技能基础课,对日语专业的学生不能作为高翻培养,因为从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双语能力并齐)和训练时间上都是不可企及的。
六、结语
随着中日交往的日益密切和在华日资企业的增多,对日语同传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大学日语专业的同传教学应该逐渐成为教学的一个注视点。但在本科阶段是否应该开设同声传译课程,各大学似乎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原因在于同传对学生的双语驾驭能力以及相关知识要求很高,本科生普遍力不能及。但是,市场需要同传的事实毋庸置疑。
日语专业在本科阶段开设同传课程是个新颖且需要篇幅论述的题目,本文仅对其教学的定位提出一点粗略的看法。目前,日语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同传课,教师常常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同时,学生的日语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关联知识的缺失也是影响同传课程正常展开的要素。笔者认为,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因特网的普及,给同传教学带来了便利。具有现代音频技术的语音教室甚至多媒体教室可以代替同传教室进行同传训练,网络也给教材语料选择带来了极大的空间。只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因人施教,在有限的学时中展开同声传译训练还是有所作为的,学生在掌握同传的基础知识和一定技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听力、日语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快速进行语言信息转换的技能,增加行业知识和专业术语。
[1]铁军.通向翻译的自由王国(日语同声传译及翻译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7
[2]侯国金.同声传译金话筒[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口译技艺:即席口译与同声传译经验谈[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2
[4]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
[5]吴枫.日语同声传译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