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①

2013-08-15

关键词:教育培养党员大学生

李 祥

(盐城师范学院 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在高校大学生当中培养发展党员,既能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对我国人才兴国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当下现实中,有些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制约了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针对这一现状,深入研究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机制,尽快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以来,在我国高校当中相继出现了部分大学生党员政治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模糊、组织纪律性不强以及入党动机不够端正等多方面问题,这一现象,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

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重程序轻质量。自从十二届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校大学生党员比例之后,我国各高校都开始逐步提高了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比例。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党组织内部逐渐放宽了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监督及综合考评。相对而言,高校对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发展,重视的是培养程序,而并非大学生党员的内在素养。在党组织对发展对象的考察中,由于考察对象较多,再加上时间过于紧迫,很多时候,党组织的考察常常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许多决议往往也只是象征性地一次性通过。这样的考察方式,使考察工作难以名实相符。考察结束后,表面上看来,虽然针对考察对象的各种材料非常齐全,手续完备,但实际上,这种草率式做法,难以为党组织吸收优秀的高校大学生提供充分且客观的依据。

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阶段性差异较大。我国高校党建工作所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对大学生在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工作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一差异,主要集中于学校教育以及学生党员的自我要求两个层面上。很多的高校大学生在入党前,为了使其自身思想行为符合入党标准,往往非常注重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在专业学习上也非常勤奋努力,高校也较为重视对其入党前的一系列教育培养;但一旦这些学生完成入党程序以后,便立马松懈下来,逐渐放宽了自我要求,对自我政治素养的提升不再抱有热情,不仅不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甚至频繁地违反纪律,而高校也相应地减少了对学生正式党员培养教育的投入,放宽了对学生正式党员的要求,致使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日益下降。[1]

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基础环节薄弱。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及培养,普遍采用的是由组织部门牵头,院系学生辅导员以及党务工作负责人员负责教育培养的传统的培养模式。在此培养模式下,由于许多学习资料与时代脱节,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无法顺应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全新的要求,致使大学生党员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高校辅导员缺乏正规的系统培训,缺乏相应的培养大学生党员所需的理论知识,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凡此种种,必然会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式的创新

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思广益,千方百计拿出积极有效的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解决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已有的和潜在的问题,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纯洁大学生党员队伍,使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创设群众监督氛围。要想充分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就必须使党员时刻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高校大学生党员应当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会,应当在主题班会、民主评议及学年小结中,找出大学生党员与党员先进性之间的差距,针对群体及个人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深入分析其原因,开展实质性的整改。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于“党员挂牌”等多种有效形式,将大学生党员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约束意识,使其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及学习中,更加重视自身的言行举止,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

强化教育方法,加强继承与创新。随着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尽快走向成熟,应以辩证视角看待大学生党建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方法,应当在原有教育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在坚持以往科学且有效的培养方法的同时,结合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革新教育培养方法,以防止教育方式的僵化,全面促进教育培养方式方法的先进化和多样化。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要大力传承已有的优秀的教育培养方式,更要勇于开拓创新,在整体把握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向的同时,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实效性。

建立健全优秀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要想有效地管理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要想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长效机制,就必须尽快构建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政治素质高的高水平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为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对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为党务人员提供各种学习深造和培训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与理论水平。此外,除学生辅导员、党务工作人员等专业党建工作人员之外,高校还必须将党政领导干部、本科生导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员、文化课教学人员,以及高年级学生党员,纳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之中,以全方位形成党员教育培养的合力;与此同时,要给这支队伍以充足的经费保障,并提供必要的现代化设施,以保证其在大学生党员素质教育培养工作中,能有效地充分发挥其作用。[3]

总而言之,不断改进以及加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构建完善的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长效机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健康发展,关系到广大高校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水平的全面提升,并且还关系到人才强国、科教兴国乃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高校党组织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正确引领下,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切实发现和解决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以更好地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

[1]张兵.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5).

[2]林久青,孟庆涛.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3]郝咏梅,王桂芝,李纯成.构建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党员大学生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当代农民的农艺教育培养工作探讨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