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2013-08-15刘文敏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刘文敏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35)

学科馆员制度是指图书馆派特定馆员与校内某学科专业建立直接联系,并为该专业主动推送学科所需要的文献信息的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较少。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呼声与科研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一、模式的构建

如何以开发专业信息资源为目的,深入学科专业领域,避免服务模式单一、服务层次较浅、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并建立有效的系统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科服务组织模式。传统的图书馆的人员组成为馆长、部主任、各室负责人、普通馆员。在此模式下,学科知识背景一样,服务内容不同的馆员,分属于图书馆不同的业务部门,这使得学科馆员在实施学科服务,尤其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时,非常不方便。根据高职院校学科建设的需求和图书馆工作现状,其学科服务可采用矩阵式结构组织模式。此模式由两种管理模式结合组成,横向是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纵向为学科服务项目制管理模式。矩陈式结构组织模式便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协作,又能适应高职院校图书馆现实资源之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学科馆员发展定位模式。学科联络馆员属于初级阶段的学科馆员,从图书馆内馆员职称或图书馆专业或双学士学位以上人员中选聘,需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外语水平。学科服务馆员属于中级阶段的学科馆员,从图书馆内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丰富信息服务工作经验的馆员职称人员中选聘,需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高的信息检索能力,较强的信息服务能力,较强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科信息专家属于高级阶段的学科馆员,是能够为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专家,是学科馆员服务所追求的发展方向和最高目标,从馆内副高职称以上人员中进行选聘。学科信息专家需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检索能力,精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还要有丰富的文献学、信息学基础知识和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

学科服务团队模式。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师生个体的信息需求、教学科研信息资源的查询获取等简单的信息需求,可由学科联络员或学科服务馆员独立完成;对于其学术层面的信息需求,如为某学科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进行文献信息定向跟踪,为重大科研项目提供解决方案等,则可由相关专业学科联络员、学科服务馆员、学科信息专家等共同组成项目型学科服务团队,以给予其全面完善的主动服务。在组建学科服务团队的过程中,应体现用户至上的原则,按用户需求组建学科团队,要避免单纯的供给导向型学科服务模式的出现。

学科服务区域合作模式。随着用户对信息专业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兴学科和学科深度交叉的出现,仅仅依赖单个学科馆员完成的信息服务,可能再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当用户的需求超出了传统的馆藏资源范围时,这一问题便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应通过建设学科服务区域合作模式,以提升信息服务的速度和质量。学科服务区域合作模式是由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依据协议建立区域联盟,通过统一平台,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的模式。

二、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美国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都是专职馆员,国内学科馆员则大部分是兼职馆员,专职学科馆员所占比例仅为3%。兼职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内各个部门,对岗位工作以外的业务不熟悉,缺乏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学科服务工作效率的提高。设立专职学科馆员岗位,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能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对学科馆员的工作给予充分保障,有利于促进学科馆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科信息服务工作的统筹安排和协调管理。全新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科馆员在同一平台上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学科馆员职业发展的连续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科服务的工作效率。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必须制定学科馆员培养目标和计划,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在组建学科馆员服务团队时,要明确各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应根据服务目标,对学科团队成员进行分工,要建立团队工作制度,规范学科馆员团队工作。学科服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为更好地提供学科服务,必须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要激发学科馆员终身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其不懈地学习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信息组织和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服务营销学和公共关系学。对学科馆员的继续教育要有一个中长期计划,培训内容应具体到个人,应鼓励学科馆员参与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和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使其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为更好地完善学科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学科服务的工作水平,应对学科馆员工作绩效进行年度考核,以之作为奖金分配和评优评先的依据,将考核不达标的人员调离工作岗位,并及时将有创新能力的梯队成员充实到学科馆员队伍中。考核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结合的模式,包括自评、团队成员互评、领导评价和用户评价等。定性评价主要来自用户和管理者的反馈,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学科馆员学科服务的效果,是否与服务对象形成密切联系并动态跟踪用户的需要,是否进行核心信息资源的主动推送等。定性评价可采用360度反馈评价法,全面收集学科馆员工作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根据考核内容,分别由主管领导、用户、其他学科馆员及学科馆员本人打分,以便对学科馆员工作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定量指标应包括学科馆员与用户联络的次数,用户需求调查次数,提供各类信息培训、专业定向服务、专业信息导航的数量等。定量评价可采用SMART原则,S(Specific)指每条考核指标都要表述清晰,能被准确理解;M(Measurable)指每条考核指标都是可以量化的,便于统计;A(Attainable)指每条考核指标都是能够实现的;R(Relevant)指每条指标设计都与学科服务工作有关;T(Time-based)指每条指标都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除鼓励学科馆员发扬奉献精神外,也要给学科馆员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学科服务工作离不开学科馆员的积极努力,对于这些中坚力量,图书馆应在其培养和相关待遇上予以必要的政策倾斜,比如可将学科馆员设为全馆最高等级别,享受全馆最高津贴,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科馆员给予特别奖励,对攻读对口专业和图情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馆员学费予以全额报销,对学科馆员每月补贴电话费等。

随着工作重心向加强专业建设的转移,高职院校对高职图书馆的发展定位、人员素质、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学科化、个性化服务已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客观地分析评价本馆现状,根据本馆实际情况,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学科馆员制度,制定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制定学科馆员服务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不断拓展新的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以学校办学方向、专业建设目标为导向,在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领域,为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