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的疗效探析
2013-08-15杜会明
杜会明
(曲靖市富源县人民医院骨一科 云南 曲靖 655500)
腰椎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多发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该骨折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骨折部位疼痛、肿胀、骨折两侧肌肉紧张、翻身困难、不能站立和运动障碍[1]。对腰椎骨折患者选择正确的手术固定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本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2例;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42.37±3.64)岁;患者骨折部位主要体现为:T1010例,T1124例,T1212例;致伤原因主要表现为:车祸致伤患者27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5例,跌倒9例;按照Denis[2]分类,其中爆裂骨折患者17例,压缩性骨折23例,骨折脱位患者6例,所有病理均属于不稳定型骨折,且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在受伤7小时至7天的时间内行手术治疗,平均间隔为(47.52±12.35)小时;伤后行椎弓根系统固定的时间为6小时至7天,其中RF4例,USS13例,AF21例,Steffee8例。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6例腰椎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无患者俯卧位,垫高患者的胸部和髂骨两侧,保持腹部和胸部悬空,以减少术中椎管内的静脉出血量。采用类两桌法[3]行闭合整复骨折,消毒、铺巾,术前经C型臂机进行前后位的透视,以确定骨折部位和椎弓根的进针点,使用龙胆紫标记。以患者的伤椎为中心作后正中线的纵形切口,切口长约10-15厘米,将C型臂机转换到侧位像,在伤椎的上下两椎体间缓慢拧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并行C型臂机再次透视,确定伤椎高度和椎弓根螺钉位置,安装内固定系统。对于伤椎之间相隔一个椎体或相邻椎体骨折的患者使用6枚长节段椎弓根落定系统固定,伤椎相隔2个或以上的患者使用短节段椎弓根落定系统分别固定[4]。术后卧床休息4至6周,后依靠支具行肢体功能锻炼,并坚持佩戴4-6个月的腰部支具。
1.3 观察指标:比较手术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 情况。Cobb角是指经过X线确立的中立椎体,在其上位椎体的上缘以及下位椎体的下缘各画一条关节面线,并与者两条线各画一条垂直线之间形成的交角。
1.4 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治疗前与术后5个月、1.5年的Cobb交变化情况对照(n=92,±s)
表1 治疗前与术后5个月、1.5年的Cobb交变化情况对照(n=92,±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正位片 侧位片 上下终板成角观察组(n=46) 治疗前 7.7±1.7+ -17.2±3.8+ -15.7±3.9+0.05治疗后5个月 1.3±1.1+# -3.3±1.0+# 3.7±5.0+#治疗后1.5年 0.9±0.6+#* -2.2±0.5+#*2.4±3.2+#*对照组(n=46) 0.3±0.1 -0.6±0.2 0.7±0.2 t 6.84 5.72 6.31 P<0.05 <0.05 <
表2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d,±s)
表2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d,±s)
注:C反应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10mg·L-1,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为35-55g·L-1
指标 术后1天 术后6天 术后17天 术后30天C反应蛋白(mg·L-1)17.1±4.2 17.1±5.4 26.0±8.2 41.0±3.2 24.0±1.0 20.1±1.5 14.1±2.2 5.0±0.1白蛋白(g·L-1)
3 讨论
当前治疗不伴有脊髓损伤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中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减压并取出致压物,行椎体融合,进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但是该手术方式会后较大的手术创伤,对于手术操作者具有较高的要求,难以广泛推广使用。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则具有较好的三柱固定效果,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的机会,并有利于术后的护理和恢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可以行后外侧的植骨融合和段阶段固定,充分保留脊柱的活动能力,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术后并发症少[5]。因此成为当前临床采用的主流治疗方式。
为了充分的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治疗之前应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具体部位和确定椎弓根固定系统的进针点。此外,手术中要使用C型臂机配合治疗,保证螺钉充分置于患者的椎体下部,确保固定系统的放置和椎体高度的良好复位。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46例患者经过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后,患者的椎体骨折得到较好的治疗和康复,应激反应现象消除,Cobb角与椎体前缘之间的百分比恢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存在,应在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总结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1]解京明,王迎松,王大兴,刘路平.前后路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A].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国际COA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13(45):152-153
[2]谭家昌,徐鸿育,杨有猛,李文恒,黄成建.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过伸型脊髓损伤22例[J].广西医学,2010,22(17):216-217
[3]陈波,黄海洋,陈贤明.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突骨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5(10):142
[4]郑晓勇,侯树勋,李利,王华东,史亚民.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长期疗效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09,21(16):103-104
[5]黄承夸,麦荫文,华树良,李新武,陆吉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4(5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