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重叠词与汉语联绵词认知理据对比研究
2013-08-15郭京红
郭京红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苏州 215009)
英语重叠词是指借助语法手段,把两个以上的语义或形态相同或相近的成分叠放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统一概念的复合词,如Fifty-fifty、Goody-goody、Niddle-noddle等。判定重叠词应有两个基本标准:复合词或短语词,有重叠项(押韵)。汉语联绵词与英语的重叠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辞海》称其为“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1]。汉语联绵词与重叠词一样,具有双声、叠韵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加入了叠音词,如悠悠、圆圆、忙忙碌碌等。从词的句法功能来看,汉语联绵词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组合而成的词语。从词的内部结构来看,这类界定主要强调双音词的两个语素在结构上的不可分离性。从词的意义上界定,句法结构的意义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意义综合,其语义一般可以从构成部分的强调语义中猜测出。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结构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概念,亦即话语的语言结构与人类的经验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关联。语言不是随机性任意性的,而是具有其存在的根源,即有理据的。人们通常是按照经验把事物划分为不同的范畴,从而以此为依据,对事物进行更深刻更抽象的认知,因此,范畴化就是“人类在千差万别的世界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对世界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2]的过程。
一、语音理据
重叠词或联绵词通过完全或部分重叠,加强其内部联系,产生词韵,即词的韵脚。因其声韵的存在强化了语音的连续性和音乐性,因此具有词韵的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从英语重叠词和汉语联绵词两个组成部分的声韵来看,其大致可分为三类。
完全叠声,即重叠词的两个组成部分完全重复,其构成部分的辅音与元音均无变化,后一词语仅为前一个词语的简单重复,如 Net-net、Talky-talky、Hush-hush。此类重叠词按照来源还包括幼儿用语,如 Din-din、Pee-pee、Mama;动物叫声,如 Arfarf、Hum-hum、Coo-coo;纯拟声词,如 Pooh-pooh、Bang-bang;外来词,如Bonbon、Couscous等。汉语词汇中也有许多同音重复词,如孜孜、慢慢、清清楚楚、高高兴兴等,均属于完全叠声。
双声。英语双声词表现为两个成分的辅音相同,中间元音相异,如 Clitter-clatter、Splish-splash、Flip-flop、Wishy-washy等。这类词的构词成分之间不具有语法或语义联系,但其构成模式却较为规则,两个成分中的元音变化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情况下,第一成分若是字母i,发[i]音,则第二成分常为字母a或o,分别发[æ]或[ɔ]音。然而也有一部分重叠词的两个组成部分虽然具有相同的辅音,但其词语中的元音却无规律可循,如 Mimmem、Group-grope等。汉语双声词是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慷慨、伶俐、鸳鸯等。此类词与英语重叠词中的双声词相近,只不过汉语中的双声词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如果两个音节都是语音学里称之为零声母的词,即以[w]和[y]两个字母作为声母的词,也可以归入双声,如犹豫、逶迤。
叠韵。英语词语的两个组成部分若元音相同,而起始辅音不同,即为重叠词。值得一提的是,此类重叠词的第二个组成词语通常以P、D、W等辅音字母 起 始,如 Roly-poly、Nambby-pamby、Humptydumptys等;另有一些以其他辅音字母开头的重叠词,如 Boogie-woogie、Fuzzy-wuzzy、Hob-nob 等。此类词语均通过重叠核心部分,并改变词头辅音而构成,并且该复合词的两个组成要素至少有一个无意义。汉语中韵部相同的联绵词则与英语重叠词中的叠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诵读起来韵脚分明,朗朗上口。叠韵一般是指韵母相同的词,如窈窕、骆驼、崚嶒等,但也可指韵相同,而介音有无,同与不同都可以忽略不计的词汇,因此,“徘徊”一词虽然韵母不同,仍属于叠韵。现代汉语的韵有两种不同的标准:十八韵和十三辙。这两者大多相通,但也有一些不同,比如“朦胧”从十八韵的角度看,不是叠韵,分属庚韵和东韵;从十三辙的角度看,都是中东辙,目前一般以十三辙为准,可以归入叠韵。不难发现,英语重叠词中常见的行韵模式包括重复、头韵、尾韵和双重韵,另有一类为数不多的重叠词,在押韵的两个组成成分之间嵌入一个其他音节,如Pit-a-pat、Rowde-dow、Ding-a-ling等;此外,还存在极少数韵角无规律可循的重叠词,如 Clinkety-clank、Pully-hauly等。与英语重叠词相比,汉语联绵词在词韵上还具有两个独特的特点:第一,非双声叠韵词,指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词,如蜈蚣、珊瑚、疙瘩等;第二,有些联绵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如辗转、缱绻、氤氲等。
二、模拟理据
模拟是用语言声音模拟意义的构词方式。英国语言学家、语义学奠基人乌尔曼认为,模拟声音的词为基本拟声词,声音与某种象征性意义发生联想的词为次要拟声词。[3](P60)但事实上,与拟声类词语相比,非拟声模拟词语亦即拟态词,在英语重叠词中占据多数。
拟声词。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语言虽然呈现出极强的规定性,但人类语言中最原始的基本特征仍然为情感语言与模拟语言,即用悦耳的韵律、情感声调、元音辅音组成物,模拟客观世界,以表达情感思想,其中一部分经过了“重复、简化或修饰”[4](P164~196)的过程。拟声词即通过重复兼押韵的音素或音节,来对大自然中的声音、动物界的叫声和人类的发声器官所发出的某些声音进行模拟,进而词化。英语重叠词中的拟声词常用来模仿各种各样重复而持续的声音或动作,如Pingpong、Woofwoof、Pitter-patter等,这类词和词组的产生源于“人类喜欢重复某些音节的天性,是用来加强言词的一种手段”[5]。此类词语逼真传神地模拟并再现了大自然中存在的声音,形象生动,令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个别拟声词甚至产生引申含义,如Ping-pong又有“推诿”之意。此外,英语重叠词中的拟声词还可以借用某物的典型声音特征来指代该物,如Bowwow可用来指狗,还可以模仿儿童用语,如Ta-ta、Pee-pee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联绵词,用叠字来直接模拟大自然的声音,被称为直接拟声词,如丁零零、嘀嗒、叮咚等;或模仿人的动作与声音,如咯咯、哈哈、刺啦等。
拟态词。英语中有一部分重叠词,借助重复且押韵的音素或音节,来对某些行为、状态、关系、面貌和心态等方面进行形态模拟,被称为拟态词。拟态词是人类认知、创造的结果。英语中的拟态词如Raggle-taggle、Hugger-mugger等 词 语,利 用 字 母“g”给人留下一种纷繁错综,杂乱无章的感觉;Razzle-dazzle、Zig-zag等词语,叠用字母“z”以给人一种弯曲曲折,零乱无序的感觉;Niddle-noddle使人有瞌睡时点头如捣蒜之感。汉语的拟态词是将人类在内的一切事物的状态或样子,通过描写或象征表现出来。汉语通常采用叠字叠词,从事物的色、味、形、状等方面进行模拟。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对汉语词语的模拟曾有颇为形象的说明:“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喂喂学草虫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模拟词具有强调情感,突出内涵的功能。其在结构上有AA型,如静静、远远、轻轻等;ABB型,如绿油油、金灿灿、红彤彤等;AABB型,如舒舒服服、清清楚楚、婆婆妈妈等;ABAB型,如雪白雪白,通红通红,枯黄枯黄等;ABAC型,如土里土气、龌里龌龊等。借助这些结构模式,词语增添了音韵之美,呈现出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三、语义理据
从英语重叠词构成部分的语义关系来看,重叠词的语义构成成分特点有四。第一,英语重叠词词义由词语的两个构成元素的各自原本语义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或引申出新的语义。首先,两个构成成分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组合整个词语的词义也基本相 同,如 Wiggle-waggle、Ttip-top、Creepy-crawly等,词语的两个成分为同义词或近义词,由其一可推知其二。其次,两个构成元素语义大相径庭,但是整个重叠词语义等于这两个成分的意义总和或引申,如Nitwit、Walky-talky等。第二,重叠词词义由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的原义单独表达或引申而成,另外一个部分无任何意义,或虽有意义,但仅起辅助衬托作用,如 Chit-chat、Whimsy-whamsy等。第三,两个组成成分均无意义,但其所构成的重叠词却被赋予新的独特涵义,如 Geegaw、Niminy-piminy等。第四,两个组成部分均可释义,或其一有词义,但其原义却部分或全部丧失,进而组合成另具新义的词语,如 Hanky-panky、Ragtag等。
汉语联绵词种类繁多,形式对仗匀称,语义相关或相近,修辞手法丰富,主要有:语义同源,即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古汉语词素音义结合时绝大多数具有同源关系,意义相关的如泛滥、肝胆、琉璃等,意义对立的如阴阳、买卖等;语义独立,即联绵词中的两个词素可以分开理解,各自释义,如梧桐、菡萏、狼狈、空洞等两个字合成一个单独的词义,拆开就变为另外词义或其他事物了;语义转移,即词的两个字都不单独表意,如“连理”原本为动宾结构,指连着脉理,但后来演变成为“伉俪”的代名词;语义偏侧,即只有其中一个表意,而另一个音节就是记音音节,如犹豫。
四、象似理据
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认为,符号与其所描述的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近似。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重叠词和联绵词的象似性,主要体现在数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和顺序象似性上。数量象似性指语符数量一多,心智加工也就较为复杂,自然就传递了较多的信息,[6](P552)如 Fee-faw-fum、Kiss-kiss-bang-bang等。接近象似性是指认知相近的概念在语言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如 Fal-lal、Raggle-taggle、Tiptop等。顺序象似性则指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概念时间顺序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如元音由[i]过渡到[æ]、[ɔ]这个趋势,表现为发音顺序对应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
汉民族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认知是基于原始的选择和经验上,即通过把握事物在空间上的形象而形成概念和概念结构,进而直接导致汉语文字结构上出现对应的象似性,即象形表意系统。由于汉民族对外部世界的不断认知而形成的概念结构,具有了空间形象性和模仿事物的特征,即象形表意性,使汉语结构在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也对应着一种象似性。这种象似性古人也早已注意到了,那就是汉语词汇所具有的摹状和拟声特点,而汉语联绵词的功用,恰恰是在于把空间形象转换为摹状和拟声上。汉语联绵词的含义正是源于在空间形象上的认知和概念化,并且隐喻了事物通过空间形象充分表现出来的认知心理趋向。
英语重叠词与汉语联绵词修辞方式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它们中的词语均来源于对自然界中的声音和人类与动物动作的模仿,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类不同情绪和状态的模拟;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英语重叠词几乎全部利用声音的重复和形式的重叠强化其修辞效果,而汉语联绵词则更多由汉字的音形义相互结合而生成,因此,汉语联绵词的修辞手法丰富而多变,形式不局限于某种框架之下,而英语重叠词则无此便捷模式。
相对于英语中的重叠词,汉语中的联绵词语数量众多,且形式多样,贯穿于汉语中的各种词类中。无论是重叠词还是联绵词,在美化文章形式,增强话语活力,生动传神地表达话语主旨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两类词语在各自语言的口语表达和不同文体中的频繁出现,充分说明,此类构词形式在其各自的语言中具有不俗的表现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1]王小涛.英语重叠词与汉语联绵词修辞研究对比[J].晋中学院学报,2009(8).
[2]钱冠连.有理据的范畴化过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李康文.英语的重叠词和重叠词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1(4).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