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保守治疗43例临床探讨
2013-08-15李宏金
李宏金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535000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受受精卵着床在子宫腔体以外,发病率为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之一[1],治疗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其中输卵管发生病变是造成异位妊娠的最主要因素,生殖道感染和人工流产均会对输卵管造成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护人员对异位妊娠认识的不断加深,使得近79%的异位妊娠者在没有出现破裂前得到诊断,而通过保留输卵管正常功能的异位妊娠者也在不断增多,因此保留正常生育功能的治疗手段显得非常重要。我院采用MTX和RU486联合用药+大黄、芒硝、食醋外敷治疗异位妊娠43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06例,其中保守治疗43例,占40.57%。保守治疗患者年龄18-41岁,平均29.0±3.4岁。其中有明确停经使者87例,有腹痛者90例,阴道流血者89例,尿HCG检查阳性者98例,血HCG检查阳性者102例,盆腔触及包块者71例,超声检查阳性者103例。均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输卵管包块未破裂≤4cm,超声未见胚胎原始心管搏动,肝肾功能正常,血β-HCG<1500U/L,患者要求保守治疗。
临床表现:43例患者中有3例为持续性异位妊娠,3例为陈旧性异位妊娠,其余的均为早期异位妊娠。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为35-60天,35例有不规则的少量阴道流血史、持续时间为2-14天,33例伴下腹酸胀感,5例无腹痛史,妇科检查:阴道内见少许暗红色血性分泌物,宫颈轻微的举痛及摆痛,后穹隆无饱满感,子宫软、偏大,患侧附件区增厚、未扪及明显包块、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辅助检查:43例血β-HCG均阳性(值为200-1500U/L),B超检查均示宫腔内无孕囊、附件区有包块、无或有盆腔少量积液。
保守治疗条件:①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②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③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超声未见胚胎原始心管搏动;④血β-HCG<1500U/L;⑤无明显的内出血;⑥无急慢性器质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自愿要求药物保守治疗者。
治疗方法:①给予MTX0.4mg/kg肌肉注射,每天1次,共5次,同时口服RU486 150mg,每天1次,连续2d,服药前后2h空腹,冷开水送服。同时予大黄30g,芒硝90g,食醋适量(湿润即可)制成布袋外敷患侧腹部14天为1疗程。②同时予广谱抗生素治疗,7天为1疗程。③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因腹压增加导致异位妊娠流产或破裂使保守治疗失败。在治疗第4天和第7天测血清β-HCG,若治疗后4-7天β-HCG下降50%以上可出院,只需继续予大黄30g,芒硝90g,食醋适量(湿润即可)制成布袋外敷患侧腹部。
监测指标: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痛、阴道流血及有无腹腔内出血的情况,在治疗的第4、7天分别抽血查血β-HCG、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四项,以观察杀胚情况及药物毒副反应,每周行B超检查了解盆腔包块、妊娠囊及子宫直肠陷凹积液情况,如出现腹痛突然加剧或有撕裂样疼痛伴肛门坠胀,立即B超示检查,如子宫直肠陷凹积液,行后穹窿穿刺术抽见不凝血液,随时转手术治疗。
结 果
效果评定标准:①血β-HCG下降至正常并连续3次阴性;②腹痛缓解或消失、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③生命征正常;④B超检查盆腔包块缩小或未增大或变瘪塌陷;⑤月经情况恢复正常。符合上述5项标准为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成功,达不到上述标准者为失败。
疗效分析:43例住院患者41例保守治疗成功,治疗后随诊血β-HCG为7-22天恢复正常、多数为14天左右,盆腔包块7-60天消失、多数为21-28天左右,月经1-2个月恢复正常。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遵医嘱,未严格卧床休息,于治疗第3天上厕所下蹲时突然出现左下腹疼痛加剧伴肛门坠胀感,B超示:盆腔积液,立即行后穹窿穿刺术,抽见不凝血4ml,改为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积血约400ml,输卵管上未见有破裂口,伞端有活动性出血,考虑为输卵管妊娠流产。1例保守治疗2天后要求改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成功率95.34%(41∕43)。
药物毒副反应:43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肝肾功能、血常规(白细胞低)、口腔溃疡,但程度很轻,经常规处理后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脱发、及腹泻症状。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厌油等反应,个别患者出现一过性下腹部疼痛伴肛门坠胀感,查体患侧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B超示:盆腔无或有少量积液。
讨 论
发生率:近20年来,输卵管妊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约占出生率的2%[1]。因此,早期诊断输卵管妊娠是预防腹腔内大量出血,为保守治疗创造条件,尤其对需保留生育功能的年青患者是必要的。
病因分析:首先输卵管炎症是异位妊娠的主要病因,可分为输卵管黏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输卵管黏膜炎轻者可使黏膜皱褶黏连,管腔变窄或使纤毛功能受损,从而导致受精卵在输卵管内运行受阻而于该处着床;输卵管周围炎病变主要在输卵管浆膜层或浆肌层,常造成输卵管周围黏连,输卵管扭曲,管腔狭窄,管壁肌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的运行。淋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的输卵管炎常累及黏膜,而流产或分娩后感染往往引起输卵管周围炎。其次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等。
治疗分析: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通过竞争性与靶细胞浆中的孕激素受体(PR)结合而阻断孕激素的生理效应。当体内孕酮作用下降时减弱了对雌激素受体(ER)的负调节,ER水平增加,ER/PR比值升高,引起蜕膜和绒毛细胞变性、坏死、黄体溶解,使囊胚坏死而流产,对停经天数少,体内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者,米非司酮抗早孕效果好[2]。甲氨蝶呤为抗叶酸类抗代谢药物,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DNA合成及细胞复制,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胚胎组织坏死、脱落、吸收。现代医学认为,大黄有抗菌作用,其抗菌的有效成分是蒽醌衍生物,对G+G-细菌均有抵制作用。芒硝的化学成分是含水硫酸钠,外敷时可利用其高效吸水效应而消肿止痛,调和大黄、芒硝用的食醋可以散瘀、止血、解毒。大黄、芒硝、食醋外敷具有抗菌、消肿止痛、散瘀、止血、解毒之功效[3]。MTX和RU486联合用药+大黄、芒硝、食醋外敷治疗异位妊娠,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可尽快杀死胚胎,大黄、芒硝、食醋外敷能促进包块吸收,减轻病灶周围黏连,祛除瘀斑,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有效保留生育功能。
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方法虽然能起到治疗快速、有效的目的,但是不能保留女性正常生育能力,因此很多患者更偏向于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本文研究表明,采用MTX和RU486联合用药+大黄、食醋、芒硝外敷治疗异位妊娠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采用并推广。
1 任淑文.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6):374 -376.
2 翁梨驹.米非司酮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585-586.
3 王玉梅.大黄、芒硝外敷用于促进妇科手术切口愈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