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比较研究

2013-08-15刘明涛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别山延安精神老区

刘明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21世纪初期的首要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但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也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革命精神。战争年代,革命精神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是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指导力量。当今社会,革命精神对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它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支撑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而革命精神的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具有深刻的时代特性和当代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宣传。

1 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的内涵

革命精神源远流长。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精神是宣传和发动革命群众斗争的有力手段;在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它们是给广大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必备武器。每一种革命精神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这些内涵是革命精神不断流传下来的动力,更是革命精神本身存在的原因。

1.1 延安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的内容涵盖极广,从远大理想到生活细节,都有极其深刻的解读,是一个非常完善的精神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地区执政期内生活与工作作风、行为与道德规范的精华与结晶。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坚定不移地走正确的政治路线。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内容,也是它创造的出发点及归宿。怎样走正确的政治路线,这是现阶段广为人知的,就是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把中华民族的复兴之业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责任和目标。2)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是延安精神体系的基石。是指共产党的所以行动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反对空想主义和盲目冒进。3)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源泉,一切革命事业只有借助广大群众才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将此作为执政的宗旨,也作为延安精神的存在立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举止,绝不能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冲突。4)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延安时期,正是这些精神,使我党得以最终战胜困难、求得圆满胜利。

1.2 大别山精神的内涵

大别山精神,在中国革命奋斗史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是大别山的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漫长的革命斗争,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革命意志、信念和品质的总合,它是近现代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鲜明表征,具有深刻的意义。只有把握了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才能正确地认识评价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1)大别山精神的突出特点是朴诚勇毅、不怕牺牲以及不胜不休。2)大别山精神的灵魂思想是永跟党走、坚定信念、必胜信心。3)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团结群众、共同奋斗、军民同心。

2 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的相同点

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共同产生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下,是解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民族独立的内在动力。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具有精神内涵的共性。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都是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结果,同样为共产党的革命服务,在某些方面有极高的相似度,这些相同点表现在:

1)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内涵的共同基础和共同核心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两种精神的形成都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中心的。延安精神和大别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们承载着中华人民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共产党人以及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依托和人生意义的精神支柱。

2)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的创造原则都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独特的解读。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内涵的实质就是体现中共党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反对空谈主义以及一切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思想都是这一共同原则下的产物。共产党经过的七十多年奋斗历程中,延安和大别山的革命斗争实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革命的象征,更是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完美结合的成功典型。

3)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的创造源泉都来自于团结互助,艰苦奋斗,努力创造,勇于探索。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必须以此为基础。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优良的作风,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形成的政治本色,都是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共同的产生条件,是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本质特征和集中体现。

3 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的差异

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虽然同属中国革命精神的宝贵财富,所担负的革命总任务以及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孕育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面临的具体任务不尽相同,党制定实施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也有所差异。因而,这两者不仅有相同点,也有其鲜明的特性。

3.1 时间背景不同

延安精神的形成集中在延安时期这13年。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并在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的吴起镇,这是延安时期的开始。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延安,往东渡过黄河北上,延安时期结束。这13年的特定历史时期是极具意义的,在这段时间内,中国革命从近代以来一直挫败的局势开始逆转,走向全民族的复兴之旅,是中国民族摆脱挫折向胜利前进的转折时代。而大别山精神的形成时间过程则比较长,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大别山上就开始宣传革命精神,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人民的革命热情一直高涨。

3.2 地域不同

延安精神发源于延安这一革命圣地。如果说井冈山是革命火种的发祥地,那么延安就是革命的摇篮,新中国是在这里孕育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里成长的。红军结束长征后,将延安作为立脚点,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心脏”。这为延安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外部条件。而大别山精神是在大别山这一特定的区域形成的,大别山位于豫、皖、鄂三省交界点,是一条蜿蜒于我国江淮平原上的重要山脉。它南接武汉,北连豫中,西扼京广干线,东控江淮大地,在近代一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3.3 核心内容不同

延安精神的重点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大别山的重点内容“永跟党走”都表明了各自的政治立场,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延安精神比大别山精神更具科学性,这是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另外,延安精神在对生活作风和信念理想上的总结,二者之间虽然有很大的联系交融,但侧重点不一样,所要强调的重点有区别。

4 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的当代价值

延安精神与大别山精神等相关的革命老区精神,曾是我党克服困难,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武器。但在当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社会上新功利主义、新实用主义思潮愈演愈烈,许多人认为,革命老区精神只适合用在革命和战争的年代,如今已毫无价值。其实不然,我们目前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精神是行动的指挥,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革命精神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

4.1 革命老区精神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

我们要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理想,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客观要求。革命老区精神一直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全新的政治风貌以及大无畏精神的高度体现,更是中共党员消除污染、抵制腐蚀、保持机制结构健康从而长盛不衰的不二法宝。所以,革命老区精神不可荒废。

4.2 革命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革命精神是理智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内外复杂环境的有力武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外环境极为复杂,各式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若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使之得到妥善处理,很有可能引发社会性的危机,使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受到威胁。我们只有坚持革命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进取,保证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革命精神就是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下进行尖锐斗争的思想武器。

4.3 革命老区精神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要资源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综合国情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就要求我们弘扬和发展革命老区精神,坚定信念,团结奋进,艰苦创业。特别是共产党一直奉行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仍然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仍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事业上发光发热。

4.4 革命老区精神是培育新一代青年的重要资源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是新一代中国青年不可逃避的光荣使命。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他们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要使他们能够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我们必须坚持弘扬老区革命精神,深化革命精神的内涵,挖掘它们的潜在价值,才能有效抵制“和平演变”和“西化”,消除市场经济负效应的消极影响。

总而言之,革命精神源远流长,它教育激励了几代中华儿女,是我们开拓创新、克服困难、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如今,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执政的双重挑战,台湾问题尚未解决,钓鱼岛纷争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下,革命精神也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弘扬和发展这些革命精神,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发展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上一层楼。让不朽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法宝。

[1] 欧阳国文.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J].学习月刊,2010(17):8.

[2] 李成远.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传承,2009(2):77-79.

[3] 孙会岩,邹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共同内涵及时代意义[J].松州学刊,2012(1):57-61.

[4] 刘国胜.大别山精神综述[J].党史天地,2007(12):46-49.

[5] 张威.努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2):102-104.

猜你喜欢

大别山延安精神老区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又见大别山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再见了,大别山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