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学院教育服务的思考:以大连教育学院为例
2013-08-15张琳琳
张琳琳
(大连教育学院 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116021)
教育学院的作用在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在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部分教育学院被迫联合、合并、改制,然而大连教育学院在变革和调整中生存下来,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究其原因,就是大连教育学院面向需求,适时调整了发展策略,创新性地选择了“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其中“教育服务”是一个关键要素,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思考。
一、教育学院工作的教育服务属性
教育学院开展的工作能不能称之为“教育服务”,是否具有“教育服务”的属性呢?为了理清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服务”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服务”是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最早进行定义的,即“无形产品(服务)同样是人类劳动的果实,是资本的产物”。他指出无形产品的特征是:自己没有永久性,一生产出来,便立即归于毁灭,无形产品的性质,使人无法在任何时候把他们储积起来……因为他们的产品一经产出就被消费掉,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 。[1]教育工作从应然状态来讲都属于一种服务,这正如马克思所言:“有些服务是训练、保持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等等,总之,是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或者仅仅使劳动能力保持下去,例如学校教师服务、医生服务……”。“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的。”[2]“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一定的交换价值。”[2]通过对“服务”概念的分析,我们可知:教育不是物,而是作为一种活动提供给服务对象的,因此“教育服务”可以理解为:“教育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教育服务就是教育活动的产品,或者说是一种服务形态的产品,教育产品就是教育服务”。[3]
根据“服务”的基本内涵和对“教育服务”定义的分析,我们认为教育学院的工作可以被称之为教育服务,其依据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学院开展的教师培训、教研指导等工作,都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的,其工作具有服务性。二是教育学院提供的各类服务就是教育活动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被称之为商品,因为这种服务形态的产品只是在形式上与其他产品不同,但本质上没有区别,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三是教育学院作为生产者,在市场上提供的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区域教育发展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过程,而广大在职教师和基层学校作为消费者,购买了这种服务。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且同时发生,构成了一种经济活动,形成了教育服务市场。教育学院的工作不仅具有教育服务的属性,而且这种服务具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多重使用价值。
二、教育学院教育服务功能的发挥
教育学院在区域师资培训、教研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促进教师、基层学校发展和区域教育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教育学院的大部分工作并非行政性指派,教师和基层学校在培训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在教师教育开放性日益增强、教师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教育学院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服务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教育服务功能,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教育服务要突出特色
服务具有不可感知性,这是服务的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其主要含义在于服务的很多元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消费者很难感知和判断服务质量和效果,因此会更多根据有形线索来进行判断。服务的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学院必须找到并抓住自身的工作特色,将特色展示作为一条有形线索,使服务购买者能够通过学院工作体制特色和工作高度特色,全方位了解和感受教育学院所提供的教育服务。
教育学院的教育服务必须突出“研训一体”这一工作体制特色。将教研和培训有机结合,从表面上看只是两个部门的整合,实质是教育学院在工作体制上的创新。将教研和培训、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有机结合,既克服了原有教师培训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的弊端,又克服了传统教研就事论事、缺乏理论高度的不足。“研训一体”以“研训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为路径,一方面使基层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使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和综合分析能力得以提升。教育学院只有将“研训一体”的工作特色凸显出来,才能使培训对象这一“买方市场”在选择教育服务时,能够通过工作体制特色这一有形展示,了解、青睐并最终选择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的教育服务除了要突出上述工作体制特色以外,还必须突出大学文化建设这一工作高度特色。从本质和功能来看,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渗透力和影响力的隐性教育资源,是教育学院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劲发展势头的动力源泉。教学设施等硬实力仅仅意味着教育学院具备了发展的基本条件,文化这一软实力才决定教育学院的发展水平。教育学院的工作对象主体虽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但文化建设高度必须是大学的高度,即必须以大学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培训队伍素质。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求以他们为主要培训对象的教育学院必须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将工作水准和教职工素质都提升到大学的层面上,将大学文化建设作为增强教育学院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另外,在综合性大学不断介入教师教育领域,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教育学院只有站在大学文化的平台上,不断增强自身软实力,进一步提升自身工作实效性,才能应对来自各方的严峻挑战。
2.教育服务要满足需求
服务具有差异性,无法像有形产品那样实现标准化,每次服务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感知的服务质量都可能存在差异,其原因就是消费者之间的差异性。由于消费者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服务质量的不同,因此要保障服务质量必须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差异,面对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保持足够的应变能力。对于教育学院提供的各类服务而言,也必须遵循服务的这一基本特征,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差异,以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服务满足各类需求。
从教育学院的整体工作面向这一宏观角度来看,教育学院要基于四类主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教育服务。教育学院工作面向的对象有教师、基层学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市民四类。对于教师而言,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调整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新的要求和变化,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教育学院提供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职后培训。对于基层学校而言,他们一方面需要教育学院对学校管理中的校本课程开发、高效课堂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确立、教师能力提升等问题提供实践指导,另一方面需要教育学院为其工作提供上位的理论指导,促进学校将工作经验、做法等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而言,他们不仅需要通过教育学院开展的教师培训实现区域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而且在区域教育问题的解决、中高考的组织管理、学校发展评估等方面需要教育学院提供政策参考和专业化服务。对于市民而言,其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需要教育学院充分发挥优势,为广大市民提供区域教育政策咨询指导服务、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中高考备考的公益性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公益性的考前心理辅导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
从教育学院的教师培训工作这一微观角度来看,教育学院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教育服务。教师从刚出校门的“新手型教师”发展到成熟的“专家型教师”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素质提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院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期,即新入职教师的“适应期”阶段,教育学院的培训目标必须指向于提高教师的适应性,促进角色转化和教学能力的形成,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培训内容则必须放在师德修养、职业规范的学习,熟悉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程序上面;培训的形式则必须将讲授与教学情景模拟、观摩教学、案例分析相结合。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中期即“成长期”阶段,教育学院的培训目标必须指向于进一步增强教师对教材和教法的灵活应用以及对教学全程的掌控能力,使之成为“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则必须放在引导教师深度挖掘教材,改进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提高对学生的认识水平上面;培训方式则必须将讲授与研讨、考察、专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更高一级,即“成熟期”阶段,教育学院的培训目标必须指向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增强对教学问题的洞察力,使之成为“专家型教师”;培训内容则必须放在最新教育知识和理念的学习、教学风格的形成、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总结上面;培训方式则必须将研讨和考察、专题研究相结合。
3.教育服务要吸引参与
服务具有不可分离性,不像有形的工业品或消费品那样,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是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同时进行,即服务人员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时,也正是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顾客虽然身在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但只有积极参与、有效互动才能达成并提升服务效果。教育学院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也是如此,教育服务提供者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增强服务购买者的积极性,吸引其真正参与到教育服务中来,才能有效发挥和提升教育服务的作用。
教育学院要想增强培训对象在教育服务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她们愿意参与到教育服务的互动过程中来,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育服务的吸引力,使教师培训过程“活”起来。我们可以借鉴企业或社会培训的经验,依据成人学习的特殊性,将教师培训原有的内容系统性、条理性和企业或社会培训的方式灵活性、参与性相结合,“扬长补短”。一是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增强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感染力。教师讲授的最基本层次是讲出来,高一层次是有条理地讲清楚,更高层次是讲的精彩。目前在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域,授课教师基本都能达到第二层次,即做到有条理、讲清楚,但如何才能讲的精彩是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企业或社会培训师对培训音量大小、语速快慢、语调高低的把握都可以为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师培训提供参考。二是在开展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必须依据成人学习特点,注意区分授课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当讲授全新的教育理念时,成人因学习前都有一定的先前经验,会习惯性的带着自己旧有的经验来评判新事物,会本能地排斥或怀疑与自己旧有经验和认识反差较大的内容,这就要求培训者必须尽可能减少“前摄抑制”的影响,不仅要呈现讲授的新观点,而且必须给出充分的佐证;当培训者讲授精深理论时,培训对象会本能地搜寻与之相联系的证明事例,这就要求培训者必须提供真实教育案例,主动将讲授的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当培训者讲授抽象概念时,相对于机械记忆,成人培训对象更擅长发挥自身的理解能力,加以理解记忆,这就要求培训者必须善于利用类比方法加以解释,促进中小学教师理解和掌握。
[1]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2:126-129.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35,149.
[3]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200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