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2013-08-15

关键词:培养目标导师研究生

袁 宙

(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631)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素质以及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和教育的特殊形式,直接决定着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研究生培养模式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特定需求,其构成要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评价。培养目标是研究生培养的出发点,对整个研究生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培养过程涵盖研究生入学、研究生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以及学位论文各方面,研究生培养评价则是对其培养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和衡量。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集中直接、封闭式管理和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以及新旧体制冲突的特征,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质量不高。西方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巴黎大学时期,其研究生教育具有多样化、灵活化和规范完整的特点。法国研究生招生没有统一考试,研究生候选人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才可以将被录取者的资料送给校方备案,只有在必要时才进行研究生面试。法国非常重视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政府和专家研究设计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相应的经费支持。[1]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属于精英模式,研究生入学制度比较严格,招生规模很小,注重学生课程学习,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广泛兴趣的培养。[2]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采取学分制,由大学中不同的系负责,并由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控制其教育质量。德国大学是崇尚科研自由和教学自由的代表,其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生创造力和理解力的培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研究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助教和助研来获得相应的经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3]

一、中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不同

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研究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直接决定着其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本专业专门知识的,具备从事科研能力以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能力的理论型和专业型人才。我国对硕士研究生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博士研究生则更加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性较强,研究生培养目标涵盖研究、教学和服务等领域,兼具应用性和基础性。

我国研究生资格的获取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或者是同等学历考试,通过笔试的考生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复试,包括外语和专业知识的考核,而博士研究生不仅要经过两轮考试,还要经过两位专家的推荐才有资格报考。发达国家高校研究生都是自行招生,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申请来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和复试资格,其资格的获取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4]

我国研究生的学制一般都是3年,专业硕士的学制可能是在2年或2年半。研究生在入学之后要将政治和英语作为必修课,其他的考试业务课则由老师决定,一般和学生的研究课题有关。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学制一般在3~4年之间,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其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基础课程和专业化课程的设置,来满足研究生学习的不同需求。

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一般由学术造诣较深、科研成绩显著以及具备相应职称的教授或者副教授担任,其导师资格则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审核评定。研究生一般只有一个导师,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专业指导,并按照培养方案,审阅批评研究生的论文。相较而言,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导师的作用,研究生的导师通常不止一个,学生可以接受不同专长和学术观点教授的指导,导师指导学生的科研计划制定、书刊阅读以及论文写作等,导师和学生经常见面,通过讨论来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这与我国高校安排导师的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研究生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反呈下降趋势。对此,高校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应该对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发展比例进行控制,按照学校的培养能力制定招生计划,学生应该保留研究生加试科目、专业调剂、名额追加调整以及破格录取方面的决定权。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高校研究生部应该结合国家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本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由学校二级学院按照不同的专业特点予以落实;学院则要安排专业课程教学、外语教学,以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培养;导师则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专业指导,增加和学生见面的次数,对学生专业论文进行及时的指导。研究生导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因此,高校要对导师资格进行认定。首先,高校应有自己的研究生导师遴选方案,以对导师进行培训、考评和日常管理,二级学院要配备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以配合研究生导师的工作,做好研究生组织机构的日常管理;其次,高校要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平硕导人员,以强化研究生教育氛围,导师要重视研究生教育,以共同提高研究生的整体教育质量。一个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要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规范研究生的日常管理。首先,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编制高校研究生学习手册;其次,高校要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保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整性,并不定期地举行学术报告会;再次,高校要改变目前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类型单一的局面,改善培养方案,坚持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理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借鉴国内外高校的优秀教学经验,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以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经费都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师和研究生在充足的经费保障下,可以很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受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我国政府在研究生经费投入方面存在不足,致使高校经费短缺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高校也要促进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通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集资来加大高校对研究生培养的资金投入,以拓宽高校收入渠道,实行绩效拨款,在加强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扭转高校资金运行低效和办学体制单一的局面。

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精神的全能型人才。通常意义上,研究生代表着国家的整体知识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在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情形下,借鉴西方研究生教育的优秀经验,对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不无裨益。

[1]刘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2]赵宏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未来走向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

[3]袁相碗.试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J].江苏高教,2011(3).

[4]马陆亭.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几个难点问题的探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V eraW an g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