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44例分析
2013-08-15瞿卫华程光明李荣萍高冬梅
瞿卫华 程光明 李荣萍 高冬梅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外科 云南 曲靖 655000)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又称为肠道无神经节细胞症。病因为外胚层神经嵴细胞迁移发育过程中停顿,远端病变肠管肌层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确如,病变肠断呈持续痉挛狭窄状态,导致近端肠管内容物淤滞,肠管代偿性扩大,肥厚,形成巨结肠,临床表现为胎粪性便秘,呕吐,腹胀等为主的不完全性功能性肠梗阻。总发病率为1/2000到1/5000,男女比例约为4:1。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HD的唯一方法。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经腹会阴联合术,经肛门根治术,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等[1]。
常见的手术进路有:对保留直肠的长度,一般创口0.5到1厘米。对确诊时年龄较大的患儿,建议保留到齿状线上1到2厘米。对于长段型或系膜处理困难的患儿,腹腔镜辅助的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收效。
1 病例资料
1.1 基本资料:选择本科室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44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9例,年龄在3个月到16岁间,平均年龄3.7岁。常见型33例,长段型7例,短段型4例。
1.2 诊断方法:诊断依据:对婴儿患者,表现为出生后胎便不能正常排出,腹部高度膨大并可观察到大肠部分性状。简单诊断:直肠质检。有大量气体及稀便随手指拔出而流出。钡餐显影。X 射线显示狭窄肠管与肠段肥大,交接处成典型的“鸟嘴型”异常狭窄[2]。活检取样,病理检查神经节细胞是否存在。确证后不基于进行手术,应探查肠道状况,确定是否保留肠道。消化道炎症的情况除外,有穿孔情况发生时,尽快实行手术。
2 治疗结果
2.1 一期根治手术方法特点:术后恢复状况Rehbein改良术。腹膜返折处向后斜行切断直肠,直肠后壁正中纵行切开肠壁至齿状线上1厘米,直肠后壁成V 字张开,扩大直肠段吻合口,切除无功能接肠段,结肠末端拉伸至盆腔与直肠端斜行吻合。手术形成的肠段吻合口大,发生吻合口的概率小。对实行Rehbein改良方法的15例手术中,有3例出现结肠回缩,重新手术。没有术后并发症发生。
2.2 Soave法:不需打开盆腔,保护骶丛神经、膀胱,创伤小,出血少,腹腔污染和腹腔脏器损伤少,术后腹壁裂开、肠粘连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对新生儿主要采用此类方法。一例术后感染,清理创口,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康复。
2.3 Swenson法:左下腹旁切口,探查狭窄和扩张的肠管,分离直肠后间隙和两侧直肠韧带,确定保留的正常肠管,经肛门放入手术钳在直肠上段结扎,经肛门套叠式拖出直肠和结肠。术中从肛门拖出肠管时,应注意防止肠扭转发生。与肠内吻合相比,肠外手术视野较好,吻合口瘘发生率低。4例手术无手术意外,无术后吻合口狭窄和造口异常发生。
二期手术根治23例,其中乙状结肠造瘘5例,降结肠造瘘12例,横结肠造瘘3例,生结肠造瘘2例,回肠造瘘1例。全部由作者参与
2.4 手术。手术中实行结肠造瘘术的患者,主要是新生儿保守治疗失败后采用的缓解方法。其中3例病情较重,伴随高度肠梗阻,手术中采用结肠造瘘术。由于梗阻时间较久,受累部分包括到升结肠和回盲部,造瘘术可帮助扩张的结肠回复基本功能。
一期手术根治21例,其中15例实行Rehbein法(经腹结肠切除,结肠直肠吻术),2例实行Soave法(直肠黏膜切除、结肠鞘内拖出术),4例实行Swenson改良法(肛门外套叠式拖出切除法)。一期手术主要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改善营养,排空肠内滞留物,调整全身水盐平衡,服用缓泻药物,抗感染等。
3讨论
对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范围较大,临床上尚没有绝对的判断标准,通常综合考虑病变范围,症状程度与全身营养状况。对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可先进行洗肠治疗一周后,如果排便可恢复正常,则可出院,定期进行复查。研究表明,直肠壁神经节有稀少或异味的患儿,随年龄增长,症状可得到缓解,提示肠壁神经系统有发育进一步发育的可能[3]。疑似巨结肠患者(巨结肠同源性疾病),可先多点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确诊。暂时缓解的保守治疗包括:口服润滑剂,缓泻剂,外用润滑剂等,缓解低位肠梗阻状况。
术中并发症是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必须注意的问题,开腹过程中注意周围器官的保护,正常肠道解剖位置的维护,乙状结肠系膜和直肠两侧输尿管在游离肠壁时应当注意,男性小儿患者手术中揭开膀胱直肠反折腹膜后,注意与输精管分离。保护肠系膜血管,减少出血[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狭窄,结肠回缩,直肠切口感染,肛周感染浓重,盆腔、腹腔感染。注意手术中操作,清洁肠道,手术前后给予抗菌抗感染药物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5]。吻合口严格禁止简单缝合,应当采用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的斜行缝合,尽可能保留可利用的括约肌。
[1] 赵录,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进展,重庆医学,2012,41(27):2895-2897
[2] De La Torre L,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 for Hirschsprung’s disease:technique,controversies,pearls,pitfalls and an organized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obstructive symptoms[J].Semin Pediatr Surg,2010,19(2):96-106
[3] Kobaysashi H.et al.What are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stinal neuronal dysplasia[J].Pediatr Surg Int,1995,10(4):459
[4] 易军;蒋嘉萍;李涛 非开腹式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05)
[5] 马继东 等,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时机与早期诊断的讨论,中国医刊,2001,36(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