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发展与临床研究

2013-08-15马艳娥郭淑辉侯美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供血栓塞宫颈癌

马艳娥 郭淑辉 侯美瑞

(山东省平度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平度 266700)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发展与临床研究

马艳娥 郭淑辉 侯美瑞

(山东省平度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 平度 266700)

本文探讨了介入治疗的优势、以及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的进展,以供与医护同仁交流。

宫颈癌;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宫颈癌作为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宫颈癌发病率较高[1]。导致宫颈癌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性行为、分娩次数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传统的放疗法对卵巢及阴道功能破坏较严重,对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来说难以接受[2]。随着介入治疗学的发展,及其针对恶性肿瘤,尤其是对中晚期宫颈癌治疗的应用,表明介入化疗对缩小瘤体,抑制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比较明显,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机会,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1 介入治疗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末,介入治疗已经应用于宫颈癌术前的辅助化疗。与较静脉化疗介入治疗,主要有以下优势[3]:

①作于瘤体的局部,提高药物的浓度,并使得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有助于肿瘤细胞死亡。

②药物直接作用于瘤体,定位准确,避免药物对全身组织的伤害。

③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降低细胞的扩散及转移,为手术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特别是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的作用非常重要,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经过多年的研究,介入治疗已形成了三大体系,即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和动脉栓塞化疗。血管介入化疗和栓塞为宫颈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血管解剖学是宫颈癌的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子宫供血的供血系统为子宫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前干,所以介入治疗灌注时首选髂内动脉前干。

研究表明化疗药物的抗癌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且局部高浓度用药比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效果更加明显。当药物的局部浓度增加1倍,癌细胞死亡的数量增加10~100倍。应用介入治疗技术在子宫动脉局部使用大剂量、高浓度化疗药物,使得肿瘤组织及邻近器官组织内处于高浓度抗癌药物的作用下,也使得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同时也减少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避免了药物代谢的首过效应,进而减少淋巴结转移和亚临床播散。另外,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机制还包括:①灌注化疗及栓塞增强了肿瘤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抗癌药物易于进入到细胞内,从而提高了药物的作用。②术前进行供血动脉栓塞,使手术时分离宫旁组织容易,减少手术损伤,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③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可使原发灶缩小甚至坏死,使术中切除瘤体的难度降低。

2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在宫颈癌的介入治疗方面新辅助化疗应用较多,大量研究证明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缩小宫颈癌肿瘤的体积,还能消灭癌灶周围的微小转移灶和淋巴结亚临床转移灶,而且在控制术中、术后医源性转移,降低手术并发症等,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尤为重要的是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手术治疗是提高宫颈癌生存率的较理想方式。但介入治疗对恶性肿瘤的消退和缓解作用是短效的,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宫颈癌介入动脉化疗的方案、疗程、化疗间隔期等还有待完善,介入治疗与放疗或手术治疗如何更好地配合,以达到提高宫颈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提高远期生存率的目的,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鉴于此,许多医院及学者都在通过临床研究不断的完善此技术,下边分别叙述几家医院的研究成果: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1998~2002应用介入技术对26例宫颈癌病例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运用Seldinger方法,运用导管成袢技术,经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主要采用MFP方案化疗。治疗结果为本组26例中11例患者在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前均为手术禁忌证,经治疗后9例可以进行II期手术,手术切除率为81.8%。介入栓塞治疗使局部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阻断肿瘤的血供,使之缺血坏死,从而使肿瘤缩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介入治疗不能作为单独的治疗手段,因为盆腔血管有广泛的侧枝循环,当肿瘤主供血管被阻断后广泛的侧枝循环会很快建立,形成新的肿瘤供血血管,肿瘤细胞继续生长。建议为取得最佳疗效,应于手术前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以2003~2004年术前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宫颈癌标本16例为实验组,术前未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宫颈癌标本14例为对照组,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在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以探讨介人治疗对宫颈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为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于术前行或未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宫颈癌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浆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在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宫颈癌组织的表达较未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介人治疗可以降低宫颈癌组织血管生成,抑制宫颈癌的生长和转移。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瑛顶医院以2010年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介入治疗对宫颈癌组织casPase-3的影响,探讨介入治疗前后宫颈癌细胞凋亡的规律,指导宫颈癌介入治疗后进一步治疗时机的选择,其结果为,介入治疗前宫颈癌组织caspase-3的表达低于介入治疗后(P<0.05);介入治疗后第7天,宫颈癌组织caspase-3表达低于介入治疗后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第21天,宫颈癌组织casPase-3的表达低于介入治疗后第14天,高于介入治疗后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介入治疗可以显著促进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casPase-3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进一步治疗的适宜时机。

3 讨论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及其临床研究的迅速发展,新型化疗的不断出现及给药途径和方法的改进,动脉化疗已经应用于许多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特别是对宫

颈癌的治疗,已成为宫颈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应用于宫颈癌手术和放疗前的辅助治疗。宫颈癌介入动脉化疗的方案、疗程、化疗间隔期等都在不断得到完善,以实现介入治疗与放疗或手术治疗更好地配合,达到提高宫颈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提高远期生存率的目的。

[1]姚志敏,佟小强,宋 莉,等.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栓塞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3):189

[2]陈春林,刘 萍.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

[3]米建锋,迟 博.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3):1977

[4]谢春明,杜文静.宫颈癌介入治疗及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6):556-557

[5]吴晶涛,赵永生,王田蔚等.介入治疗对宫颈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10):581-582

[6]王绍光,丁爱等.介人治疗对宫颈癌组织aspase-3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2):844-846

R737.33

B

1009-6019(2013)06-0147-02

猜你喜欢

供血栓塞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辣语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扶正解毒汤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50例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