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的医护配合体会
2013-08-15王恩玲
王恩玲
广西融安县人民医院 545400
颅脑外伤是发生在头颅部的外伤,是常见的一类损伤,最为多见的是撞伤和跌坠伤,次之为击伤。常发生在战争、灾难或者交通事故中。在各处的全身外伤中,它占重要地位。颅脑外伤分为三类:软组织损伤、颅骨损伤和颅内组织损伤,但是实际上这三类损伤常常一起发生[1]。我院2010年5月对收治的15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与此同时和常规护理的1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的对比。如下报道。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25例颅脑外伤患者。入选的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男15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6.2±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占66.67%,高处坠落伤3例占30%,其他2例占13.33%。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按照随机的方法将25例颅脑外伤患分为两组,治疗组15和对照组1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病情观察方法
意识:用格拉斯评分法评定伤重情况,如果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说明颅脑损伤越重。
瞳孔:观察瞳孔形状、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对于光的反射是否灵敏。如果患者一侧的瞳孔出现进行性散大的症状,对侧的肢体瘫痪,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变慢,则说明患者出现颅内血肿。
生命体征: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变化。手术后应该对昏迷病人持续心电监护,并且每15~30分钟巡视1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病人血压不稳定,心率不齐,呼吸不规则,则表明病情加重。
肢体活动:肢体活动反映昏迷的深浅。如果患者是在深度昏迷情况下,刺激肢体其没有反应。
护理方法
基础的护理:患者采取平卧的姿势,护理人员定时给予其翻身,在翻身时的时候动作应轻柔,头部转动时幅度不要过大,时刻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防治褥疮的发生。如有小便失禁者,给其留导尿管,并按时每日更换其尿袋,冲洗膀胱2次。在必要的时侯,用缓泻剂使患者大便通畅。
呼吸道的护理:呼吸道护理:根据患不同者的病情分别采取及时的吸痰,稀释痰液,气道湿化等方法。在吸痰的时侯,操作者应动作轻柔,严格按照无菌规程的标准操作.使用一次性的吸痰管。稀释旋液,采用生理盐水30ml,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7万u。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每5小时1次,每次20min。湿化气道需要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宜在200~300ml/d,运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器,有必要时在气道滴入一定量的湿化液[2]。
营养护理:术后叮嘱患者应进食流质的软食,或者半流饮食,并慢慢地过渡到普通的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为主,例如:粥、青菜、新鲜果汁等。在必要的时侯,给静脉补充氨基酸、脂肪乳剂,白蛋白等。
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尽量满足家属的需求,告知家属积极配合对急诊救治患者救治。
环境要求:脑外伤病人对各种刺激极易引起神经反应,因此病室要求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声光刺激。护理人员说话轻,走路轻,操作尽量安排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给病人安静修养的时间。
使用镇静剂护理:术后根据病情适量给予镇静剂,必要时人工冬眠以降低耗氧量,保护脑组织[3]。应当注意的是,大剂量使用镇静药物,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无法自行排出,血氧饱和度下降,必须行气管切开术,以维持有效呼吸。
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结 果
经过对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患者的数据比较,在优质的护理下的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的程度明显快于和高于对照组的患者。2组患者的具体临床治疗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具体临床治疗情况
讨 论
颅脑损伤患者是突然发病,发生的一般情况是在交通道路上或者是在工作现场,病情严重而且紧急,变化速度快。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居全身其他部位外伤之首。因此,频繁的病情观察,有效而细致的护理措施是尽早发现颅内血肿、脑疝的关键,也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和康复程度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4]。在对颅脑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责任心强,应变能力迅速,操作技术娴熟敏捷,配合意识强烈,并且要充分估计手术过程中可能随时发生的意外,既能够心中有数,又能忙而不乱,积极主动地配合抢救工作。
在颅脑外伤治疗中,优质护理模式有着显著的效果,优质的护理,又名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效果良好的护理模式,不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给患者,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护理事业的良好发展和远大前景,也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推向了以人的身体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之上。人性化原则是护理工作进行的主要依据,就是要求护士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没有重点地去执行各项操作。护士门需要审时度势,不但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使各项工作能够深入到患者的内心需求,而且要给患者认真、细致、体贴的关怀,让患者时刻体会到他的存在意义和疾病受到地重视[5]。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给予关爱,让患者感到亲人在身边,对生命充满信心。同时,也使患者从医护人员的照顾下,感受到人性关怀的温暖与人性的回复,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较强的应变处事能力,掌握娴熟敏捷的操作技术,具有默契的配合意识。
1 乔玉环,曲晓.135例颅脑外伤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09,3(3):148.
2 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2-1574.
3 唐永仙,郑芳.123例重型颅脑损伤在急诊科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4):1-2.
4 曾筱青.颅脑外伤病人的急诊抢救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69.
5 赵明仙,高丽仙.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