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课教学风险及其规避
2013-08-15杨蕾
杨 蕾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教学内容是以教育部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或教材纲要为依据的,以保证对学生进行全面身体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体育课所具备的特质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难免遇到一些风险,给学生及其家人造成了伤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应当对此高度重视和有力规避。
一、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的风险识别
风险总是以一定的概率形式出现,但通过对事物风险性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去规避或减轻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1.学生参与体育课的风险
以往对于体育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客体的研究,而本文认为学生主体是造成风险和规避风险最直接的因素,也是意外伤害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对于体育课风险认识不够,从而造成了安全隐患。从对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情况调查中发现,5.2%的大学生从不做准备活动,36.3%的学生每次都做,但不够认真,对于可能造成的风险只停留在脚扭伤、手擦伤等轻微伤害事故的认识上。
(2)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多数是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发生的。一些大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自救措施,对体育卫生的认识不足,根据对大学生轻微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的调查发现,有40.8%的同学不会简单的处理损伤的方法。
(3)另外,据调查发现动作技术不合理是引发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占总数的 l7.8%。,心理因素不稳定占总因素的6.0%。
2.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的风险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体育课的风险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素质有重大的关系。
(1)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责任心不强,对于风险认识不足,不能实施合理的及时的保护与帮助措施;组织教学时远离教学区,没有认真检查和排除事故隐患,或者对于一些存有危险因素的项目组织不当,都可能引发伤害事故。
(2)有的教师无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体育教学规律,严格按大纲内容、教学步骤组织教学,或者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环境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也可能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3)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当,讲解要领不清,示范动作不规范等等,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外界环境的风险
本文提及的外界环境的风险主要包括:教学场地器材设备、外界气候等物理条件。有调查表明,因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占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39%。
有的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较差,体育固定设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年久失修又没有及时更换,安装不牢固,放置不合理,场地不平整,这些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篮球架不稳定,体操垫子太薄、球拍松动,护具破损等,均是造成学生意外事故的潜在因素。例如几年前成都某高校的一堂体育课上,一名男生在自由活动时跃起抓住新安装的足球门框,导致球门倾倒后砸在男生的腹部,造成重伤。
另外,还有高温、暴风雨、雷电、冰雹和地震等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如中暑、昏厥等现象在夏季体育活动中时有发生;体育馆环境密闭、空气湿闷,引起学生头晕、休克等。
4.运动项目的风险
有学者通过对发生过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篮球是大学生最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运动项目,占31.4%,高居榜首;其次是足球,占27.7%,之后依次是体操占11.4%,跑步占8.3%,各种时尚的极限运动项目占7.2%,最后是排球占6.4%,另外还有一些项目如游泳、健美操等也存在伤害事故。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球类运动在大学生体育活动当中的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最高,达到65.5%。
二、我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1.硬件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体育教学训练设施设备欠完备,2006年三校合并后共有体育场馆面积约42050m2,主要集中在温江校区。其中,标准田径场1个,非标准田径场1个,体育馆1座,标准篮球场7个,排球场3个,乒乓球桌10个。我校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仅约2.10m2。另外,学校建立了网上选课系统,为学生们了解课程、自由选项提供了良好平台。
2.软件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承担了全校近1万名本科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任务,全院有专职教师31名,教授1名,副教授10名,国家级裁判员1名。学院所有教师全部为本科生授课,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小班教学(30人)。大一新生统一进行太极拳教学,大二学生可以自由选项。学院常年开设12门选项课程,分别是:武术、太极拳、田径、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
三、教师在教学中规避风险的策略
不少学者在研究体育教学风险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策略,它们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应急等。本文针对我校体育教学特点,以教学三个阶段分层,将规避策略以具体措施的形式渗透到各阶段中。
1.课前
(1)除了熟悉教学内容以外,还应检查和熟悉授课班级学生情况,做好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教师了解课程进度、伤病员情况,对不同学生的运动负荷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2)检查场地、器材、天气等情况。教师课前应确认场地是否打滑、是否有破损等,大面积的就停上、小面积的则在集合时向每位同学告知避让或用拖布吸干水分,比如:雨后场地湿滑,定向越野课选择运动线路时应加以注意;篮球场、网球场等塑胶场地容易积水,而且雨后天晴粉尘较多,应提前做处理;另外器材有破损、松动应及时更换。
(3)提供必要衍生设备、物品,如:网球场周围有铁网,防止网球嵌入铁网较高处而准备竹竿;篮球、排球使用中造成球体湿滑或尘土过多而准备擦布。
(4)熟悉相关法规。课前了解国家对于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师法》、《体育法》,对于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如何处理,责任如何认定和追究,教师应当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合理而及时的加以处理。
(5)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课前应向学生们告知常规的安全行课法规、与项目有关的特别的安全注意事项。
2.课中
(1)留意学生变化,做好医务监督。尽管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但课堂上仍然得善于观察,“防患于未然”。当学生由于运动负荷不适应出现面色、呼吸、心跳、动作准确性等外在表现的变化时,应当立即询问情况,必要时终止运动。
(2)区别对待、教学适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健康分组,因材施教。比如:有先天性疾病不能剧烈运动的同学可令其见习或根据自身情况小强度练习,每十分钟由教师监测或自我监测心率,控制在100—120次/分为宜;在月经期的女生做徒手挥拍、慢动作演练等;病后恢复期的同学可以进行持器械、持球的的原地练习,定向越野运动的同学则进行绘图练习等。
(3)做好应急反应。风险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包括第一应急反应、急救措施步骤及分工与协调配合等,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一旦发生意身事故,要在急救的同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全国急救电话120、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保卫处61800110)。如腿部肌肉痉挛,立即用解痉挛方法缓解疼痛;发生流血事件,在采取止血方法的同时,迅速将伤者根据安全运送方案送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
(4)重视准备活动。项目不同,准备活动的侧重点也不同,除了一般性准备活动外,专项热身运动应突显,如:网球运动要充分拉伸肩、肘关节;足球运动充分拉伸股四头肌、小腿三角肌;篮球运动增大腕、指关节的活动;跆拳道运动增加高抬腿、侧踢腿等活动。
(5)加强自我保护技能的教学。教师可专门安排理论课时,讲授自我保护技能的知识;对于有条件的场地,如:温江校区的标准田径场、标准室内球场,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体育实践中高频出现的运动致伤情况,利用保护垫,模拟运动中摔倒、意外相撞、动作失误时身体的失控等致伤情况,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自我保护动作练习。
3.课后
(1)及时总结。笔者建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后教师记录不同班级的课程进度、伤病员情况、及时调整运动负荷,为下次课的课前准备提供依据。
(2)检查、报告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提醒器材管理人员检查、维修、更换有安全隐患的器材设备,与体育委员一起检查教学用具的回收情况。
四、学生在教学中规避风险
1.做好准备工作。着运动装、带齐装备和必要护具,紧身的衣裤、皮鞋、靴子等容易造成身体活动度受限,有摔倒、拉伤等风险。
2.有伤病或例假的同学提前向老师说明情况,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等方面的先天性疾病或功能缺陷的情况,主动向老师说明会降低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有个最近的例子,2011年新学期开学后,成都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在篮球课中完成“三步上栏”技术动作时突然晕厥,教师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但学生仍在急救约1小时后死亡,医院诊断为“猝死”,尽管学校在法律上需承担责任,但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却从未主动向教师说明情况,平时依然参与和其他同学同样运动负荷的教学活动,掩盖病情,导致悲剧的发生。
3.“一切行动听指挥”,学会自我监督和自我保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和活动;当身体有异常情况时务必停止运动并第一时间告知教师,切忌“过分自信”、“硬扛过去”。
五、展望
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风险问题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教师和学生层面来讨论规避风险的一些具体化措施,但风险的规避还有学校管理、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存在,准备在后续的研究中深入展开。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强化管理,科学地组织体育活动,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汪佐.体育教学中运动风险的预防.当代体育科技,2012.23.
[2] 张伟.普通高校体育课风险管理研究.价值工程,2011.21.
[3] 刘栋梁.我国学校体育教学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