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精细化管理精益求精出精品——以泸州医学院为例
2013-08-15刘克林谢大蓉曾晓荣
陈 勤 刘克林 谢大蓉 曾晓荣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精细化教学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一种将有限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教学效能的思维,一种精益求精、持续改进、追求更优的教学管理文化。自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要求并推出“质量工程”之后,我校高度重视,反复学习、深入领会,并于2007年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精细化管理为指导,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教学效益为出发点,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全面启动和实施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通过4年多的实践,整个“质量工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校内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调动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我院本科教学呈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国内学者做了
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做法、经验及培育机制,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思路等等,但是通过精细化管理作为切入点保障质量工程的高质量实施尚未进行探索,有鉴于此,我们打破常规,以精细化管理的精益求精为出发点,探寻“优质资源常态化和最大能力常态化”,将建设项目形成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提炼并固化,同时通过精益化的改善,促进精品教学形成的长效机制。
一、以教学管理改革为切入点,确定精细化管理为推进质量工程的主要保障
我国过去的教学改革,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相互脱节。为克服这一缺陷,我们以教学管理改革为切入点,将精细化管理作为实施质量工程追求卓越的重要保障之一,使其紧紧围绕质量工程并为其追求卓越的目标服务,把质量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改革融为一体,控制质量成本,将精细化管理带给质量工程的收益最大化。
精细化教学管理(以下简称精细化管理)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是追求卓越大学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思维。它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强调以“精”心的态度,坚持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精“细”管理过程,最终转“化”为质量文化的内化和精益化的改善,达到教育教学质量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教学管理模式,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其核心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精细化教学管理理论,对质量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把“精、细、化、准、严”五字的“精细化”落实到质量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和每个工作环节。其实质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即要求质量工程要突出重点,做到五精:以精品为目标,精心策划,力求精练和精华,精益求精;在细字上下功夫,强调质量工程要全员参与,在有重点的细节上做到三个细化:方案细化、分工细化、措施细化,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将重大教学活动细化到每周、每天、每时,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见管理,细节中出精品;在化字上做文章,坚持环境熏陶下的自主内化原则,通过调动行为主体的自主能动性来消减人的不确定性,强调质量工程要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成果扩大化,最大能力常态化,最终通过精和细的管理转化为一种质量文化,形成质量共识,内化为员工自觉承担质量责任,强调要重视发挥质量工程的建设成果,精益求精,通过精益化的改善促进精品教学形成的长效机制;以准字为前提,强调教学管理队伍要专业化,从而才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以严字为基本,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同时强调与柔性管理相结合,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前精心制定方案,高匹配高适应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推进教育质量内涵建设,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我校实际,突出改革创新,以精心的态度,做好质量工程方案制定前的需求分析,系统规划设计,以高匹配高适应的精心科学规划,保证质量工程的高成效实施。
在改革创新方面,在深入调研做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将质量工程实施范围拓展至各主要教学环节,同时进一步强化我校的创新项目,如每年一次的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教学竞赛,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抽检评优项目,将以收集反馈教学信息为主的学生信息员职能拓展到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习能力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等等。
在建设定位方面,将质量工程作为落实科教兴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的延伸。整个工程的实施,以科学发展观和精细化管理理论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作为加强质量内涵和实现大学卓越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建设内涵方面,整体质量工程涵盖十个子工程,即品牌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课堂教学质量建设工作、教师培养工程、素质教育拓展工程、现代化教育教学条件建设工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工程、优秀教学基地建设工程、优良教风学风建设工程。
在建设目标方面,力求实现六方面建设目标:即形成一批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建设成果;形成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符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性质量保障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与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相适应且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等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网络平台;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骨干队伍;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三、实施中抓主要环节,精细过程管理,高质量有重点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推进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过程中,以教学精细化管理为指导,以精心的态度,注重有重点的细节管理,强化执行力,让员工认识到精心细致是态度,更是责任,严格落实责任制,推行问责制,做到“有功有绩必奖必赏,失职渎职必究必罚”。辩证处理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在全面把握我校整体教学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通过六个注重,全面推动我校教育质量内涵建设迈上新台阶。即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建章立制、严格考核、精育优出”的原则,建立四渠道校本培训体系,打造人才培养队伍;坚持“师德建设、管理督导、榜样激励”的原则,促进教师能力和学风建设;坚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注重大学生实践创新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注重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管理能力建设:建立了“年度教学工作会议——月度教学工作例会——周次院系(处务会)”三级会议制度,以研讨会的形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对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以提升教学管理干部评价能力为核心,提出了“增强教学管理服务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三阶段渐进式的教学管理能力的要求。注重优质资源的辐射和示范。注重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探索:进一步增强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匹配性和适应性;注重教学模式的创造性;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将学者型教师和教师型学者的理念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以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来构成学生综合性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知识结构。注重“认证性质量保证与发展性质量保证并重”,逐步加强发展性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四、实施后探寻常态化机制,精益求精出精品,最大化质量工程建设效果
要实现精细化管理“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目标,不仅要重视建设过程,我们还打破以往一个项目完成经过验收后也就结束了的常规做法,坚持精益求精出精品,使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最大化的原则,提出了优质资源和最大能力常态化和能力方法的固化,探寻精品教学形成的长效机制,使建设项目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
1.优质资源常态化和最大能力常态化
优质资源常态化和最大能力常态化,简单的说就是在质量工程某一项目中,某一次获得了颠峰的成绩,达到了最高水平,如申报和验收成功的国家级、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所形成的优质资源、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教师,教学名师的当选者等等,那就要将这种最大能力的发挥和优质资源的形成作为一个目标去追求,通过一系列活动细化管理,精益化改善,成为我们的一个常态能力,怎么做都能达到这种水平,不是说一次达到最高水平后就掉下去了,改善一次后又掉下去了,而是通过一种长效机制使其要维持和超越这样一个高绩效的水平。
以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为例,竞赛结束后,我们不仅对竞赛要进行元评估以达到精益化的改善,而且还要通过四个环节形成闭环系统以达到最大能力常态化:其一,教学管理人员撰写教学叙事去挖掘。通过访谈、看教学大纲、观学生成果等,然后精心分析这些优秀教学背后的教学思想,方法和价值观,辨别出哪些对教师和学生有意义深远的影响,然后撰写教学叙事;其二,通过实践活动如示范教学、督导跟踪听课提取教学经验,观名师课堂,提升教学能力等方式去促进;其三,获奖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去发现;其四,精益求精 持续改进。教师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将教学提升到了科研层面,在研究、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提升了教学能力,在激励的活动中自然地将最大能力转化为一种常态能力并持续改进。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了《三尺讲台的艺术魅力——泸医优秀教师谈教育》,使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得以传承和分享,同时这种示范和成果辐射广泛,受益面扩大到全体教职员工,其中有3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网上。经过最大能力常态化的问卷调查,其满意度为100%。
2.将能力和方法进行固化,促进精品教学形成的长效机制
为了不让成熟的苹果掉在地上、不让金黄的谷子烂在田里,就要将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方法和规律提炼出来。将形成优质资源和最大能力过程中提炼出的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进行固化并持续改进。使无形的管理上升为一种有形的方法和机制。这种机制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复制、自我发展并持续改进,使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教学效益,促进了精品教学形成的长效机制。
五、效果
通过将精细化管理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保障之一,促进了“教学管理队伍要专业化的认识不断深化、教学方案和流程不断优化、各主要教学环节不断细化、评价指标不断量化、改变了教学管理人员以往靠经验管理的习惯、培养了他们精细科学的工作思维,使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机衔接,实现了质量工程建设目标,使我校教学质量内涵进一步提升,而且精品迭出,出现了生源旺、就业畅、用人单位评价高的良好局面。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优质资源的示范辐射进一步增强,初步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工作新平台。
六、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是我校在现有资源和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这一新形式下的教育战略回应。它通过精心的态度和精细的过程,精益求精,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也就是找到改进点不断改进,寻找更合适、更稳定也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标准,从而提升我们的教学绩效,最终给我们带来以最小投入获取最优教学质量的收益。由于精细化管理精益求精的要求,所以使教学因为精细化管理总能与时俱进,每天都有新收获,如何进一步挖掘精细化管理中精益求精的内涵,将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工程的每一项建设成果扩大化,收获最大化,不仅对这些资源要充分运用,还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精心分析这些优质资源形成过程的思维模式和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辨别出哪些方法对我们学校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减少重复劳动,站在巨人的肩上使每所学校都可以有高起点的提升教育质量的借鉴,这是我们将要继续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07(6):4-8.
[2]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18-20.
[3]张俭民,等.教学管理要成为“质量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