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是造就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径
2013-08-15汪忠兴
高 峰,汪忠兴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主力军,这一点已成为世人不辩的共识。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技术能力非凡、新生力量不断的科技人才队伍,确保在科技发展和竞争中始终具有旺盛的创新力和超常的战斗力,一直是科技战线管理者们致力研究和深受困扰的一项课题。多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各行各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工资、高福利、重奖励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总体上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见到了一定的可喜效果,使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结合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异常激烈、人才标准不断提升、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人才竞争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以往的这些老套式、传统式的旧方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必须随着新时期、新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方法,赋以更强的科学性。结合基层科研一线管理工作实际,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坚持育才聚才用才并举,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期造就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新时期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史。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让人们逐步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提高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能力,不断提高人类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逐步引发并增强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实力的意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产业经济迅速提升,生活节奏加快,空间距离缩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特别是面对能源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强国虎视眈眈,弱国鉴貌辨色,越来越显示出科技实力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彰显一个国家世界地位的重要实力,全球正在明里暗里打着一场科学技术实力竞争战。胡锦涛在2010年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指出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第一要素,因此,科技竞争赢得主动,人才是基础,科技竞争最根本的还是科技人才竞争,加快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建设一支技术能力非凡、新生力量不断的科技人才队伍,是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当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总体上说情况是好的,是朝着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的可喜方向发展,人们重视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意识不断加强。但现实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重学历、轻能力
传统上人们把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之人称为人才。而现代竞争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认识与界定,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6日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因此,科学的人才标准,不仅局限于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学历,还注重实际工作技能,更强调能否胜任岗位并做出突出贡献。高学历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人才”,人才也不一定必须具有高学历。由于受传统人才概念的影响,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思想观念上往往习惯于以学历为标准,只注重培养高学历、引进高学历,而忽视了是否能胜任岗位需求,似乎学历层次提升了,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就实现了,强调有多少博士、硕士等,殊不知学历再高不能发挥出其作用、创造不出成绩依然算不上人才,高学历无能力、平庸无为的人比比皆是。
(二)重引进、轻培养
日常工作中,人们在思维上往往有一个习惯,就是容易忽视身边的人才,更看重外界的人才,正所谓“身边无美景”“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站在此山望着彼山高”等。因此,有些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高福利引进外界人才、高薪酬挖掘外界人才,而忽视立足本企业挖掘、培养、造就人才。且不说常常高薪引进来的“人才”价非所值,还往往得到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的后果。同时,这种靠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吸引人才的办法,往往只是短期效应,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是短暂的,时间久了,其积极性就逐渐消退,一旦遇到更高福利和待遇的企业还会另谋高就,久而久之还造成人才的待遇欲望越来越高,人才成本越来越高,使企业财力不支。
(三)重技术、轻素质
谈到科技人才,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技术过硬,殊不知,一名优秀的科技人才应该具备思想高尚、技术高超、身体健康三个方面素质。缺少任何一方面都算不上一名优秀人才,都不能为企业创造出突出的业绩。但目前,有些企业在人才标准方面还存在着重技术轻素质的现象。部分科技人员思想素质不高,主人翁责任感不强,对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认识不够,只想着从企业中索取,不想着为企业奉献,缺少一种关爱企业的主人翁责任感。更有一些科技“人才”,缺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出卖高科技保密技术,甚至辞职移民为他国公司效力。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正处在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移民浪潮;另外,由于部分单位对科技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重视不够,造成部分科技人员身体素质较弱,据某有关部门对732名获中、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进行了常规身体检查和健康跟踪调查表明,科技人员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参加体检的732名科技人员中,身体健康者仅32人,占3.56%,患有各种疾病者700人,占96.44%,这种健康状况的“人才”,不仅难以为企业创造突出成绩,反而还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四)重结果、轻过程
一名科技人员能否成为一名科技人才,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要看该科技人员有没有成长为科技人才的土壤。而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企业往往只注重科技人员是否有能力取得创新科技成果,而忽视了为其科技研究提供充分的、合理的、科学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机制、工作心境等。表现在工作安排上,还缺少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没有充分结合科技人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经验能力等个人实际情况而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人员,而是存在着行政命令安排、裙带关系安排、社会关系安排、个人感情安排等形式,造成专业特长与工作不对口、技术能力与岗位不相符、主观意愿与实际任务不一致等现象,导致科研人员个人心情不畅、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等现象;还存在着非科研事物过多牵扯科研人员心神和精力的现象,这些无疑会影响科研人员的工作精力,使科技人员的心神难以宁静下来潜心深入地钻研,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科技人才的有效开发,极大地阻碍着科技人员向科技人才方面的转化。导致企业里出现科研人员数量多、科技人才却很少,急于培养人才、又培养不出人才的怪现象。
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旧体制的变化对科技人员思想上产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才市场也随之逐步活跃起来,导致人才流动逐渐频繁,人才流失逐渐增多。同时,在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烙印深重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运行着按劳分配“小锅饭”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机制,在这种过度期,毕竟会在心理上、在两种体制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不适应,特别是对一些竞争力较弱、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益处不明显的群体人员,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由于心理上的不平衡,往往导致看事物失衡,从而产生消极的思想。
(二)网络信息的发展对科技人员思想上产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地充斥着人们的耳目,从人的心理角度上,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的驱使下,往往对一些负面的、反面的、不良的信息容易接纳,并牢记在心,所产生的影响也不易消除,进而导致有些人对社会分配制度不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减弱。
(三)传统管理方法在管理者思想上产生的固化影响
特别是国有大企业,虽然大环境是市场经济,但还是要同时肩负着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还是要承担着稳定压倒一切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在管理方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上、措施上都难以打破传统管理方法和措施的束缚,对科学人才观贯彻落实得不到位,在育才聚才用才三方面机制上不科学、不灵活、不协调,没有真正激发起人才创造活力,没有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四、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
多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多次强调要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工作。2003年以来,胡锦涛先后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些无疑为我们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进一步指明了科学的方向。针对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结合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人的素质和企业组织目标,从提升素质、工作安排、工作心境三个方面,科学地构建科技人才培养建设体系。努力实现育才聚才用才并举,为科技人员建设一条健康成长之路、公平竞争之路、科学发展之路,搭建一个有才必有用的科技舞台,营造一个人人有作为的科研环境,使广大科技人员思想上轻松,精神上放松,无忧无虑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生产工作当中,有效推动科技人员向科技人才方面的转化,加快科技人才成长,造就科技人才队伍。
(一)建立“提素强能”体系
具有过硬的素质是一名优秀科技人才的基础。要围绕科技人员的思想、技术和身体三方面素质,全面加强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尚、技术能力高强、身体素质健康的优秀科技人才队伍。重点要从“崇高思想教育人、优秀理念凝聚人、美好前景吸引人、科学机制激励人、完善制度规范人、先进技术武装人、党员干部带领人、职工之家关心人”这八个方面系统地全面加强员工素质培养。确保科技人员在思想素质上,能够自觉做到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企业、爱人民,自觉把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全心全意地为科技创新而努力工作;在技术素质上,能够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全面了解前沿技术,牢固把握现有技术,提高技术攻关能力,有能力攻关、有信心攻关、有勇气攻关,不断取得创新科技成果;在身体素质上,要达到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完成科技攻关所需要的健康体质。
(二)建立“选岗择业”体系
合理的岗位安排是造就科技人才的前提。要围绕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经验能力三个方面,通过双向选择竞聘法、职业生涯设计法、岗位描述招聘法三种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科技人员工作安排,使其选正岗位、择准专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其能。双向选择竞聘法,就是对项目组成员的确定,要采取对项目负责人进行竞聘选拔,对项目成员采取组员与组长之间的双向选择,为科技人员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机制。职业生涯设计法,就是对科技人员,要根据自己客观实际,从自我分析、职业分析、职业生涯目标确定、职业生涯目标规划等方面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其职业生涯设计情况,有重点、有侧重地合理进行人员工作安排、技术培训等。岗位描述招聘法,就是对重点科技岗位,要对每个岗位进行岗位责任描述,并对相应的待遇进行明确,根据《岗位描述书》,让科技人员自由选择应聘。确保在实现企业工作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建立“潜心宁神”体系
静宁的心境是科技人员潜心钻研的必要条件。要围绕静下心来、潜下心去、张弛有度三个方面,通过主次工作匹配法、困难帮助服务法、里程碑式管理法三种方法,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符合科研工作客观规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心境。主次工作匹配法,就是根据单位科技人员的工作岗位安排情况,在科研工作与非科研工作的分配上,尽量让从事科技研究的科技人员以科研工作为主、非科研工作为次,少从事些与科研无关的非科研工作,以此来解放科研人员的工作精力,尽量使科研人员们脑子里只想科研工作,无忧无虑地潜心钻研。困难帮助服务法,就是由单位组织非科研人员组成一支为科研人员临时困难帮助服务队,对科研骨干人员因工作原因脱不开身,临时遇到的家里家外各种困难等进行排忧解难,为科研人员解决后顾之忧。里程碑式管理法,就是对科研项目都采取里程碑设计管理,多注重科研结果,少强调工作过程,整个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对科研人员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方式上给予充分的自由度。
五、建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优点
构建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有效地挖掘科技人员的潜能,促进科技人员向科技人才方向转化,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科研人才的素质培养走向规范化、系统化
使科技人员的素质培养能够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各种思潮暗流涌动、正反信息层出不穷、员工思想复杂多变、素质培养难度加大的客观实际,适应国有企业员工素质需要的客观实际,适应员工素质培养的客观规律,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克服了以往在员工素质培养工作中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支离破碎、零打碎敲式的培养,实现了规范化和系统化,更具有长效性和战略性。
(二)科研人员的工作安排走向科学化、合理化
使科研人员在工作岗位的安排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能够符合科技人员的技术特长、专业特长、经验能力等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逐步走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有效轨道上来,使科研人员能够在科研生产工作中尽情地施展才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
(三)科研人员的工作心境保持静心化、宁心化
使科技人员的工作心境能够更进一步符合科研工作重在用心用脑、工作精力必须专注集中的客观规律,确保科研人员工作中能够静下心来、潜下心去,心无旁骛地深入钻研科学技术,有利于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在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也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