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3-08-15匡晋梅

关键词:积极分子党课入党

匡晋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入党积极分子代表着集体中积极向上的群体,是党员队伍的源泉和后备力量,对其应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因此,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是发展学生党员的基础,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结于入党积极分子自身和基层党组织两个方面。

(一)入党积极分子自身存在的问题

1.党动机不端正

当今,因受认知、家庭、社会、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存在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宗旨理解不深,他们的入党动机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在一定的场合下,他们视党员的身份为政治光环,把入党作为增强择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或把入党作为将来提拔、升迁的资本;甚至有些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基于父母的要求,而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主观意识。

2.对党的理论知识欠缺

在进入大学伊始,虽然大多数学生接受了来自共青团、辅导员等不同层面的入党前教育,但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深入。即使是参加了党校学习的入党积极分子,普遍表现出对党的理论知识欠缺,对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自觉性不高,有些入党积极分子甚至没有认真读过《党章》。平时,有些入党积极分子不关心时事政治,对党的方针政策不了解、不关心。

(二)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时间过于短暂

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短暂教育为主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模式。短暂的党课培训,是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仅有的集中学习。党课结业即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务知识培训结束。事实上,入党积极分子期间是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是培养其能力的关键时期,却因培养形式过于单一,时间过于短暂,教育模式过于形式,未能真正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

2.培养模式过于局限,评价口径过于狭窄

各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多局限于院系、培训多局限于党课,已形成以院系培养、党课培训为主的单调模式,导致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热情不高,对党的认识不深,自身党性修养提升不明显。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更侧重于学习成绩优异或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只要保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再获得一两项校级荣誉,便可顺利成为预备党员。

3.管理模式过于缺失,基层队伍相对较少

在基层党支部、党务工作者数量基本保持原有水平的状态下,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倍增,学生党支部难以承担培养大批入党积极分子的重任,导致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相对缺失,除进行了必要的积极分子材料存档之外,并未将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制度落到实处。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当前,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管理工作应围绕一个核心,即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最大化。切实通过教育、管理,真正把入党积极分子培育工作做到实处。

(一)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教育机制

培育一支数量足、素质好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保证党员质量、壮大党员队伍的基础。各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建立一套科学、高效、合理的教育机制,使入党积极分子自觉主动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端正入党动机,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先入党,在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1.完善新生入党前教育引导制度

新生入学阶段是树立政治意识的关键时期。各高校应建立长效的入党前教育引导机制,对入校新生进行有效的党的知识教育。在新生入学军训阶段,通过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趣味游戏等,提升新生对党的认识,树立入党意识,更好地引导大学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成立班级学习小组制度

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班级团支部书记担任小组长,成立班级党史、党章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关心近期党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让更多的同学明白,入党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3.完善党校结业后的继续培养与考核制度

党校结业后,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的要求逐渐放松。基层党支部要继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研讨等活动,再教育和继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通过量化考核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工作成绩、奖惩情况等综合表现,作为其是否发展的依据。

(二)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管理的质量保证机制

利用网络资源、实践教育活动等创新入党积极分子管理的质量保证机制,切实遵照入党程序和要求,在实践教育活动中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业绩、群众基础等综合情况,确保入党积极分子质量。

1.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制度

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党课培训阶段,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在党课集中培训后的规定时间内,参加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讨论交流活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并要求以书面形式进行思想汇报。二是党课结业后的实践教育阶段,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端正入党动机,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度,提高对党的认识。

2.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党建工作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党建工作。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时政热点、日常学生党建工作、近期工作安排、先进党员事迹等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向师生公布和宣传,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个人网上交流平台,通过维护个人主页、讨论热点话题、发表学习心得等,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3.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先锋岗

大学生党员、优秀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中最先进的群体,他们不仅在服务与奉献中锻炼了自我,还为周围同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建立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先锋岗,既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规范化管理,也能调动起更多同学尽早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度,吸引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优秀,进一步强大党组织的后备力量。

4.成立入党积极分子交流社团

通过成立高校入党积极分子交流社团,改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多集中于院系的现状。入党积极分子交流社团可由高校党务工作者统筹监管、由优秀学生党员具体管理。对加入社团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注册和实绩考评,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表彰,并作为发展党员的依据。

三、结论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管理是高校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关键环节。各高校应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不断创新培养和管理模式,以保证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最大化,源源不断地为党组织输送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1]齐卫平,黄瑶.关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入党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

[2]庞有祝,李晓凤,李晓农.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林业教育.2009(9).

[3]雇瑜.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4]徐峰,邱隆云,李明.论大学生党组织设置的创新[J].党建纵横.2009(4).

[5]周鸣.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2009(2).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党课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