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走出去”构想
2013-08-15张斌,李健
张 斌,李 健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布局,强调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重要因素。要建设面向世界的民族文化,必须思考如何让民族精神走出国门,为世界所认同的问题,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效途径。[1]
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时指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可见,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桥梁,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是让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被世界所认可的必由之路。
一、大庆精神“走出去”的背景
民族文化“走出去”,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打开国门后的“请进来”的声音而来的一种文化发展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被禁锢了多年的思想的大门被打开,中国的普通民众看见了外面的世界,人们的思想不再被禁锢,开始学会接受世界先进文化,但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媚西方的理念,尤其是受到了十年动乱中“破四旧,立四新”的影响,很多人无视中国的传统美德,而一味地推崇西方文化。尽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扭转,人们已经开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对于时代精神的接受和传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我国的时代精神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被世界所认同。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文化传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着积极的努力。目前,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传统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到各种文化产品的国外销售,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国际性认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莫言先生也在印证中国文化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已经被世界所瞩目和接受。但是目前的文化输出,还是忽略了在共和国的建设中发挥过突出贡献的现代民族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七大精神之一的大庆精神,在我国甩掉贫油帽子的石油大会战中,在大庆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的缔造过程中,在大庆城市转型、城市精神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庆精神是共和国建设之初的民族精神的史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2]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准则,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核心理念,那么大庆精神所践行的这种人类精神的崇高境界却没有被及时地“走出去”。
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大庆精神“走出去”是符合十八大“五位一体”战略思想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大庆精神“走出去”的可行性
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是“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3]这说明民族文化是具有独特特点,并且与本民族的语言、地域、经济状况都有着密切关系的现象,但是如今在全球化语境中去探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来实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充分体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切实可行的。
大庆精神是在新中国发展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种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缔造了脱掉贫油帽子的时代,也缔造了一座石油城市——大庆,大庆人民正在用这种精神去缔造新的辉煌,深入挖掘这种精神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精神中所包含的人类发展所必需的品质,而这种品质与政治、地域、时代没有关系,这是人类的优秀品质的体现,因此对于这种精神进行普世挖掘,是实现民族精神走出去的必由之路,也使民族精神得到世界的认同具有可行性。
大庆精神的精神内涵“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是人类崇高品质,这是一种企业精神,也是一种人类文明精神,是大庆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庆,必然要求文化建设也顺应现代化国际化的需求。如何把大庆打造成为国际文化名城,提升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内涵。大庆是“中国石油之都”,但大庆的生态环境独特,是百湖之城和温泉之乡,这些优势已经使大庆具备了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和前提条件。大庆打造国际文化名城,但作为文化名城还要突显文化内核。即应突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建设国际石油文化名城中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实现石油文化名城的打造,大庆精神“走出去”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大庆精神“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民族文化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民族文化走出去要注重中华文化的总体风格,民族传统。民族文化走出去,需要构建外向型民族文化企业,打造优秀的民族文化品牌。结合国际文化发展潮流,打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文化精品项目。利用高校作为民族文化研究及推进的依托,使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技术含量有所增强。李健在《大庆精神走出去之构想》中提出:“用中西方价值理论深入解读大庆精神,同时考虑到大庆精神的独特性,把握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核,寻找与世界其他民族精神的契合点,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璀璨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创造条件。”[4]
针对大庆精神“走出去”,制定行之有效的途径,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认真领会作为中国共产党七大精神之一的大庆精神在共和国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其次,用这种精神的本质告诉人们这是一种崇高的人类精神,是人类的美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可以成就时代和创造未来的精神。再次,让更多的人能够在真正了解大庆精神的基础上,对于大庆精神产生认同感,最后实现对于大庆精神的主动传播。
为了实现大庆精神“走出去”,将从多方面入手认真全面地构建大庆精神“走出去”的基本途径。
首先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
1.对于反映大庆精神的文本进行改写译介,让反映大庆精神的文本能够被系统地推介到世界更多的国家;
2.运用多种语言、多种艺术形式创作反映大庆精神的影视作品。大庆精神作为大庆的立市之本,已经被无数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所传颂,那么也可以多种语言形式进行创作,让更多的人能为这些艺术作品所感染;
3.发展国际旅游事业。要想实现大庆精神“走出去”必须要找到让世界近距离体会这种精神的手段,国际旅游事业是让世界走近大庆的一个良好途径;
4.在石油高校开设大庆精神系统研究的双语课,以实现未来的石油工作者充分了解大庆精神,并能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庆精神。
在完成了基本准备工作后,将利用以下途径完成推介工作:
1.让工作在29个国家大庆海外石油工人用实际行动把大庆精神的内涵与本质传播到自己工作的国家;
2.国外推广发行反映铁人精神的研究文本及艺术作品;
3.大力推进国际旅游让世界关注大庆及大庆精神;
4.召集中外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大庆精神,探索其对全人类的共有价值,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性认同。
四、大庆精神“走出去”的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只有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建设中的地位,实现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民族文化的复兴是实现民族发展和认同的基础。一个民族要想被世界所认同,在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同时不可避免要实现文化的输出与认同,只有文化能够被认同,才能够实现这个民族精神的世界性接受,而民族精神的世界性接受又恰恰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过程。民族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有利于展示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
以大庆精神“走出去”,作为民族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特殊范例,目的是在真正实现了大庆精神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之后,以此作为研究基础,针对中华文化的不同特点,来推进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1]http://news.cntv.cn/2012/11/04/ARTI1352007635715553.shtm1.
[2]《大庆精神》编写组.大庆精神[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李健.大庆精神走出去之构想[J].学术交流,2012(10).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