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态视角下政治语篇翻译意识形态建构刍议
2013-08-15刘慧杰李崇月
刘慧杰 李崇月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由于政治语篇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考虑政府对外宣传的目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源语及译入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差异及当今世界形势等,在译入语文化中呈现原文的意识形态意义。本研究将以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以对人际意义的实现起主要作用的情态转换为研究视角,以中国政府白皮书《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年》为语料,探讨在政治语篇的翻译过程中,人际意义的实现对意识形态的建构造成的影响。
一、系统功能语法下的情态系统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人际功能是指语言除了表达经验意义、传递信息之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的功能,讲话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态度影响和改变受话者的态度和行为[1]。情态系统作为表现语言人际元功能的主要语义载体[2](P132),它可以是讲话者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做的判断,或是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是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3](P145)。
Halliday认为,从语义上说,情态系统所体现的是介于归一性中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的意义,包括情态和意态[4]。情态是讲话者对命题的可能性(probability)和经常性(usuality)的判断;意态则涉及到受话者执行某一行为的职责和义务,或者关系到讲话者实施某一行为的义务(obligation)或意愿(willingness)。情态主要通过情态动词(如 may,can,must,shall,will,could,should等),情态副词(如 probably,usually,possibly,always,certainly,obviously等)来表达,或者由两者一起来体现。而意态主要通过情态动词和谓语的扩展(如allowed,supposed,required等)来实现。不同的情态词在量值上可分为高、中、低三级,用以表示不同程度的可能性、经常性、义务和意愿[4]。
二、情态转换视角的政治语篇意识形态建构
情态系统能够反映出语篇中话语的权威程度,同时,这种权威具有一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翻译过程中,这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意识形态的表达较为有利,它体现出一种较为保守的意识形态意义。尤其是在政治语篇翻译过程中,情态或意态的转换能够弱化或模糊原文中的敏感意识,对政府的对外宣传产生有利影响。
(一)情态词对意识形态的模糊作用
在政治语篇的建构过程中,情态词的使用策略会对语篇体现的权力基础或话语权威,即语篇内部的意识形态产生不同程度的模糊化。在翻译过程中,情态词的选择策略亦会影响到译文的意识形态建构,展现给译文读者一种更为柔和的权威意识,以实现政府对外宣传的目的。如:
(1)驱逐英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现行各种政治制度维持原状概不变更,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发展西藏经济和文化教育,西藏各项改革事宜由西藏人民及西藏领导人采取协商方式解决,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等。
译文:British and US imperialist aggressive forces shall be driven out of Tibet;reginal ethnic autonomy shall be exercised in Tibet;the present political system in Tibet shall remain unchanged;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shall be guaranteed;economy,culture and education in Tibet shall be developed;matters of reform in Tibet shall be settled by the Tibetan people and Tibetan leaders through consultation;and the PLA troops shall enter Tibet.
原文中并没有选用任何情态词以模糊所要体现的权力基础,它体现的是一种绝对的权威、权力。而在译文中,译者增添了七个“shall”,这个情态动词常出现在英文条约、规章等文件中表示义务或规定。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所处的当今国内国际环境与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的历史环境不同,译者对于“十大政策”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情态词的使用,模糊了原文在当时语境中体现的明确的权力基础,体现出一种弱化了的权威意识,因而更能在译文读者视觉中体现中国民族政策的实质,树立中国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意态化语言体现的模糊意识形态
在政治语篇中,政府通过意态化的话语向外界展示其在某些政策上所要承担的义务或者意愿。同情态一样,意态也是介于肯定与否定两极之间的一种语义,亦能弱化和模糊话语的权力基础和权威意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意态化语言的转换,将原文想要表达的政府权力及意愿,含蓄地展示给译文读者。如:
(2)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外国侵略……
译文:Tibet is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all foreign aggression is not allowed…
原文中 “容许”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告对西藏的主权,译者选用意态化语言“be allowed”来诠释这种权力,表达外国侵略者要承担的 “义务”,把中国政府的绝对权力用一种隐晦的、含蓄的方法展现出来。
(三)情态模糊性的消除
由于政治语篇代表的是政府的权威,在特定语境下,政治语篇又必须能够明确体现出政府在执行决策时的权威性和权力,这时,就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消除情态或意态所表达的不确定性和模糊的权威性。而情态副词,如 probably,usually,possibly,certainly,obviously等的使用,可以使模糊的权力基础明确化,增强政治语篇的话语权威。如:
(3)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必能满足西藏人民的这个愿望。
译文: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and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will certainly comply with this wish of the Tibetan people.
原文中,“能”这个情态动词所具有的模糊的权力基础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做出承诺时的情势,弱化了政府的权威,而在增添“必”这个高值情态副词之后,原本的模糊性被消除,政府的态度和高度权威得以体现。译文中,译者使用“certainly”这个高值情态副词,完整体现出同原文一致的明确的权力基础,实现了意识形态在译入语文化中的建构。
三、结语
情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对于政治语篇意识形态的传达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它既能弱化和模糊话语的权力基础和权威意识,又能通过特定的手段消除这种弱化和模糊。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准确领会原文的情态意义,同时考虑原文和译文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以调整翻译过程中的情态转换策略,在译入语文化中以合适的情态词和意态化语言体现原文的权力基础和权威意识,从而实现翻译的文化交际目的,实现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的建构。
[1]郑东升,刘晓杰.政治语篇的人际功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孙志祥.文本意识形态批评分析及其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