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手术中意外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3-08-15刘锋
刘锋
山西省高平市中医医院普外科 048400
手术中意外出血是外科手术中一种常见的情况,而且属于一种不可轻视的重要问题。不仅影响临床医师的手术操作,同时还对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大的影响,情况严重的能够导致死亡。因此,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之间25例大肠癌手术中意外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之间25例大肠癌手术中意外出血患者,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5.3±2.8)岁。其中患者原发肿瘤的部位:同盲部患者6例,结肠肝曲患者3例,降结肠患者3例,直肠患者13例。出血类型: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出血患者8例,降结肠癌术中脾脏裂伤出血患者7例,右半结肠癌术中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而分离中出血患者7例,右半结肠癌术中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腹腔弥漫性渗血患者3例。
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的25例患者在术中意外出血之后,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进行止血。对于脾脏裂伤导致出血的情况应进行脾破裂的修补或者进行脾切除治疗;对于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而分离造成的出血情况应进行血管的缝合修补处理[1];对于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情况,应进行采取压迫方法进行止血治疗;对于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情况,应进行输注新鲜的冰冻血浆进行止血[2]。
结 果
通过对25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处理,其中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出血患者8例因采取压迫方法进行止血治疗,术后止血成功;而降结肠癌术中脾脏裂伤出血患者7例,采取脾破裂的修补4例,进行脾切除治疗3例,患者均止血成功;右半结肠癌术中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而分离中出血患者7例,采取血管缝合修补处理,6例患者止血成功,1例患者因失血过多而救治无效死亡;右半结肠癌术中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腹腔弥漫性渗血患者3例,及时进行输注新鲜的冰冻血浆进行止血,2例患者止血成功,1例止血失败死亡。其中,本次研究中,止血成功率为92.0%。并且在术后随访的半年中,患者的恢复较好,无复发情况出现。
讨 论
手术意外出血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也是手术治疗中医师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本次的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大肠癌手术中意外出血的原因较多,具体的几种表现如下。
出血原因分析:①脾破裂而造成出血:这种情况而导致出血的主要发生在结直肠癌手术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未松解结肠脾曲,从而过度的牵拉而导致脾脏下极附近的包膜出现撕脱,继而造成出血的情况发生;②分离肠系膜血管而出血: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右半结肠癌术中肿瘤侵犯肠系膜血管而进行分离过程中,主要是由于肿瘤的局限性而导致分离不当或者病情复杂而导致的分离出血;③骶前静脉丛出血: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骶前静脉无静脉瓣,从而导致静脉的容量增大和压力过高,并且没有软组织的覆盖,一旦损伤后很有可能造成出血的情况发生;④凝血功能障碍而出血:主要是由于一些患者在手术中服用的抗血小板制剂增加了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从而导致出血[3]。
治疗原则:通过本次研究的分析,大肠癌患者在手术过程意外出血的原因有多种。因此,临床医师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并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好手术的评估与预后处理。一般对于手术意外出血的治疗原则如下[4]:①一旦出现出血情况应"及时、迅速"的压迫患者出血的部位;②能够及时的进行判断出患者出血的部位;③分类处理患者出血的部位。一般在明确患者出血部位之后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对于血管侧壁的损伤情况可以进行缝合修补或者立即结扎处理,对于一些重要的血管损伤需要进行重建的情况,可采取人工血管或者自体血管处理。
综述所示,大肠癌手术是临床中一种重要的手术,对于手术意外出血也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情况。因此,临床医师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各项身体检查,尤其注意其凝血情况。并且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动作轻缓,并做好密切的观察,避免手术中出现脾破裂和分离不当的情况出现,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中意外出血的情况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 毕连臣,麦威,秦千子,等.大肠癌手术中意外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5):330 ~331.
2 杨维桢,贺志新,沈兰皖,等.大肠癌并急腹症的诊治(附37例报告)[J].现代肿瘤医学,2006,17(9):745 ~746.
3 张峪东,杜燕夫,渠浩,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意外大出血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3(2):788 ~789.
4 石景森,任予.如何应对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骶前大出血[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13(5):755 ~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