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预防腹部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分析

2013-08-15郑翠娥穆双玉

当代医学 2013年29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肠梗阻腹部

郑翠娥 穆双玉

粘连性肠梗阻为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肠壁形态学及功能改变,严重者可致全身性生理紊乱,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84例行腹部手术患者,给予个性化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行腹部手术患者。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23~80岁,平均年龄(45.8±5.1)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36例,胆囊切除术2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12例,结肠切除术8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肠梗阻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腹部X线片提示有多个肠袢液平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于患者术后给予禁食、补液,抗感染,放置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肠被动运动 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逐渐开始分阶段人工运动,根据患者肠蠕动恢复情况分别运动7~10d。(1)上肢运动:根据患者病情分别指导患者行上肢屈、展、握、拉、上举运动,每次10~20遍,每日2~3次。(2)呼吸运动:取患者平卧位,用鼻吸气,缩唇后慢慢呼出,呼气的同时数数,数至7时发一个“扑”声,使呼吸运动与呼吸比为1/2,每4h行呼吸运动1次,每次行2遍呼吸运动。(3)下肢运动:鼓励患者于术后早起行下床活动,活动量逐渐加大,先由床上坐起,到床边站立,然后再扶床行走。每日2~3次,每次15~20min。无法下床活动的患者,指导经常变换体位,指导家属给予翻身拍背,于床上做各种适应性运动[2]。

1.2.2 腹部按摩 指导患者行腹部按摩,具体方法为:于术后第3天,患者以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按摩切口对侧或两侧腹部,以顺时针方向按摩2~3min后再逆时针按摩2~3min。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min,连续按摩7d。

1.2.3 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 取患者半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插入负压吸引器行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过程中注意保持负压吸引通畅,避免引流管阻塞、扭曲、折叠及脱落等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性状。于术后第3天用塞露刺激肛门,此时应嘱患者取左侧卧位,以放松肛门括约肌。

1.2.4 心理干预 腹部手术后患者常伴切口疼痛,导致情绪不高,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对多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常规应用镇痛药物可抑制肠蠕动并减少肠道腺体分泌。护理人员应根据腹部手术患者的上述特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告知患者本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热敷、按摩、活动肢体等非药物镇痛方法,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3]。

1.3 观察内容 观察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8±3.8)h,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7.8±3.2)h。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对照组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5例,发生率11.9%。观察组未见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31例,不满意11例,满意度7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42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小肠迂曲于腹腔中且位置活动度较大,粘连性肠梗阻主要发生在小肠。由于腹部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易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对生活失去信心,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等。有报道显示,加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干预,可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4]。

综合护理干预是遵循科学依据,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提供全方位、细致、耐心的护理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本研究通过鼓励患者早起行下床活动,增加腹部相对运动量,使得术后早期形成的肠管之间的轻度粘连在肠蠕动恢复时自行分离。使小肠在较大的范围内活动,减少小肠长时间停留在一个位置上的几率,从而减少肠粘连的发生。辅以按摩可调动患者的主动能动性积极参与自我护理,通过按摩增加患者肠管局部的血供,预防肠管粘连的发生。根据腹部手术特点给予心理指导,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各种护理及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提示综合护理预防腹部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杜俊玉,高德梅.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3):7181-7183.

[2]李丽凡,马海菊.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2058-2059.

[3]郝怡心,郝惠心.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164-165.

[4]赵桂平.粘连性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11-213.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肠梗阻腹部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