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

2013-08-15周树涛

关键词:创新型英语专业创新能力

周树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英语系,黑龙江 大庆 163319)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要求必须将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1](P16~17)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单纯地掌握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具有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英语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一、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内涵

“创新”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哈佛大学前校长尼尔·陆登庭(Neil Rudenstine)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其中着重强调了“创新机制”。

关于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标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文秋芳的探讨是比较全面和具体的,她认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是创新型英语人才。创新型英语人才必须首先是合格的英语人才,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需要融入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由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精神组成。创新能力是创新所必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人格是指良好的心理和思想素质,包括自尊、谦虚、责任心、事业心、毅力,等等。创新精神指的是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常见事情的质疑。[3]

笔者拟对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期为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二、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因

我国高等学校在不同的阶段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不同的要求。如,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的目标是培养高级英语人才。后来,复合型英语人才成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上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重视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使现存的社会更完善,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3]

目前,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创新因素太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容乐观。何其莘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4]。这种说法也在诸多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如,赵瑞芳等对1000名在校大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普遍存在信心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自然科学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弱,创新成果少等问题。”[5]官晴华对四川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外语专业本科生在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部分因子分值偏低,特别是部分创新因子分值较低。”[6]张媛媛以武汉高校为例,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她的调查表明,武汉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影响因素达11项之多。[7]

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欠缺的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偏向于唯书、唯师、唯古而不唯新,盲信权威。比如说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通常是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缺乏研究兴趣,不会或者不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基本的学习能力尚且欠缺,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第二,大多数教师的创新意识较弱,在授课中不会进行创新思维的渗透,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够结合英语专业的自身特点尝试启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育研究和教学艺术上有待提高。第三,部分高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认识不足,导致创新型的教学资源配备不够,英语专业创新型课程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可以促使英语专业学生尽情发挥特长、开拓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三、增强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强化对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培养高素质、有创新思维的英语专业人才,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高等院校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因此,高校各级主管部门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实际工作中,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英语系以扶持。

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教师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教育的启发者和实施者的作用。教师队伍必须素质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并得以实现。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要鼓励教师接触先进的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多与同行交流,取长补短;鼓励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讲授不同的课型;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培养教师的创新素质。

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强调模仿记忆,重知识而轻能力,教师一言堂的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可以采取讨论式、问答式教学或者辅以小竞赛、小游戏等活动,调节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充分使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给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

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环境。实践是形成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增长才干,逐步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英语专业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制订创新能力培训的动态计划和流程。如有的高校采取“3+1”校企办学模式,学生前三年在校学习,第四年去实习单位实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取了经验,增强了实践认知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机。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曹玉梅.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J].教育探索,2007(10).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4).

[4]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新《大纲》的修订过程及主要特点[J].外语界,2001(1).

[5]赵瑞芳,盛国军,李彦.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以教学型院校大学生为例[J].职业圈,2007(7).

[6]官晴华.外语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现状调查及模式构建——以四川外语学院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张媛媛.英语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以武汉高校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2(6).

猜你喜欢

创新型英语专业创新能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