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路径探析
2013-08-15严光菊
严光菊
(泸州医学院 思政部,四川 泸州 646000)
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路径探析
严光菊
(泸州医学院 思政部,四川 泸州 646000)
感恩不仅是心理学的范畴,更是伦理学的范畴。医学生感恩德性关系医患关系的健康和谐。基于“十八大”精神、生态系统理论和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哲学理论,遵循养成教育的科学规律,从主体、客体和环体不同维度出发,探求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有效路径。
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路径
“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不仅是心理学的范畴,更是伦理学的范畴。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作为医生后备军的医学生,其感恩德性关系医患关系的健康和谐。然而,医学生“知恩、念恩、报恩”之感恩德性缺失令人堪忧。因此,基于“十八大”精神、生态系统理论和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哲学理论,遵循养成教育的科学规律,从主体、客体和环体不同维度出发,探求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有效路径。
1 完善感恩道德文化体系,实现文化“三自”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感恩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德根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新旧道德体系的历史嬗变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道德出现“滑坡”现象,医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紊乱”局面,社会感恩道德文化面临着“断层”和“空场”危机。因此,弘扬和继承中国民族优良的感恩道德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感恩道德文化体系建设,凸显科学、合理、合情的统一,是培养医学生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精神土壤,是提升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教育有效性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精神支柱。
1.1 提升“核心价值”的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结着民族和时代的价值理想和精神,是感恩道德文化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核心价值”融入生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是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前提。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感恩道德文化的发展方向。培育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正确认清感恩道德的文化困境及其冲突的本质;作为中华儿女价值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决定感恩道德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坚定医学生的理想信念,化爱与感恩为文化自觉,共筑“中国梦”;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铸就感恩道德文化的价值品质。医学生对祖国河山、骨肉同胞、国家的感恩情怀,成为医学生感恩社会的道德共识和常识,内化为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以文化自觉的方式孕育出特有的感恩文化;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的“八荣八耻”,凝聚传统道德与现代伦理的精华,是新时期感恩的伦理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帮助医学生作出道德选择。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知恩、感恩、报恩的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端行为的思想道德防线。
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培育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责任,提升医学生对感恩道德文化价值的觉悟,对感恩意义及其核心价值规范的深度认同,增强挖掘感恩文化内涵深度、延伸感恩行为广度及其构建感恩回报机制的责任与担当,真正地实现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感恩德性的养成。
1.2 增强“孝道”的文化自信
孝道,作为调节亲子关系的道德规范,已发展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是感恩道德文化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坚定对孝道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是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关键。
医学生对孝文化的认知与信念,不仅影响孝文化的现实状态和未来发展,更影响医学生德性的养成和和谐人格的构建。构建感恩道德文化体系,增强医学生孝道的文化自信,应对孝道文化的理性审视。因此,以孝道为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形成医学生对孝道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的科学判断,坚定医学生对孝道文化生命力量和发展前景的信念,促进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养成。
1.3 实现“德治”的文化自强
德治,注重道德教化,追求完美道德风尚,是感恩道德文化体系构建的目标。强化德治,扬善抑恶,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强,是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保障。
道德立足于人性,激发人拥有自律的内在约束力和自强的内在驱动力,使德治得以可能。德治是以扬善抑恶为宗旨,以道德教化为目的,以善与恶、光荣与耻辱为评价标准,影响价值判断和选择,引导人们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以道德的柔性和弹性机制,以人性化的方式调控人们的行为,使之坚守内心的道德律。这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文化自强的合理表达。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任重道远。
因此,以德治为感恩道德文化发展的理想状态,使医学生具备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精神,追求文化自强,实现感恩德性的养成。
2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培育机制
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养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和谐互动,形成合力,构建“三位一体”培育机制。
2.1 夯实家庭的养成教育
家庭是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第一学堂。家庭人文环境是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基础。
(1)树立正确的教养思维。“养不教,父之过”,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养成是为人父母的教育责任。教育子女要有正确思维和科学理念,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对“做人”进行的养成教育,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因此,家庭教育应该改变以往只重智育、不重德育的错误理念和做法,应该重点进行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加强医学生感恩德性及其和谐人格的培养,把德育真正地重视起来。
(2)构建科学的教养模式。家庭教育科学的模式需要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的道德榜样、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亲子沟通机制等。
首先,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及其和谐气氛是医学生感恩德性、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因素。其次,提高素质,榜样教育。父母是子女的启蒙教师。家长要自觉提升素质,以身作则,感恩长辈、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树立道德榜样,以成熟而和谐的人格魅力进行无声教育。再次,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首先,教子有方。爱是教养的表现,家长的爱应该合情合理适度,不溺爱、不侮辱,进行科学育人。其次,情感互动,亲子沟通。家长实施情感教育,进行亲子对话,建立有效的亲子活动制度,以便医学生深刻感受父母的关爱,家长及时了解医学生道德趋向。
2.2 加强学校的感恩教育
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养成,学校是主阵地。学校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对于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实现教育模式改革。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已实施,但是,应试教育痕迹还存在。因此,要真正实现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养成,学校就要彻底实现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德育为先;彻底改革重视理论灌输而轻视实践教育的模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设计和强化感恩教育。
(2)挖掘感恩教学资源。学校要充分挖掘有效的感恩教学资源,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感恩德性教育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利”,如中医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都可以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对医学生进行实时的感恩教育,培养道德情感和感恩情绪。
(3)优化教育方法。首先,以文化人,注重隐性教育。学校应购置感恩图书、校园媒体宣传感恩事迹等,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增强医学生的感恩情怀,发挥隐形教育的功能。其次,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教育,增强显性教育实效。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医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适时地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寓知识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使医学生真正地体验感恩、感悟报恩和领悟人生真谛。
2.3 营造文明的社会氛围
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养成,还要受到社会潜移默化的的熏陶。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从多层面、多维度、多渠道正确引导,使医学生的感恩德性根置于灵魂。
从舆论层面看,首先,利用大众媒体加大如孝道文化的传统美德宣传教育,积极宣传社会感恩事迹,使知恩、感恩、报恩形成主流的舆论共识,有利于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形成;其次,利用网络平台,弘扬感恩美德文化。网络对医学生有重要影响,利用网络,开通感恩主题的论坛、微薄、电影等,使感恩教育生活化。
从政策层面看,首先为道德立法,把关于感恩的礼仪、孝道等道德上升为法律法规,通过他律来强化医学生的感恩意识;其次,建立感恩激励机制和感恩回报机制,扬善去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再次,健全法制,“彭宇”案等因助人为乐而引起法律悲剧不再上演,消除医学生感恩的心理壁垒。
从行动层面看,一方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清除腐败,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这有利于医学生的摆正感恩心态,端正感恩认识,增强感恩信心;另一方面,加大医学生德育基地建设,为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物质保证。
3 医学生自我教育,实现知行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医学生是感恩德性养成的主体和内在因素。因此,自我教育是医学生感恩德性养成的根本途径。医学生要加强感恩德性的自我教育,有意识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实现知行统一,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
首先,自我认识是医学生进行感恩行为的导向,是感恩德性培养的基础。医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见贤思齐,积极心态应对挫折,提升自我认识。其次,自我体验是医学生自我意识在感恩情感上的表现,是感恩认知付诸实践的感受。医学生要积极参加感恩实践活动,提升对社会的感恩情感,增强自我价值的自豪感及其对社会情感归属。再次,自我评价是医学生感恩实践后,对自己的态度、言行进行的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剖析,以判断自我行为的对错、善恶。这是医学生完善自我和提升自身感恩德性的重要环节。医学生要丰富思想、坚定道德信念,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在现实和理论间找个最佳结合点,升华感恩德性。
总而言之,医学生感恩德性的养成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只有感恩道德文化体系的完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实现;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合力构筑行而有效的培育机制;只有医学生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化他律为自律,积极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医学生的感恩德性才能真正地养成。
[1]陈爱华.解读作为美德的感恩德性[J].道德与文明,2009(1):30-34.
[2]蔡银枝,罗成翼,蒋福明,等.学生感恩德性缺失的伦理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47-49.
[2]周凯.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意义及建议[J].长春大学学报,2013(2):232-234.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Virtue of Gratitude
YAN Guang-ju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China)
Gratitude is not only a psychological category,but also a category of ethnics.Medical students'gratitude virtue is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Based on the spirit of the Eighteenth Party Congress,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and philosophical theor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dialectical relationship,following the scientific laws of education,starting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subject,object and ring bod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alid path to develop medical students'gratitude virtue.
medical student;gratitude virtue;cultivation path
G641
A
1009-3907(2013)12-1642-03
2013-04-17
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0SB113)
严光菊(1979-),女,四川泸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礼仪与德育研究。
责任编辑:
张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