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埋压耳穴治疗失眠428例临床观察

2013-08-15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心安神印堂耳穴

雷 鹏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医院门诊针灸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失眠,古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1],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轻者表现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惊醒,醒后难再入睡;严重者彻夜不能入睡,常常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等。针刺配合埋压耳穴治疗失眠因副作用小,疗效确切而倍受关注,现将笔者治疗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治失眠病人共428例,其中女112例,占26.5%;男315例,占73.5%。患者年龄在20岁-75岁之间,其中20-35岁有57例,占13.1%;30岁-60岁有287人,占67.0%;61岁-75岁有85例,占19.9%。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2个月。

2 治疗方法及选用穴位

治疗方法:患者均在门诊进行针刺治疗,1周针刺5次,休息2天,每次治疗30分钟。10次一疗程,耳穴每3日一次。

治疗原则:养心安神、通经活络、调和阴阳。

基础针刺穴位:神门、三阴交、印堂、太阳、安眠、内关、百会。

基础耳穴:肝、心、神门、皮质下、交感、脑。

辨证及随症加减:①辨证为心脾两虚,在基础方上加用心俞、脾俞、足三里;基础耳穴上加脾。②辨证为心肾不交,在基础方上加用心俞、肾俞,基础耳穴上加肾;若有舌下络脉瘀阻者,用毫针快速点刺金津、玉液穴。③辨证为肝郁化火,在基础方上加用肝俞、太冲;基础耳穴即可。④辨证为胃腑失和,在基础方上加用中脘、内关、足三里;基础耳穴上加胃。⑤辨证为心胆气虚,在基础方上加用心俞、胆俞、阳陵泉。基础耳穴上加胆。

3 疗效标准

疗效批判选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痊愈:夜间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在6h以上,深睡眠,醒后精力充沛,兼症完全消失;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加深,兼症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兼症存在;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或反加重者。

4 治疗结果

痊愈311例,占72.9%;显效107例,占25.1%;有效9例,占2.1%;无效者为0例。总有效率为100%。

5 典型病例

颜某,女50岁,2009年4月24日初诊。主诉:失眠8年,加重1年。伴头晕胀,健忘,神疲乏力,多梦,心悸,耳鸣,腰酸。长期服用;舒乐安定,每晚2片夜间睡眠时间2-3h,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心肾不交。取安眠穴,心腧,太溪,太阳,风池,三阴交,内关,神门,足三里,印堂,温灸百会。10次一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耳穴:肝、心、神门、皮质下、交感、脑、肾,每3日一次。两耳交替用穴。经治疗1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夜间能睡4-5h。经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每晚深睡眠6h,随访一年未复发。

6 讨论

中医认为失眠与许多病症有关,其中心、肝、脾、肾的虚损为主要原因。而西医则认为是脑功能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主要原因,因而用“养心安神,恢复脑功能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平衡协调”是治疗失眠的关键。中医认为失眠主要病机为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虽然涉及五脏六腑,但以心肝二脏最为相关,在病理上表现为虚、火、痰、瘀[3-4]。主穴中三阴交,神门有其养心调神之功;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也是其输穴,三阴交为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针灸甲乙经》中也讲述记载此穴主治:“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惊不得眠。”百会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具有安神健脑,镇惊熄风等作用;印堂,太阳,安眠调畅脑部气机;印堂又属督脉,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具有较好的清利头目作用,从而使阴血得生,心神得养,共奏“养心安神,镇静安眠”之功。

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刺激相对应部位耳穴,能通经络,调节阴阳。耳部神门能镇静安神;皮质下、交感二穴协调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配合心、脾、肝、肾补益心脾,交通心肾。通过耳穴按压产生刺激,经末稍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达到平衡,从而改善睡眠。针灸与埋压耳穴并施,共奏“养心安神,镇静安眠”之功。针灸配合埋压耳穴治疗失眠见效较快,疗效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中我门还常会遇到一些顽固性失眠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对这些患者应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还应配合焦虑抑郁量表测定,配合抗焦虑抗抑郁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故而在治疗中还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法。

[1]张颖颖,刘兰英,马骋.从不同治疗原则论失眠的针刺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3]张光霁.论中医病因、致病因素、邪气、邪之关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676-678

[4]张光霁:关于中医病因学说中若干病因概念的商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4),25-26

猜你喜欢

心安神印堂耳穴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心悸失眠方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入秋藕如玉
莲子灯草饮能治疗失眠
球迷·缪印堂荐评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