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40例临床体会
2013-08-15王维涛
王维涛
江苏省赣榆县沙河镇殷庄卫生院 222100
美托洛尔是一种不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心脏选择性β1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本人应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40例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诊断均符合WHO标准,无合并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Ⅲ AVB、心力衰竭及支气管哮喘。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5~65岁。病程1~20年。1级10例,2级25例,3级5例。
给药剂量及方法:服用美托洛尔前停用所有降压药1周,以美托洛尔100mg晨间1次口服,如血压下降不满意,则用100mg,早、晚各服1次,连用4周。血压测量,以袖带血压计测量右肱动脉血压。
观察项目:临床症状、血压、心电图,治疗前后4周变化。
疗效判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33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67kpa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33kpa,但已下降至正常或下降1.33~2.5kpa;如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下降≥4kpa者也属有效;③无效:血压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结 果
降压疗效:40例经4周治疗,剂量100~200mg/天,平均收缩压由治疗前 22.4 ±1.9kPa降至 20.0 ±1.3kPa,平均舒张压由13.0±1.2kPa降至 11.6 ±0.8kPa,其中 26 例达显效,有效 10例,总有效率90%,无效4例。
心电图:心率:治疗前平均心率79.5±9.5次/分,治疗后69.3±9.7次/分,最低心率54次/分;治疗前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各1例,治疗后房性早搏消失,室性早搏由5~8次/分减为1~2次/分。治疗前18例左心室肥厚,治疗后无改变。8例ST~T压低1~1.5mm,治疗后有4例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心绞痛4例,治疗后消失2例,减轻发作2例,头晕、头痛20例,治疗后消失14例,减轻6例。治疗中出现便秘、上腹不适各1例,对症处理后消失。
讨 论
早在1964年人们就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病,国外许多医疗中心70年代已将其列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1989年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协会的正式推荐。美托洛尔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它不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应用更为广泛。其降压作用应归因予心脏β受体阻断后的心输出量降低,在体力活动和精神紧张时尤其如此,也与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有关。本文通过对40例高血压病人的治疗观察,其有效率达90%。除了有效的降压作用外,我们在使用中体会还有以下优点。
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人,对青年人高血压尤为实用。由于大多数青年人高血压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而外周阻力不变,心率较快,心排血量增加。美托洛尔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有一定程度的减慢心率,有利于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的改善。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美托洛尔能特异性地阻断肾上腺素对心脏起搏细胞电位的兴奋作用,从而控制自律性细胞兴奋性增高所致的心律失常,还能降低窦房结或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并可延缓房室传导,从而减少过早搏动,治疗心动过速。这样可使心律失常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得到控制。对于高血压病长期窦性心动过速伴有STⅡⅢAVF改变者尤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减慢心率,并可使ST段恢复正常。有心绞痛或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改变的高血压患者,如心律过快,美托洛尔使过快的心率降低,心脏舒张期延长,心脏充盈增加,因而心排血量相对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随着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也减少。因此,美托洛尔更适合高血压或冠心病因心动过速而促发心绞痛的病人。由于心脏β1受体选择性阻滞作用,美托洛尔降低心肌的收缩力,降低耗氧量,从而减少心绞痛发作,使运动耐量提高。本文8例ST段压低,4例治疗后恢复到正常,反映了心肌缺血得到改善。
本文在应用美托洛尔过程中,ECG左心室肥厚未见变化,这与时间较短有关。大量研究表明,β1受体阻滞剂长期有效的降压治疗能使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逆转。因此,在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中使用美托洛尔治疗是一个好的选择。
美托洛尔的副作用较少,主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负性肌力作用。所有阻滞剂几乎都有致支气管痉挛的作用,但小剂量β1阻滞剂的致气道痉挛作用最小,一般不易产生不良后果。其他副作用有疲乏,性功能障碍,对糖代谢和脂代谢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削弱β阻滞剂降低心肌缺血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有益作用。由于该药可通过血脑屏障,故有多梦,长期治疗可逐渐消失。β阻滞剂的主要禁忌症有支气管痉挛性肺病、心脏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未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需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