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学报出版:优质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2013-08-15刘康民

关键词:经济社会学报成果

刘康民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南 娄底 417000)

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已经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期刊的市场化取向已不可逆转,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大幅度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印刷等文化产业;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等重大决定。

一、优质成果转化推广的意义

第一,学报优质成果转化推广是地方高校学报存在与发展价值之所在。高校学报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发挥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但近年来,关于高校学报的质量、学报的作用、学报的存在价值等问题受到了挑战。地方高校学报应在鼓励和提倡创新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技术特色和区域经济文化特色,在技术应用与创新、解决生产发展问题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重点做文章。因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等院校的基本属性和价值追求,地方高校学报也只有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才有出路和前景。

第二,学报优质成果转化推广是地方高校学报办刊质量标志之所在。学术期刊的社会属性是决定其社会责任的根据[2]。地方高校学报的社会属性,决定它具有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如今,地方高校学报的不少论文一经发表、学报一经印刷发行即束之高阁。为职称而论文、为绩效考核而论文、为科研项目结题而论文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学报优质成果的转化推广实际上是在更广阔的背景中通过实践去检验、完善学报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这必将提高地方高校学报所发成果的内容质量与实用价值,促进研以致用。

第三,学报优质成果转化推广是提高教师及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动力之所在。学报优质成果要真正向生产第一线、教学第一线转化,学报成果的作者必须由热衷文献研究、习惯于闭门造车、关门写论文转向高度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及教育教学实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写在课堂;将论文创作过程由“照搬、克隆”转向“吸收、再造”。从而强化教师、科研人员及实践工作者的科研意识,以培育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并切实提升科研能力。

二、优质成果转化推广的主要条件

第一,优质成果本身的内容质量是决定转化推广的前提条件。一是针对性。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要配合所在学校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题策划、栏目设置等方面要有重点地突出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及科研特色;突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二是创新性与指导性。理论性的学报优质成果应该提出新理论、新观点,结论严谨科学,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

第二,外部条件与环境是决定转化推广可能性的关键。学报优质成果要顺利转化推广,学报编辑工作者、优质成果作者、成果推广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等各方要主动参与、相互配合。学报编辑不仅应具有编辑专业素质,而且要积极研究与实践科研工作,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技术革新等领域的新动向,优先刊发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选题。地方高校学报在推动学报优质成果转化推广中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学报编辑要当好优质成果作者、成果推广单位之间的媒介,将学报与社会、作者、读者对接,深度开发学报的社会效能[3]。优质成果作者要把促进成果转化推广作为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在学报优质成果转化推广中认真履行好指导、传播、解释等职责。推广单位的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应尊重学报优质成果作者及重视学报优质成果的转化推广,对应用学报成果取得成效的个人或部门,应给予必要的物质与精神激励。学报优质成果的直接关系人和使用者乐意接受学报优质成果,是实现优质成果最终在实践中转化推广的直接动力。学报编辑部门要完善工作职能,实现学报成果转化工作的常态化,应将学报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学报工作的“议事日程”,使编辑出版工作与成果转化工作紧密联系,互为一体,真正提高地方高校学报的应用价值。

三、优质成果转化的途径

第一,学报优质成果向教育教学转化。具有研究能力、从事研究活动,是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要求,有意识地将自己和别人的研究成果体现在教学中,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4]。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师,更应充分利用高校学报这一平台,认真学习、理性思索其中反映教育认识和指导教育实践方面的优质成果,并系统地归纳、整理、提炼,在备课资料、教材编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课堂建设等领域中推广应用学报优质成果,使之不断地影响和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改进教育方法、革新教育理念、理清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育活动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在学习与推广应用学报优质成果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益。

第二,学报优质成果向区域经济建设第一线转化。学报优质成果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中转化并广泛应用,是地方高校学报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首先,地方高校的相关教师及科研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地坚持以区域经济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对实用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并尽快将成果在地方高校学报上发表,扩大成果地交流、应用范围。其次,地方高校学报应力争多刊发选题来自区域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稿件。学报编辑应尽量引导来自生产一线的作者将其成果有价值的部分提炼、整理、总结,让研究成果及时在学报上发表,通过学报的传播、读者的阅读等手段扩大成果的应用范围,使之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再次,要实现地方高校学报优质成果转化与区域生产技术人员成长互动。当地的生产技术人员在阅读、学习地方高校学报中获得新成果、新技术,切实提高自己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三,学报优质成果向社会管理及创新、决策咨询等领域转化。提到成果转化与应用,人们很容易想到自然科学方面成果的转化,其实,政府的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离不开社会科学的参与。地方高校学报社会科学方面的优质成果向管理等一线转化,可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决策能力与人民的文化素养。地方高校学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教师,要充分发挥理论优势,增强主动意识和针对意识,对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多视角、深层次的开发探讨,提出科学的观点、有价值且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并及时在地方高校学报发表,扩大成果的交流范围和受益面。

[1]陈淑娴.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J].编辑学报,2006(2).

[2]霍永丰,杨子明,石朝云,等.全面践行医药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9(1).

[3]韦国友.论高校学报主编的策划意识[J].改革与战略,2007(1).

[4]袁振国.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形式与方法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学报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验收成果
致敬学报40年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