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责
2013-08-15白立丰
白立丰
(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办公室,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宣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闻记者社会职责重大,起到特别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闻记者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起着沟通党、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作用。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责是指新闻记者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立足于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立足于他们的政治立场,立足于他们的信念,立足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还有赖于自身的素质能力。社会职责是进行新闻宣传报道活动的基础,因为报道除了一定的技巧和业务知识以外,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1]
一、社会职责的内涵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对新闻记者各方面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一)必须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
新闻记者是沟通社会大众与党和政府的桥梁,是联系两者的“传声筒”。所以,新闻记者必须准确、客观、公正地从事新闻宣传和报道。要为人民群众传递出最为真实和准确的信息,要为人民群众负责,这也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中必须遵守的部分。新闻记者不能因为一己之私便不顾及新闻的真实性,不能因为一点私利便制造出虚假新闻来迷惑和误导人民群众,也不能因为其他利益和功名就给社会带来极不负责任的宣传报道。这些都是违背新闻记者良好社会职责和职业道德的错误做法。因此,新闻记者必须有责任、有义务坚持新闻宣传报道的真实性,不以制造任何虚假新闻和炒作新闻或者搞有偿新闻来谋取私利。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性。误导了人民群众,不但对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不利,还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二)必须发挥“喉舌”和“桥梁”作用
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责是多重的。新闻记者一方面要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另一方面又要起到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的桥梁作用。因此,新闻记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多重任务和使命。
1.要学会体察民情,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深入一线倾听群众的想法和心声,将从基层、底层获得的信息,及时地宣传出去,让党和政府及时了解民情,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从而想办法,找路子尽快解决困难,缓解矛盾,使政府更加关注民生,如实了解社情民意,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排忧解难。
2.要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做法及时、准确地宣传到人民群众中去。让人民群众了解这些好政策好信息,增进大众与党和政府情感,密切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此,才能不辜负党、政府和人民的厚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三)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新闻记者应是人民群众心中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是老百姓觉得最应该、最能够信任的人。要让百姓信任,就要时刻关注他们的一点一滴,特别是要关注民生。要对社会上存在的“假、恶、丑”现象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曝光,要积极督促有关部门严加查处,要不遗余力地进行追踪报道,要为消灭这些丑恶现象做出最大的努力。要为社会和人民群众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惩恶扬善,为维护社会公正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
二、履行社会职责的措施
新闻记者肩负的社会职责光荣而伟大。那么应该怎样去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呢?[2]
(一)牢牢把握导向性原则
新闻记者要明确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在宣传报道过程中,新闻内容都会随着科技和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而渗透到群众中去,从而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所以,要把握好导向的作用,要了解全局,了解党的政策,了解人民群众,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有大局观念,听党和政府的“招呼”,另一方面要作全面和细致的调研工作。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而这些政策落实的好坏,需要群众检验。所以,新闻记者就要及时倾听群众发言,把群众的心声反映出来。导向第一,这是社会稳定发展,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发展决定的。
(二)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责要求新闻记者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有做到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新闻记者才能真正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要做到这三个贴近,就要求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百姓生活的底层,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从火热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挖掘新闻素材,从而获取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事件,抓住这些主题,以小视觉进行报道,起到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效果。这样的贴近工作更能感动人,吸引人,引发关注。或者说,新闻记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为人民办事,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才能够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三)要加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自律
在新闻宣传报道中,最大的阻碍就是利益的诱惑。它可以冲昏人的头脑,冲垮人的道德底线,摧毁人的法律城墙,导致黑白颠倒,阴阳改变。所以,新闻记者一定要加强法律学习,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正如古人所说,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不为利益所趋,要心态端正,不做利益的奴隶。新闻记者一旦被金钱和利益“俘虏”,那么他所进行的宣传报道的对错、正反、优劣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物质利益是新闻记者个人道德法律意识坚强与否的试金石,新闻记者一定要经得起诱惑和考验。[3]
(四)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
新闻记者的业务素质包括写作能力、采访能力、新闻挖掘能力、宣传报道能力等。这些业务能力的提高对于促进新闻报道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新闻记者更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这是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才能使新闻记者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只有这样才能用正确的眼光和方法分析辨别一切事物,才能够发现有价值的好新闻。因此,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学习业务,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
[1]朱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从西方新闻界的社会责任论谈起[J].传媒观察,2011,(8).
[2]赵明河.把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间的平衡[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12,(2).
[3]刘艳秋,卫红.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恪守法律和道德[J].大庆社会科学,2012,(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