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教育的使命与教师专业成长

2013-08-15姜宏波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教师

姜宏波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部,长春 130062)

试论教育的使命与教师专业成长

姜宏波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基础部,长春 130062)

本文阐释了教育的使命,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因素,论述了教师要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必须强化教书育人意识,追求正确的人生取向与价值取向;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反思与超越;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学相长;要努力打造学习型个体,注重科研引领,不断促进专业成长。

教育使命;思维方式;探究学习;科研引领

教育是历史文化的传递活动,执行着社会遗传的特殊功能,也是历史文化的创生活动,是形成未来的最重要因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全面地培养人的德性、智能、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和信仰。教育具有崇高的人文理想与深刻的人文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职业角色与担当,不断地提高理论与学术水平,提升职业道德意识和能力本位意识,形成自己的教学品牌与风格特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练就本领,自觉地促进专业成长,进而成为一个有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称职的人民教师。

真正的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就率先提出了“教育即解放”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真正的教育一定坚持价值引导而拒斥压抑、禁锢、灌输。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中说:“教育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取得知识,是教他准确地估计知识的价值,是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教育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尽管见解不一,见智见仁,但其核心还在于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无论是哪个层面哪个阶段的教育,致力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本所在,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

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教育对个人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教育的周期性长并不能诋毁它的功能。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要重新认识教师,树立新的教师观。而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障碍因素: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不强。职前培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职前教育培训的专业化水平较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教师组织力量薄弱,活动时空较狭窄,由于客观环境及竞争的压力,许多教师很难从事业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追求与精神支点还不牢固,职业的困惑与焦虑难以摆脱,进而影响工作的内动力,专业自主受到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主体自主意识;许多教育理念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未养成科学的思维素养,客观上形成以培养具有复制意识、复制思维和复制能力的人为落脚点;热衷于精英教育,常常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片面地强调应试能力,忽视思想品德与文化、身心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尚未得到有效实施;注重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难以切实反映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教学空间与教学渠道狭窄,教学内容具体固定,不能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用固定的方式完成动态的工作与任务,忽视探究式学习与互动,偏重让学生“学会”而不是“会学”,灌输式学习会使学习对象变得内向、被动、缺乏自信等,窒息了应有的创造性;发展性教育评价存在形式化倾向,尚未真正切实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忽视了每个人需要的独特性、差异性与多样性,评价内容综合化、多元化的背后缺乏核心内涵的把握,没有有效发挥导向性原则、尊重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的作用,评价的针对性及内容和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必备的专业素养是做好教师不可或缺的条件。教师角色包括规划者、传授者、领导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是,具备教师专业资格并逐渐往专家型教师发展,日渐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从熟知到真知的过程,是从不成熟迈向成熟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各方面积淀和提升,为此,要做到:

1 强化教书育人意识,追求正确的人生取向与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要体现教育的主旨与大学精神,既为受教育者“认同”历史、社会与时代,形成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又为历史、社会与时代“认可”受教育者,形成具有时代内涵的价值规范、学业素养、思维方式创造条件。秉承求实创新、知行合一的理念,切实做到“育人为本”,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走出一条适合自我实际的内涵发展的新路子,这是一个教育者必须明确的指导思想。

教育是有方向与目标的,在师生共同体中,教师对培养对象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受教育者有自由意志与人格尊严,教育的根本体现在价值引导。通过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通过教育内容的筛选,通过教师的教育意向,通过具体的生动的教育情境的创设而实现。

“染子苍则苍,染子黄则黄”,教师的行为举止、性格特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身正为范”,毋庸置疑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因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高尚的师德,弘扬伟大的教师精神,真正达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始终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或首要标准,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专业化和专业精神将围绕着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道德定义而达到统一。哲学大师黑格尔曾说过:“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一个教师心中必须有道德良知与底线,不被世俗与功利所困扰与羁绊,把弘扬职业道德践行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在脚踏实地的耕耘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 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反思与超越

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必须有对真理的敬畏,必须确立求真意识,养成追问与探究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夯实基础,减少与差错及谬误的邂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哲学上有一个命题“熟知非真知”,只有不被障目、不断求索、入木三分,才能透彻地理解事物,把握学科规律,达到或接近真理的境界,进而实现从“熟知”到“真知”的跨越。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与巨大杠杆,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具备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与水平。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超越。伽达默尔说过:“理解并不是一种复制的过程,而总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创新是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要确立以创新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适应于知识经济要求的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挑战,任何教育思想理念都不是凝固的僵死的,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不断变化、发展、丰富的。教师要有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是思想的另一个维度,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积淀,对各种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实效进行自觉判断与认真审视,多一些逆向思维,多一些前提批判,多一些见地建树,只有保证教育思想的创新,才能使之永远淌着时代精神的活水。

教师要加快专业发展,必须勇于向各种前提挑战,增强批判意识,增长“酸性智慧”。我们的传统教育习惯于灌输与被动的接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常常墨守陈规、人云亦云,缺少对问题与事物质疑的勇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被动“认可”与“接受”的思维定势,这就不可避免地束缚自身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事实上,思想与经验不能批发来,特色与品牌来自于独一无二的原创,作为教师要自觉地清除束缚和禁锢思想的陈腐的“知识”与“观念”,以“酸”的性质清除“过眼烟云”的“知识”与“观念”,以“智慧”的方式去消解思想的尘垢,重现理性的思想的光芒。

教师要加快专业成长,还要不断地强化主体意识。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缺乏主体的自我意识,就不会有执著的求真意识、浓厚的理论兴趣、自觉的创新意识和深刻的批判精神。

3 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学相长

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人说“教育即生命”这是狠深刻的见地。面对人文关怀尚缺失的教育现状,教师要把教育对象当作活生生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物”,走出教育活动程式化和模式化范式,适时改变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其所学东西的意义,同时,应帮助学生营造与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梳理与评价;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与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所作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进而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受教育者学习的目的。教学设计核心在于系统化,包括如何确立合理的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具体有效计划的过程,这一本质特征应体现在教师的系列教育实践之中。

要注重开发和提供鲜活而充分的课程资源,努力达到在教育的有效活动中实现对生活的提炼与超越,对知识的活化与升华;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实现由“独白”到“对话”的转变,让探究式、讨论式学习与研究成为工作方式,让学会倾听成为教师的一种素养,最大化调动受教育者的激情与活力,在较高层面上达到师生互动交融、共同发展。

要有效地掌握学习理论,因为教师的天职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可谓是教师这个专业的应有之义;要注重了解古今中外的重要教育思想,从不同教学需要出发,吸取精神营养,与大师进行对话,滋润自己的心田,承纳教育智慧的光芒,感受到脑力劳动取得成功的喜悦与欣慰。要注重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为切入点,制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要有一种团队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的氛围,增加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反馈与沟通协调,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不断地强化归属感与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要真正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素质教育视阈中的人是完整的人与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人具有受动性,因此具有可教育性。人不是一代代复制自己而是发展自己,人永远不会停留在已经达到的状态和规定性上,而会追求并创造出新的存在状态与规定性。素质教育就是要摒弃偏重于工具价值的教师观,高度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增强主体意识,最大化发挥个人潜能,在教育生活中切实发挥实践者、研究者、创造者的作用。

4 打造学习型个体,注重科研引领

有教育思想有过硬本领的教师是教育的脊梁与希望所在,教师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中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甄别,这是一种能力。教师要用科学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我,要学会借鉴与吸收,不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不可简单地形式主义移植,不可盲目地跟风。要坚持以科研引领教学实践的思路,面向校情、学情、班情,具体分析,有的放矢,注重以有价值的课题为载体,让理论为我所用,让课题成果找到用武之地,让教育的内涵日益丰富。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养与涵养,成为真正的学习型个体。

教师要利用好培训的机会与平台,夯实基础,打造自我。教育的智慧主要从我们内心生长出来,其土壤的肥沃程度取决于内在的心性修养、精神修养,而不可能从外力强加,但讲究针对性、避免滞后性的有组织培训,可使教师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使思想观念得到更新,知识能力结构得到优化,优秀的教育经验得到借鉴,使自身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乃至行为上发生变化,激发培训者挖掘并发挥最大潜能,提高工作绩效与质量,进而促进职业与专业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必要的培训,积极地参与其中以期获取教育的滋养与“点金术”,加快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的步伐。

[1]孙孔懿.以人为本的郑重承诺:素质教育本质特征再认识[J].江苏教育研究,2006(3):4-8.

[2]林森.教育家办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On the Mission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JIANG Hong-bo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Jilin Justice Officer Academy,Changchun 130062,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ission of education,analyzes the obstacle factors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discusses the idea that if teachers want to get good quality in professional growth,they must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educating students,pursue right life orientat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master scientific mode of thinking,learn reflection and transcendence;construct advanced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make teaching benefit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in inquiry learning;forge learning-type individuals,lay stress on the research leading and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steadily.

educational mission;thinking mode;inquiry learning;research leading

G641

A

1009-3907(2013)12-1635-03

2013-04-21

姜宏波(1963-),女,吉林长春人,教授,主要从事司法文书及警察礼仪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张晓辉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