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刍议
2013-08-15刘萍
刘 萍
(昭通学院 思政部,云南 昭通 657000)
2010年教育部第19次滚动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持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这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受当前社会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诸多问题,如政治迷惘,理想模糊,缺乏责任感,无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部分学生知行脱节,一味关注自我,认为集体主义是虚假的,只有个人主义才是真实的,国家是抽象的,只有个人利益才是具体的;更有少数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因而追求金钱和享乐,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1]社会主义大学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时期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来引领和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实际行为,这样才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有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只有确立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正确的主题,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够凝聚广大青年,并促使其刻苦学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现时代的具体体现。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学生作为当今最具创造活力的一个群体,理应在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鼓舞下,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奋勇争先,坚忍不拔,锐意进取,使自己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时代先锋。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明确了途径。大学阶段的生活,对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们走向社会后,能否正确地面对挫折和机遇,保持良好的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在这段时期内,大学生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以提升自身能力,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走上社会后,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担当社会赋予自己的重任。
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当代大学生要想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帮助和引领。
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发展的精神动力。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决定了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两个层次,一是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远大理想,二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要通过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损害国家利益为耻的良好道德风尚。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生基础道德建设和文明行为规范,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系统、准确通俗地表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发扬了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指导大学生行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应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实践为重点,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3](P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准的当代公民。当前,一些高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十分淡薄,法律常识十分缺乏,面对社会中诸如偷盗、抢劫等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反映冷漠,这种无知和对道德底线的突破,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相当危险和有害的。要综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对其展开系统的法律教育。要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实践的参与,法律信仰的树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以使其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从而真正构筑起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防线。[4](P107)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能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强建设祖国、服务于民的责任意识,还能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以塑造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并培养提高其各种能力。[4](P1)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还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人格和美好心灵。[5]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henannu.edu.cn/s/21/t/417/13/45/info4933.htm.
[2]赵野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点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7).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于芳,邓洪玲.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5]李智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