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药师的门诊药房药物咨询服务
2013-08-15云南省迪庆州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迪庆674400
珍 青(云南省迪庆州人民医院药剂科 云南 迪庆 674400)
在服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医院药师的传统服务模式也悄然在改变着,目前门诊药房的工作中心已经从调剂发药,开始向提供患者良好的药学咨询服务方面转变,围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向其开展自己所负责与药物相关的咨询活动。由此,以患者为中心在基层医院药学服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 开展基层医院药物咨询服务的重要性
1.1 发挥诊疗过程的辅助作用:对基层医院来说,服务对象复杂而且众多,日常有着很大的门诊患者流量,也有着比较多的临床药品的数量与种类,患者很少有时间与医师或者药师进行交流。患者的正确用药方法,是其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1.2 以患者为本的具体体现:把合理的用药咨询服务提供给患者,对于密切医、护、患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也能对发药是否存在错误做好深入检查,并有效地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超前预防和杜绝,让患者产生的各种疑虑一一打消,让患者依照一个正确用药的科学合理给药方案来执行,使合理用药的要求真正得到落实。能够开展直接药物咨询服务是药学咨询意义的高度体现,也具体体现了以患者为本,让患者的满意度与医疗质量都有所改善。
1.3 促进药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药师通过实施药物咨询服务也促进了其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和继续教育的强化,要知道对于药物咨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有可靠保障,离不开药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功底,并对于药物新理论、新技术及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的熟练掌握,也需要熟练掌握好医学知识以及本药房具体药物的相关知识内容。
1.4 促使药疗事故及纠纷的减少:对于那些容易因青霉素、西药类感冒药过敏的过敏体质的患者来说,必须当取药的时候,把药物成分等相关内容咨询药师。处于咨询窗口的药师应不厌其烦地给予认真解答,有效杜绝发生药疗事故。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在患者用药后出现,就应坚持保证用药安全性的原则,为患者锦葵退还药物。
2 搭建药物咨询良好的平台
2.1 加强硬件建设:应该将药物咨询台或药物咨询室在紧邻门诊药房的发药处或门诊大厅内设立起来,同时把醒目的标志设在附近;把专用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配备齐全,同时购置起足够的相关药学、医学方面的相关书籍及参考资料,还要把药物咨询的热线电话也开通起来。
2.2 完善软件建设:药师需要让自己的素质与业务水平在不断学习和知识更新过程中,得到切实提高。对用药问题的咨询问题,也在伴随着患者文化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而逐渐增多。所以,就需要基层医院药师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切实树立合理用药新观念,让患者对合理用药技巧掌握好,对不良反应有所认知,避免风险产生,让最佳疗效发挥出来。基层医院药师还要通过学习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完善自己的素养,并注意交流礼仪,争取能够开展个性化的药物咨询服务。同时,还要强化自身的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基层医院也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管理,将药物咨询服务制度化和流程化。
3 针对患者用药实际问题开展咨询服务
3.1 药物安全咨询:对于治疗中涉及到的如地高辛、氨茶碱等一些治疗作用不高、缺少安全系数、有强烈副作用的药物,要向患者开展全面的安全用药知识服务。
3.2 服药方法:药品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由服药方法所决定。当应用磺胺类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这类药品容易结晶,在肾盂输尿管部位沉积,所以,通常就必须向患者交代服药之时多喝水,为了使尿液碱化最好督促其服用碳酸氢钠,促使其溶解度加大,避免出现血尿及尿结晶问题。服用硝酸甘油片要发挥舌下戮膜吸收快的特点,服用主要为含服。
3.3 药物名称:目前药品市场品种多,名称多样。如果患者在就医时一旦发现药房拿到的药品名称(化学名)与处方上药品名称(商品名)不是一个名字,必然产生疑虑。
3.4 药品价格:患者对药品价格最为敏感,也容易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物,其价格不一样。价格过于昂贵,就容易被患者看成医院非法谋利行为。而价格过低就可能有假药嫌疑。这就需要药师在对多家生产厂家信息了解的基础上,为患者认真解答。
3.5 药物存储与不良反应:通常药品都有存储避光、密封和于阴凉干燥处保存的基本要求,不少药品因性质特殊储存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必须让患者知道如何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检查。也有很多患者错误认为过期的中成药因其无有效期可以服用。药师就必须让患者知道,其不仅存在疗效降低,而且也有副作用产生,危害自己身体。
4 结语
由于药物咨询是医、药、患三者的关系密切联系的桥梁。基层医院应围绕药师咨询服务质量的提高,采取多方沟通药患的措施。在此过程中,必须抓好药师高素质队伍建设,并保证有适宜的沟通场所和信息系统。
[1]吴劲松,基层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8,7(14):1119-11201
[2]陆真权,以人为本积极开展药物咨询服务[J],齐鲁药事,2008,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