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翻译实践探索

2013-08-15鲍东梅

关键词:英汉英语翻译实验班

鲍东梅

(渤海大学 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 锦州 121013)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偏重于听力、阅读能力的培养,翻译在日常教学中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翻译教学没有形成体系,没有教学大纲,更缺乏理论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更多地通过语法翻译法将句子译成汉语,多数学生不熟悉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表达方面的差别,不熟悉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根本无法达到较高要求,即非英语专业考研翻译大纲所要求的“准确、完整、通顺”[1](P121~122)。此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没有适合、成熟的教学模式,这导致多数教师在翻译教学中仅仅通过口头翻译的形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或者干脆给学生提供翻译答案,让学生背诵译文,导致学生最终未能掌握翻译技巧。相对于大学英语听说、阅读、写作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翻译教学研究一直滞后,未能引起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视。本次研究课题的提出、规划、设计与实施,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英语翻译实践形式

首先,以小组形式在实验班开展翻译实践活动。任课教师把实验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设立小组长,课前、课中、课后任务都以小组讨论、个体展示的形式进行。在课前,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主题,给各小组分别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2](P148~149)。学生在英译汉时存在的困难之一是无法进行长难句结构分析,但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几乎覆盖全部的语法知识,他们对英语语法较为熟悉,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学生熟悉的语法知识为切入点,布置一个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语法项目,由学生在课前准备。小组成员要查阅与该语法项目相关的要点并进行简要归纳,通过对四、六级考试,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阅读篇章进行检索,归纳存在该语法现象的例句,并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划分,最后制作成幻灯片,在任务前阶段展示。

在任务前阶段(Pre-task),各学习小组讨论、准备即将展示的语法项目(5分钟),之后由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同时对即将讨论的任务(句子)进行初步的成分分析和结构划分(6分钟),再由教师进行错误修正或要点补充(4分钟)。在任务中阶段(While-task),以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在Pre-task环节导入的语法知识,由教师导入相关的翻译技巧,比如顺译法、分译法、直译法、意译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及其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微技能(20分钟)。在任务后阶段(Posttask),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与本节语法项目和翻译技巧相关的练习,学生通过合作型的小组活动,在已掌握的英语语法知识和翻译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之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人展示该项练习的翻译过程(3分钟),并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2分钟)。在此环节,教师提供的翻译练习,或是教材,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阅读试题中的典型长难句,或者选自网络时文,题材与体裁尽可能多样化。

在翻译课堂实践中,教师除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翻译技巧外,还应引导学生掌握翻译的通用技巧,即每次翻译练习,都针对具体句子,采用“成分分析—结构划分—词义推敲—整句试译—检查修正”这一通用方法。

其次,在实验班定期进行翻译测验,检测教学效果;同时收集测验中的典型错误案例并归纳总结。在进行错误批改时,鼓励学生互评,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探究错误形成的原因并培养自行纠正错误的能力,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再次,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优化教学方案;对在课堂实践和测验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归类,确定错误类别,并深入分析、探究其共性,制定有效对策;对如何建立有效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研究[3]。此外,定期开展教学示范课活动,教师之间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实验班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日志,总结教学中的得失。

最后,在实验班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关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促进教学相长。定期布置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日志,总结学习中的得失。

二、大学英语翻译实践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任务型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翻译任务型教学模式下,50分钟的授课过程分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以合作型小组为学习形式,主动参与翻译活动,每个教学阶段都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翻译课堂“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改变了翻译课理论多于实践的传统模式。该课堂教学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参与意识,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教师由课堂的控制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指导者[4]。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科学分配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汲取了多种教学法的长处。教师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准确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在大学英语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增强科研意识,进一步提升科研理论水平,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也在不断研究创新中日益提高,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英语翻译实践活动。

(三)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任何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依赖于该语言群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语言学习是学习者与目的语语言群体进行交流的工具,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探索不熟悉的文化内容。跨文化教学应该引入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中。翻译实践要求学生普遍系统地巩固英语语法,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如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抽象与具体、替换与重复、形合与意合等;初步掌握顺译、拆译、合译、词类转换、被动语态翻译、同位语从句翻译、倒装句翻译等翻译微技巧;初步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别[5]。教学实践证明,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普遍能够顺利完成翻译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在短时间内把长难句分析透彻,能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技巧,对一词多义掌握得更好,根据语境推测词义的能力明显增强,汉语表述能力也得到提高。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非英语专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唐晓.错误分析法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08(6).

[4]鲍东梅.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文学,2007(4).

[5]尹朝.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猜你喜欢

英汉英语翻译实验班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诗歌中的隐喻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