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改革的探讨
2013-08-15李锦峰
李锦峰
(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想政治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能否达到教学目的起着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已经并且越来越重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和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没有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没有把握改革的重点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明确教学法改革的意义
我国高校及教师一直非常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客观地说,思想政治课总体上还没有完全走出“课程学时不少,教师费力不小,教学效果欠佳”的困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注意和主动适应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等,没有选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满堂灌”“一言谈”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有些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利用多媒体一味倾倒知识,用现代化手段再现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等。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
对于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来说,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充满着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抉择。因为这将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意味着对自己过去的一些成功经验的再思考、一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再认识、一些教学工作的自我否定,其艰难可想而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从党中央的要求、社会形势的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上看,还是从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的使命上看,都要求我们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也要看到,革除原有教育教学观念中不科学、非理性、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成分,理解和接受更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解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弊病,我们将迎来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愉悦快乐的教学过程和社会满意、家长认可的教学效果,迎来教师生命进一步发展的曙光,从而积极参与,对改革的前景充满期待。
没有什么改革是一蹴而就的。教学法改革也不例外,受制于各种因素和条件,无法一步到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隐性和长期性,也注定了其方式方法变革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只能是一个研究——实践(试错)——修正,再实践(再试错)——再修正的长期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直面困难,科学对待,锲而不舍。
二、转变教育观
教育观是教学的灵魂,统领教学、决定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教学方式方法是教育教学的具体操作、体现和实现教育观的手段。教育观较之于教学方式方法具有本质性和指导性的意义,教师的教育观是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式方法过程中的指南针和航标。因此,教育观不与时俱进,再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任何教学法改革都不是单纯的方式方法变革,而首先应当是教师教育观的革新。转变教育观是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核心。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改革应当着重使教师树立科学先进的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坚持科学人才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树立和落实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成长成才为己任,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修养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独立个性的发展。“要通过教育培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科学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具有主体性的活生生的人。知识的获取、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养成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因素只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和主动追求时,才能激发其身心的巨大潜力。为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及不同的课程,选择恰当教学方法”[3];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健全人格体系、全面发展为目的教育学生,使学生成为“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承载知识的容器。
科学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隐性特点尤其要求教师和学生人格的平等和相互尊重,以使后者对教学内容真正认同,避免学生“表里不一”。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创设师生之间真诚合作、协调一致的氛围,实现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有机统一。
三、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法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不是为了赶潮流,更不是为了追求花架子。而是要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要以能否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为标准,来选用教学方式方法。而教学法改革是否成功,也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来检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
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以知识内容体系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传统,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细化,研究和探索知识内容体系向思想观念体系转化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只关注自己的讲授,或者只关注教学内容或方式方法能否吸引学生的传统,注重启发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强化大学生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动机。同时,学校和教师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不能仅以教师讲授是否精彩、逻辑是否严密、条理是否清晰、论证是否深刻等作为标准,更应当考虑教学的实效性。
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改革就是要改掉旧事物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改革中,首先要明确改什么?“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遭人诟病,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成了观众、成了知识的容器,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没有话语权。”[4]这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须经由外而内的转化过程和由内而外的建构过程来完成。这两个过程均有赖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5]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识。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才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才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知识转化,才能够启发教师的思维,做到教学相长,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德育目标。
五、加强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加强课堂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支撑。
(一)树立教师权威
课堂教学管理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教师权威。一旦学生无视教师的权威,教师就丧失了教育权,丧失了掌控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导致课堂纪律陷入混乱,教学无法有效开展。从教师的角度,教师权威的树立需要做到:一要讲好课。讲课的水平,是教师树立权威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威信的尺度。二要备好课。拥有渊博的知识,以丰富的知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才能够让学生喜欢、亲近和崇拜,这是教师树立权威的基础。三要做好人。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以身作则,时刻检点自己,为人师表,品德高尚,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钦佩和敬重。
(二)及时纠正课堂违纪行为
对于学生的各种违纪行为,如无故迟到、早退、说悄悄话、吃零食、睡觉等,教师必须及时纠正、限制和处罚。要向学生表明教师严格课堂管理和不容忍扰乱课堂秩序行为的态度,也要让学生明白作为成年人,必须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防微杜渐,以免违纪行为发展成为课堂的常态,影响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和实践课堂管理策略
任何教师,不论教龄长短,只要有过课堂教学的经历,都知道要管理好课堂,需要有效的方法、手段和策略。成功的课堂教学,任课教师往往管理经验丰富,有灵活的应对策略。而失败的课堂教学,其任课教师通常没有课堂管理意识,很少或没有掌握管理技巧。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大胆实践课堂管理策略,尤其要向有丰富课堂管理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有效地应对,提高教学效率。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心灵互动的愉快过程,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益十分重要,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要做到在心理上热爱学生,这是建立和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二要做到在言行上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严,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正人。三要做到在方法上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特点、现实情况、学习目标等。四要做到严格要求,赏罚分明。要用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溺爱。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和不良行为,要及时指出和纠正,坚持原则,该罚必罚。五要做到与学生交朋友。如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所言:“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这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尤为重要。
[1]唐琍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与方式改革状况分析——厦门大学调查问卷分析[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z1).
[2]袁贵仁.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2-5-22.
[3]熊大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4]范守信.教学方法改革的症结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
[5]邹进.斯普朗格文化教育学思想概览[J].外国教育,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