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综述

2013-08-15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总体布局文明特色

秦 龙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并写入党章,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党带领人民历经六十多年努力建设的结晶,是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大致有从“两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过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两位一体”总体布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初步探索,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决议。

1979年9月,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两个文明”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初步探索。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208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1]367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进行了概括。1982年4月10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之一。[1]4031982年7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1]408

1982年9月,十二大报告在提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同时,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2]这表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两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认识。1983年4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守纪律。”[3]28

1992年初,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邓小平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总之,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3]379这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两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位一体”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两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继承和与时俱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两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和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也在规划、形成之中。

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1]208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发展思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总体布局”这一概念。《决议》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基于以上认识,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4],明确地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三位一体的重要奋斗目标。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党所肩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江泽民在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阐述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时指出:“党的基本路线和这十二条原则,总起来说,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5]152-15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 不可分割的整体。”[5]161

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明确指出:“我们要在九十年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5]224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和基本政策,从而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框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在实践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断深化,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理解和认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思想,在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目标,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得社会建设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完整概念,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6]“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在坚持原来的“三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由“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最终形成。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增加了“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的内容,从而在党章中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在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时,还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更加深化,这已经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意识。

2008年9月,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7]这标志着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初步形成。200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8]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水平。2011年7月,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系统地阐述,从而更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描绘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201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9]从而明确地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涵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最终形成。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发展,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对世情、党情、国情全面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每一次深化都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凝聚着我们党积极不懈的探索与成功实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3]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3.

[5]江泽民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6.

[8]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1).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猜你喜欢

总体布局文明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中医的特色
城市新区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完美的特色党建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