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在癫痫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3-08-15张应秋
张应秋
融安县中医院内一科 广西柳州 545400
癫痫,俗称"羊癫疯"或"羊角风",是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种慢性疾病,据报道,我国癫痫的患病率为7%,而50%左右的病人会产生诸如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1],传统的治疗方法仅限于控制癫痫发作或缓解症状,而最近研究表明,对癫痫情绪的治疗与抗癫痫治疗同样重要。近年来,我院通过对癫痫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并与常规干预组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2009年3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79例癫痫病人,其中心肾亏虚型19例,痰火内盛型37例,风痰闭阻型23例,男52例,女27例,年龄18~7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于1981年颁布的《发作分类及诊断要点》的相关标准[2],即年龄大于18周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上,病程1年以上,无其他病史,无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
方法:对照组遵医嘱给予奥卡西平口服,早晚各1次,同时给予生活护理,具体包括指导其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定期检查,饮食禁刺激性食物,坚持锻炼,保持乐观情绪等。对照组在原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具体包括中药药膳、中药调治、情志调护、穴位按摩等。①中药药膳:建立饮食调护档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食谱,明确饮食禁忌。禁忌:忌辛辣、燥热之物,如蒜、姜、海鱼、人参等。②中药调治:按照中医辩证论治理论,分别采用通腹泻实、祛痰辟浊、祛痰安神、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熄风祛痰等方法对症治疗痰浊痹阻型、痰蒙心窍型、血瘀痰凝型、脾虚湿盛风痰阻络型及痰火内盛型癫痫。中药由专人煎煮,早晚各1次,剂量准确。③情志调护: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并做出针对性的疏导,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采用顺情解惑、移情怡性等方法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及缓和不良情绪。④穴位按摩:采用按法或揉法对具有醒脑开窍、熄风祛痰等功效的穴位进行按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常取鸠尾、大椎、间使、太冲、丰隆等穴位,如眩晕配合谷穴,白天发作时配申脉,夜间发作时配照海穴,虚烦不眠配三阴交、人中、鸠尾、间使等穴位。⑤运动康复:每日清晨练习太极拳1小时。
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半年后由医生随访其癫痫发作及抑郁情况。家属准确记录患者癫痫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表现症状,并由医生统计记录,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计算病人是否有抑郁倾向[3],抑郁严重指数=各项积分/80,指数在0.25~0.5为无抑郁表现,0.5 ~0.59 为轻度抑郁,0.6 ~0.69 为中度抑郁,0.7 ~1.0 为重度抑郁。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采用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癫痫患者发病情况对比:观察组在干预前癫痫发病频率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后两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两组癫痫患者抑郁程度比较:观察组无抑郁11例,轻度抑郁19例,中度抑郁7例,重度抑郁2例,对照组无抑郁8例,轻度抑郁14例,中度抑郁11例,中度抑郁6例,两组患者在抑郁的程度上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癫痫患者发病情况对比
表2 两组癫痫患者抑郁程度对比
讨 论
癫痫,俗称"羊癫疯"或"羊角风",是以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治疗比较棘手。据报道,我国癫痫的患病率为7%,而50%左右的病人会产生诸如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中医学认为,癫痫的发生多是由先天失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或暴力外伤等原因导致痰浊内生、上扰神明、阳亢风动所致。由于癫痫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躯体痛苦、歧视或偏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引发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4-5]。以往临床医师对癫痫的治疗仅局限于控制癫痫发作和缓解症状,但术后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中医康复护理的应用对加强癫痫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提高其生命质量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6]。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行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癫痫的发病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目前的整体健康角度来说,癫痫患者发作虽得到有效控制,但药物副作用,心理上的障碍,社会上的压力及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甚至超过了发作本身,因此,对于癫痫病人的治疗,在服用西药的基础及适当生活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中医康复护理,其目的在于通过中药药膳、中药调治、情志调护、穴位按摩等方法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改善癫痫病人的脏腑功能活动,对于提高其对自然社会的适应调节能力,缓解紧张情绪,梳理情绪障碍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7]。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癫痫病人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降低康复后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1 水晶.癫痫的辨证分型与脑电图分析[J].河北中医,2012,34(9):1322~1323.
2 范文涛,王倩.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9):102~103.
3 白海侠.从痰瘀论治癫痫的机理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2,18(5):96~98.
4 李明杰,姜海波,孙艳.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在癫痫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10):2672 ~2673.
5 刘妍,陈文强,黄小波.癫痫病的中医药经方治疗及辨证论治概述[J].北京中医药,2011,30(8):638 ~640.
6 刘玉玺.癫痫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1,4(6):435~438.
7 江敏.癫痫病人出院后的家庭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