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青年自组织:轨迹、困境与路径
2013-08-15王翠娟
□ 王翠娟 简 敏
作者:简敏,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王翠娟,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生
正如马克·佩恩和E·金尼·扎莱纳在 《小趋势》中所言,共同性和差异性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在新的条件下新的差异不断发生促使在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相近的个体不断形成小群体、小趋势,并且这些小趋势日渐发展为常态。[1]青年自组织正是在非政府组织、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等背景下逐渐兴起并逐渐发展为社会常态的。作为一种自发性自组织,青年自组织指的是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由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形成结构性系统的民间自发性青年组织。[2]当今社会,青年自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缘此,我们来探析青年自组织当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从而解决其所面临的困境,俨然已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青年自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变迁轨迹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3]青年自组织的发展也遵循着自组织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过程,其发展轨迹为:自发无序、低级有序、高级有序。
(一)新阶轨迹:自发无序。此阶段针对的是刚刚形成的青年自组织或即将形成但还无法完全可以肯定为青年自组织的自发组织。一部分基于年龄相近、志趣相投、爱好相仿的青年人以网络为依托,通过微博、论坛、QQ等形式进行交流互动。这一阶段,组织的主要活动通常是仅限于成员内部的休闲娱乐活动。此阶段最大特点是由于不同的青年个体聚集在一起而又没有形成核心人物,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章程、纪律规范,并且没有形成固定的组织结构,从而导致组织内的无序状态、组织活动的自发。
(二)进阶轨迹:低级有序。这一阶段的青年自组织已经基本形成、初具规模,拥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和组织规则,领袖和组织成员基本稳定。参与活动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休闲娱乐活动,而是逐步向参与社会事务转化。在由自发无序的青年自组织转化为低级有序的青年自组织的过程中,组织的形式由不完备逐渐走向完备,与此同时,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章程、纪律规范逐渐整合甚至形成定制,被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遵循。青年自组织的这一发展阶段是其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是青年自组织由自发无序向高级有序阶段发展的必经阶段。
(三)高阶轨迹:高级有序。此阶段的青年自组织,可以说已经基本算是成型而又完备的、典型的青年自组织了。具备了充分的自我管理运作和适应创新的能力,已经正式注册,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它们还积极培育组织文化,甚至通过借助体制内组织的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开展自己的活动。其活动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和认可,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职能,同时由社会参与拓展到政治参与,注重组织合法性和公众形象性,积极达成组织目标。
二、当前青年自组织面临的发展困境
当前,中国的青年自组织大多处于低级有序的过渡阶段,各地发展水平不一。从整体上看,当前青年自组织的规模和数量不断的增加,总体发展趋势向好。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青年自组织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不容忽视。
(一)生存与发展的合法性危机
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以及事实上的被承认。哈贝马斯指出“合法性意味着,对于某种要求作为正确的和公正的存在物而被认可的政治秩序来说,有一些好的根据。一个合法的秩序应该得到承认。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这个定义强调了合法性乃是某种可争论的有效性要求,统治秩序的稳定性也依赖于自身 (至少)在事实上的被承认。”[4]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民众对权威丧失了信任。从这一点出发,目前青年自组织所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也是由于未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与承认导致的,由此青年自组织面临的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青年自组织的身份意识薄弱。当前中国的青年自组织大多处在发展的初期,发展水平较低。部分青年自组织的自我定位不清,不能真正明确组建组织、发展壮大组织的目的是什么,究竟组织的目标群体是谁,组织追求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这就导致了目前社会对青年自组织认可度低、政府对其不信任的现状。因此青年自组织都面临着如何最大限度的获取社会的支持,即如何获得自身的合法性问题。
其次,青年自组织活动缺乏法律基础支撑并且国家对青年自组织的政策限制较多。目前我国的青年自组织法制建设的最突出缺陷是缺乏一套完整、全面、专门、权威的基本法,而仅仅是依据企业法和社会团体法来加以治理。国家对社会自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控制,导致当前青年自组织有选择性地介入社会公共领域,实施社会参与。因此获得现实的社会活动空间和政治活动空间对当前青年自组织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有待完善
组织结构是一种由任务、报告、职权关系所组成的体系,其主要目的是指挥和协调组织成员的行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5]在组织中,对同样数量的人,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成不同的权责结构和协作关系,就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青年自组织发展初期的典型特征就是扁平的组织结构,这一特点具有明显的优点,如机构设置简单,组织领袖与组织成员直接进行对话,从而使信息流畅而不失真、决策民主、科学、尊重人性,极大的避免了组织的内耗,这也是保证组织活动力的重要保证。
但是这种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组织结构单一,机构不健全,没有明确的分工;二是这种组织结构的管理幅度较大,组织领袖难以严密监督下级工作,上下级关系协调较差。这就导致了组织内部部分管理松散,管理失范和低效。随着青年自组织的成长,组织领袖、组织成员数量的增加会带来管理层级的增加,这给组织的管理与结构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保持自组织扁平化管理、精简的机构设置和平等快捷的交流方式并克服这种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弊病是对青年自组织巨大的考验。
(三)公共事务的有效参与程度不足
根据青年自组织发展过程的渐进性,相应地青年自组织参与活动的程度也呈现出渐进性。
目前,中国的青年自组织正处在向社会事务转型的过渡时期,甚至有些还处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即青年自组织主要参与组织内部娱乐性活动。随着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壮大,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而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领域,拓展公共活动空间,但也仅限于环保、慈善、救助、维权、文化等公益活动,如上海的“微笑图书室”“汉未央”等。这表明当代青年自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参与范围较为狭窄、参与程度低、参与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青年自组织还是以参与组织内部的娱乐性活动为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较少,对社会建设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因此,如何扩大参与公共事务的范围和程度,向政治性活动转变也是影响青年自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面临网络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
随着网络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当代青年自组织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青年自组织,当代青年自组织被赋予了时代的特征,即网络化社会动员。它是指青年自组织借助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通过报纸、手机、电视、计算机尤其是互联网等多媒体传播平台在各种即时通讯(如QQ群、MSN等)、贴吧、论坛、个人网站、校友录、博客中进行的广泛动员。[6]这种网络化的动员方式具有隐蔽性、感染性、广泛性和实时性等特征,因此网络化动员有很强的影响力。那么青年自组织如何利用这种网络化的动员方式发挥积极的社会意义,是其在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目前,青年自组织以网络为依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组织、动员,从而联合起来活动,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网络化动员方式的违法或滥用也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发生在2011年8月的英国骚乱。在这场骚乱中,“黑莓通信”手机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年轻人通过社交网站和“黑莓通信”发泄不满情绪、煽动言论并散布谣言,并最终引发了这场骚乱。从英国骚乱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网络信息技术被一些激进的青年自组织所利用,在社会中宣传一些不良信息和言论,这很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青年自组织还没有利用网络化动员发生大规模的社会骚乱,但是这种不稳定因素还是存在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并积极引导青年自组织进行良性的社会参与,防患于未然。
三、促进青年自组织发展的未来路径选择
目前,非政府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潮流。虽然,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国内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与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它作为第三方力量也正在逐步发展起来,并在公共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青年自组织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其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光明的。
首先,顺应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趋势。转型期传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受到冲击,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公民意识的增强不仅导致国家全能主义的松动,而且也强烈地冲击了传统式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既是构建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前提,又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 “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青年自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成员也为构建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履行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
其次,变革和完善社团管理制度。近年来,国家在社团管理政策上已进行了相应的微调。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政策信号上,不断发出鼓励社团成立,发挥社团作用的政策信号。其二,相关部委不断出台利好规章,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领域建设。虽然政府没有完全放开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但是这些政策表明政府正在逐步放开对社会组织的限制,给予一定的自由。青年自组织在良好的政府政策环境下,逐渐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必定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最后,创新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方式。青年自组织正在努力提高身份意识,并寻求以新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扩大自身在社会公共领域的积极影响,从而赢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一方面,青年自组织之间相互联合。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一些青年自组织也主动联合,如标志车友会、车行天下等车行自组织所发起的“小志在家家”(号召少开一天车)等行动。另一方面,许多青年自组织融入了社区,二者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青年自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同时当地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青年自组织免费提供活动场所等资源。还有,目前大部分青年自组织普遍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使他们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其治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即由传统一元化治理转向多元治理。而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正是多元治理的一个典型例证。首先青年自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员而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主体;其次青年自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主体丰富了社会管理的方式。现代社会,公民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而作为个体的公民在参与公共事务、表达意愿的过程中阻力重重。随着社会组织的兴起发展,公民通过组织化参与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以表达自己的意愿,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目前,青年群体在社会中越来越活跃,通过自组织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青年自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也是青年政治化和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培养青年的能力和负责人的公民意识,以促进青年自组织在社会管理、服务和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马克·佩恩,E·金尼·扎莱纳.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何跃.青年自组织国内研究综述[J].青少年研究.2010(1).
[3]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哈贝马斯著,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1989.
[5]黄勇军.自组织管理原理——通往秩序与活力之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