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场之转型
2013-08-15李堂
李 堂
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一门科学的质疑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进入经济利益多样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改革开放攻坚时期,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争论呈现出白热化状态。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历史梳理和理性反思30几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剖析思想政治教育这些研究视角的实然困境和症结所在,在多学科综合创新视域中,积极探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的突破点和创新点,是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出理论研究困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最好办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释义
按照我国学术界的一般观点,对于一门学科的建立和研究,首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确立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毛泽东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学科的对象[1]。特殊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能否建立的内在根据,也是一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本质所在。但随着现代学科发展既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之趋势,各门学科研究对象也就越来越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学科与学科之间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重叠共享现象,学科研究方法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叉和彼此融合就成为一个学科能否最优化发展的内在必然。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学科立场就成为学科融合,创新知识时期确立学科性质、保持学科独立性,进而推进学科深入发展的基本标志和根本前提。
按照我国《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视角就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方位和所持有的态度、立场。简单地说,视角就是看事的立足点,即人们在分析、认识、思考问题时所处的位置。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复杂的系统,对事物的认识不仅取决于事物自身的特性,也取决于认识分析这些事物的人所选取的位置、所处立的方位。质言之,对于同一个现象,只要人们看视的立足点不同,所看到的事物面向就不一样,自然所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同。思想观念是人生存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发轫人的各种生存行为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事生产、传播人类主流思想观念的精神成人教育活动,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即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在认识、分析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所持存的立场,也就是研究者矗立位置所目视的面向和视域。在这里,研究者所持存的立场不是站在那个阶级为了什么利益的意思,而是指人们在认识、思考教育对象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时所选取的理论切入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场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定位也就必然不一样。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者确立起自己的研究视角是不是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划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自我疆界,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封闭起来呢?笔者认为这是不必要也是不应该的。事实上,任何学科的产生、发展都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营养,就像马克思所说,人们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而是建立在继承前人所创造的历史成果基础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很难再有自己的专属领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线早被人们的认知活动弄得模糊这是既成的事实。“学科之间研究的领域是相同的,研究的主题是相通的,研究的结论也是互补的。 ”[2]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场回放
自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对感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回溯已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大致可以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外解视角和思想政治教育内释立场两大类型。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外解视角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解视角,就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外,以其他学科知识为立论的切入点展开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外解视角其实质上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化约为一个单一同质的整体,从其他学科知识的角度对这个整体进行探讨。这种研究视角并不是为了完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学科建设、学科发展而是为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虽然这种研究立场不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进行学科专业研究,但是其研究成果可以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借鉴和方法启示,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走向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外解立场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工程学立场。这种研究视角是从钱学森《从社会科学到社会技术》等文章的思想中衍生出来的。钱学森是国内对系统工程理论造诣颇深的专家,他不但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中系统工程理论,而且还把这一理论积极推广到众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理论就被借入到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研究以系统论为主要方法论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着力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基本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内在制约关系以及各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这种研究立场的代表作是田曼琦、白凯合著的《思想教育系统工程学》。总的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学研究立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和自然演进过程,这有助于我们对这一复杂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精细化分析,进而协调各种因素的内在关系,为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提供策略。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会学立场。这一研究立场有两种具体的路向:一是以孙其昂教授《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代表的社会关系路向。这种研究路向把社会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着重研究各种典型的社会现象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勾连关系,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促进社会运动变化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工具。这种研究路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围视野,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社会学。二是社会整合路向。这种研究路向立足于政治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相融合的学科交叉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合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因为不管是政治社会学还是教育社会学都致力于研究社会整合问题,而引领统一差别各异社会成员之思想观念和情感基础,使他们具有基本一致的共同精神信仰和理想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实现的根本政治目的,因此在整合社会这个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之间是密切相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灌输意识形态,从而实现社会整合的柔性权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化学立场。这一研究立场 “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入整个文化系统进行思考、努力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大背景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兴趣与研究路向”[3]。其代表作是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所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一书以及郑忠梅的《文化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人们所要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是所处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必将推动该社会文化内容的大发展大繁荣。另一方面,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条件,离开了文化及其文化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基本的载体和依托。从文化立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引入一个文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从文化反省的角度来看待、梳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本质、功能放在文化的视域中进行特殊的考量、透析和拓展,从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文化交往、交融和交锋的大背景下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质。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管理学立场。从管理学立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著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行为管理学》、秦在东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等。但是在实际管理实践中,对管理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却广泛存在于企业界、管理学界的一部分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之中。这一研究立场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多重性的统一,其中管理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属性,现代管理不可避免地内蕴着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管理工作确有众多的共性: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都不可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孙友余教授说:“思想政治工作学是运用我们的传统经验,有分析地吸收有关现代科学的有益成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4]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行为学立场。这里研究立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发源于西方的行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是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学者研究人类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旨在开发人力资源和人的潜能。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加之归根到底可以归结为转化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和绩效大小也取决于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相互转化状态。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西方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思路。在《思想行为与管理》一书中,学者雷江旺同志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行为心理学相结合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和研究。后来王广礼分别编著和主编了 《思想政治工作行为学》《思想政治工作行为技法》,进一步扩大了这一研究立场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这些特性和西方行为心理学的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特征是不完全一致的,如何实现二者协调的矛盾是这一研究立场继续推进着力点之一。
第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立场。这是在当代中国人学发展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研究立场,也是近几年来最受人关注的研究路向。其中西南交通大学林伯海教授是这一研究立场的开创者,山东师范大学万光侠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博士生是这一研究立场的领军人物。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研究立场主张不能仅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观照”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必须从“人”的哲学高度“观照”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当人看”[5]。林伯海教授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人学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在此之后,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原则方法、功能作用等进行了全面反思。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万光侠教授所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取向的最新研究成果。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存在论、本质论、发展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做了全面考察,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意蕴,认为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命题。笔者认为,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学、人性基础上的深入研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哲学人类学根基,就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范畴、过程方法、中介环境、价值评价等基本理论展开探讨将是一种无的放矢之空中楼阁。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释立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释立场就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一切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一切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探讨。这种研究视角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其他学科知识的滋养和借鉴,但是这种借鉴和滋养必须矗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视域范围之内,以此作为标准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过滤、帅选和转化,使之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服务。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释立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本源性思考,也就是从本源上回答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为了什么、什么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元理论问题。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活动。因此对这种综合性应用性认识就必然形成不同的研究视角。
第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维度。这种研究路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流立场,在教科书和很多博士学位论文中均有有相当量的论述。张耀灿、郑永廷在其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仅实施者代表一定阶级的意志,而且其表达的思想观念必须与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相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就是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进行。在国内唯一一本专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元理论研究的专著中,李合亮教授首先利用西方分析哲学的语意分析方法,分别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只是途径和手段,思想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起点;政治是灵魂、是方向,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受制于政治,思想政治教育从事的是意识形态的教育,即把一定阶级主要的意识形态灌输给社会成员,以改变他们的思想,维护或实现阶级的统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是政治性。
第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维度。这种研究立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之初的研究立场。此立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教育,就是对人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首都师范大学杨生平教授是此种研究立场的典型代表。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中详细论证了思想教育的根源、内容以及价值。杨教授认为,应把“人”、“有意识的人”(科学地说,应是有意识的劳动的人)当作思想教育研究的逻辑出发点。正是因为人有意识,所以才会有思想理论的出现,也才可能对人实施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是精神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一定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交往活动,是与精神交往共命运的。思想教育在任何年代、任何民族都是不可缺少的。”[7]客观地讲,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思想教育,既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基础,也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有利于减少社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性、反感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性,进而促进受教育者更好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维度。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影响力最大最广的研究立场,它包括两个具体的进路,一个是突出狭义的道德教育,一个是广义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强调教育,立足从教育的角度思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源既与我国历史传统中的道德伦理教育有关,也与我们党历来重视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有缘,更与思想政治教育自开始就是从高校教育中产生、发展、壮大相勾连。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多研究者、从业者最初都是从教育学、德育学中转化分离出来的,这就必然使得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体现出他们曾经的思想痕迹和工作思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教育学立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其次才是是什么的教育,必须先弄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基础,然后才能继续推进思想政治的理解和认识。陆庆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陈万柏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以及陈秉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学立场代表作。在这些著者看来,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教育才是根本,思想政治仅仅是教育的内容或者对象,脱离了教育,强调什么思想政治都是无的放矢。
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视角展望
今天我们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场问题是基于两个背景:一是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以及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所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转型;二是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以来,人们对其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划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以来,这种怀疑乃至否定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而呈现出越演越烈的趋势,其突出表现就是很多期刊杂志一听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就断然拒绝,有的甚至公开拒绝发表思想政治教育类文章。面对如此情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者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就直接或间接的开始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立场。人们在思考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思想政治教育往哪个方向转型等问题时发现,想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转型首先就要实现究视角的转换。
客观地说,不管是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外解视角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释立场,笔者认为,在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所处的那个发展阶段都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自人类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和混沌理论的深入,原有学科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学科之间在问题、对象和研究方法上越来越走向重叠,学科研究的范式越来越趋同。这种实际存在随着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早已深深影响着我国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因此如果我们还要坚持以独立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来勘定一个学科的的学科地位、学科性质和范围的话,那就显得很不合时宜了。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场的出现也正是被动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不管从其历史发展过程看,还是从其主体、客体、内容、方法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人类思想行为的方方面面,因此人们可以也必然从自己的目的、理论储备和个性爱好等从不同的方面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虽然这种研究在我们国家归根到底受到一定必然性的限制,但是在此基础上人们还是有不少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即使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人们还是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自己的研究和演说。总之,笔者认为,根据现有成熟学科的历史发展规律看,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只有坚持面向未来,走多学科综合创新之路才能迎来自己辉煌灿烂的未来,才能真正成为建设人们安身立命精神家园的拱顶石。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9.
[2]冯建军.教育的人学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00.
[4]邹再华.社会主义行为管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5]雷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
[6]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7]杨生平,隋淑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