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特性探析

2013-08-15茆琛陈婷婷

关键词:传播者微时代时政

茆琛,陈婷婷

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一书中认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当今社会,微博蓬勃发展的态势正改变着受众的思想行为,形成一种新的媒介文化。“两会”新闻报道中,微博的广泛使用,让人们见证了新闻报道微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新的时代,媒介的传播内容不再仅由社会精英、媒体“把关人”和记者等决定,每一个微博用户都可能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

一、“微时代”的理论内涵

“微时代”是指以微博为媒介的微传播为代表,以浓缩简单、便捷及时为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格局以“微”字为核心特点,呈现传播者个体化、信息碎片化、传播裂变化等特点,将多种媒体融合呈现,为受众搭建公共话语平台,方便受众迅速快捷地发表自己的意见。3G时代带来手机终端的不断升级,在技术支持下,微博传播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传播的内容也更加具有冲击力和影响力。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几大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微时代”传播,正在逐渐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正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和消息的重要来源。

二、“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特性

(一)“人人传播”特性

传播的本质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一个相互沟通、交流和相互影响的双向过程,在以往的传播方式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身份固定且不易改变,但以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受双方的身份界限,双方身份不固定,且在随时变化,1分钟前还是受传者,1分钟后极有可能变为传播者,将刚接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受众。传播的价值是在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这种人人都是传播者、信息源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更多的参与到时政新闻的讨论中,提高了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在腾讯微博由网民发布的与全国“两会”话题相关的广播接近600万条。截止2013年3月,腾讯政务微博用户超过10万个,其中政务机构64512个,公务人员35868个,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务信息公开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碎片化”特性

微现场、微政务、微建言、微观察、微心愿等在“两会”等时政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以微博为载体的专题版块。这些切割后的“碎片化”信息,大多经提炼而成,几句话甚至一句话、一个符号就能有重点地传递一条信息,不仅方便受众阅读,也使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传统媒体通过在新浪、腾讯等网站开通的微博,及时发布记者从“两会”现场发回的最新报道。受众不必登录网站、不必等待次日的报纸,只需使用手机刷新微博,即可了解当日“两会”时政要闻。此外,一些与时政新闻相关的网络活动,也通过微博得到了及时推广。《人民日报》和人民网通过强国论坛公开征集网友问题的“您提问,我采访”活动即通过微博的转发功能进行广泛传播,最终得到网民的积极参与。此外,以微博为载体的时政新闻报道,还吸引受众发表评论,这些评论同样向受众传递着“碎片化”信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认为,有些传统媒体缺少“隐信息”的补充,难以让受众获得新闻的完整印象,而微博中隐匿的核心知情者的关键一评,给拼图式摸索的网友们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三)“符号融合”特性

微时代下,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的不同媒介形态 (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为受众提供了及时、多角度、集视听一体的体验媒体的可能。在技术领域,微博在移动互联方面实现了手机终端与PC终端的融合。用户除了像使用博客那样,在网站注册、登录并发布信息,更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随时上传图片和视频。这使得任何微博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任何内容,满足了 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要求,呈现随时性特征。

多种符号在微博中的融合,使时政新闻信息传播如网状蔓延,从而导致信息传递速度和覆盖面不断提高。新华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在时政新闻报道中,融合多种传播符号推出《高端对话》《环球问“两会”》等专题,被搜狐、新浪、土豆等网站大量转发。

“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符号融合”特性也满足了受众使用新媒介接受信息的需求。微时代的受众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可随时随地浏览文字、图像、视频等报道,微时代的媒体给受众提供了随时可享的视听盛宴,满足受众对视听等多种媒介符号融合的要求,提高新闻报道观赏性的同时提高受众对新闻的满意度。

(四)“互动”特性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形成的最大障碍是话语平台的垄断。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微博已改变了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方式。”政府过去与公众以“发号施令”的方式说话,公众表达观点的渠道很少。微时代,政府通过微博等形式倾听公众的意见,并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微博等平台,公众不仅能像过去那样被动接受时政新闻信息,也可以通过转发微博、发表评论等方式,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这表明微时代赋予了公众更多话语权,拓展了公众的话语空间。

此外,微时代环境下受众可以自由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时政新闻话题,并参与讨论,这大大提高了时政新闻传播的效果。同时还激发了公众在新媒体条件下积极参与国事讨论、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热情。

三、“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缺陷及反思

(一)“把关人”缺失导致“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出现片面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把关人”承载着控制、筛选信息的责任,这一责任的存在,使虚假信息更多地局限于人际传播中,传播空间、传播速度十分有限。微时代全民参与、开放互动的传播平台使得大量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正确引导,信息传播较传统媒体时代更难控制。”微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发布任何信息,发布信息无限制,加之信息快速的传播机制,极易滋生谣言造成虚假信息泛滥,成为滋生虚假新闻的温床并引起公众的恐慌和负面情绪的萌发。倘若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听任虚假信息任意传播,极易造成网络舆论的失控。

在微博为载体的时政新闻报道中,时常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两会”代表委员的“雷言雷语”被广为传播。有的“雷言雷语”产生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但不少微博却将这些“雷言雷语”和其产生的语境剥离后,进行再传播,为了扩大传播效果,一些微博直接将“雷言雷语”中的内容摘录为标题,吸引网民的广泛转发和评论。事实上,脱离了语境的“雷言雷语”容易引起受众的误解,在微博的转发和评论过程中,对“雷言雷语”误读后的负面效应也更容易成倍放大,从而引发网民不满情绪,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相关部门对“雷言雷语”进行调查、澄清的过程,不仅消耗社会资源,而且提高了政府维稳的成本。

(二)“从众效应”导致“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失控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由传播者“配送”受众被动接受。微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变为受众主动“寻求”信息,议程设置的主体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此前提下,扩大了公众信息的选取面,网民在某些重大事件和公共话题上的民意表达,相关议题的设置本质上由网民的评论转发行为形成。社会心理学中从中效应理论认为,个体在受到群体的影响时,比较容易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在”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新闻要素常常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完善和纠正,最初的信息有的带有模糊和不确定性,受众在获取这些信息的同时,往往无法判断其真实性,唯有盲目跟风。最终,个体失去坚持自我观点的勇气,媒体也失去了对时政新闻信息传播的控制力。

(三)新闻主角“娱乐化”导致“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丧失严肃性

近年来,关于“两会”等时政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比较突出,受众对于视觉符号、热点人物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时政新闻主题的关注。《宋丹丹晒“两会”明星委员合影微博大赞成龙境界高》《“两会”美女翻译走红网络大眼酷似演员赵薇》等娱乐化标题比比皆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微时代下的新闻报道拉近了受众与事件的距离,但迎合受众需要的同时,仍需保持深度化。

四、结语

“微时代”下,利用微博等传播方式报道国家时政热点及重大突发事件,成为时政新闻报道争相使用的新型报道方式。微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效应,体现了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但我们要理性看待“微时代”报道面临的种种问题。报道时要速度更要真实,由倾向性、碎片化的信息向全面详尽的传播迈进,合理利用微博的即时、高效、公共的特性形成及时反馈机制,多方合力营造健康网络环境。要不断吸取国外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择微博之所长,避微博之所短,勇于创新和改革,才能构建健康的网络信息生态。

[1]徐亚卿.浅谈微时代下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J].现代企业教育,2011(11)下.

[2]文艺.浅论“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设计”[J].大众文艺,2011(11).

[3]张薇.两会“新闻大战”开启新媒体拉近报道距离[N].光明日报,2013-03-03(A8).

[4]姜亚岚.微博对新闻的影响及媒体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朱继东.两会期间 “雷言雷语”应当少点[EB/OL]http://opinion.huanqiu.com/1152/2012-03/2511943.html 2012-03-10.

[6]余欢欢.微博时代的谣言传播及对策以日本大地震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

猜你喜欢

传播者微时代时政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时政
时政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