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年病人的护理危机及防范

2013-08-15赵丽端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老年病护士老年人

赵丽端

(贵阳市第三人民院 贵州 贵阳 550009)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正在加速。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护理保健的需求日渐增加,对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渐增高。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在面对患病的老人时,不仅要认识疾病,护理病人,更要能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为老年病人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使其能从疾病中尽快康复,更好的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1 老年病人的特点

随着人步入老龄化,人的机体也会出现衰退的迹象,如视觉、听力减退,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迟缓等。生理老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人格改变和情绪变化,诸多的社会心理问题会随着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应运而生。老年人由于生理改变为慢性退行性变,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易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临床上老年人联合用药普遍较多。而老年人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衰退,造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运转、分解、排泄功能降低,极易在体内蓄积,产生其毒性。如何做到结合老年人的特点使其用药更加安全、合理、有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老年病人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2.1 常规风险:跌倒。跌倒是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风险,欧美等国每年有35%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跌倒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排名在前10位内。压疮。调查显示70%的压疮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压疮比较隐蔽、易继发感染、愈合困难,加之老年病人全身反应不明显,常常会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自杀。研究结果揭示,在老年自杀者中,无论是否有精神疾病,抑郁的产生都和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其中躯体疾病是老年人最大的困扰,也是导致老年人自杀的最重要因素。

2.2 药物不良反应:老年病人服药依从性差,调查显示约有40%的老年病人未按医嘱准确服药。老年病人自身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特点以及其常患多种慢性疾病而需要同时服用多种不同的药物,导致老年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其他人群高出2~3倍,其程度与后果也更严重。在我国因药物致死的19万病例中,老年病人占半数以上。

2.3 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据统计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疼痛;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时疼痛反应不明显,往往会延误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导致严重后果。在老年病的护理风险管理中,强调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对老年疾病特点的认识和对疾病变化的仔细观察,是防范老年病人突发病情变化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必要措施。

2.4 护理操作风险

2.4.1 静脉炎: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时发生静脉炎的风险还缺乏有效的统计学数字。我院老年科在临床护理中,总结了老年病人发生静脉炎的三大原因:①血管老化;②药物刺激,尤其是血管扩张剂如前列腺素E1、果糖二磷酸腺苷以及其他大分子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老年病人输液时发生静脉炎的机率增高;③机械刺激,静脉留置针、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近几年在临床的推广使用,是导致老年病人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2.4.2 皮肤撕脱伤:皮肤老化、皮下组织变薄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水肿使老年人皮肤撕脱伤的发生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对于因护理措施不当造成的皮肤撕脱伤的防护还未引起我国护理界的关注。国际护理界对因护理措施不当造成的皮肤撕脱伤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评估、防护和治疗体系。

2.4.3 导管脱落:经皮中心静脉置入导管已广泛用于老年病人的长期补液以及胃肠外高营养的补给;老年人吞咽功能的减退或疾病导致的吞咽功能的丧失,是老年病人鼻饲增多的主要原因;尿失禁是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因此长期保留导尿管的老年病人也越来越多。

2.5 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所致的潜在风险:老年病房收治的患者绝大多数是离退休老干部,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常常会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提出一些有违医疗护理常规的要求,如搭车开药、搭车输液或检查化验等;患者和/或家属过度干预诊疗计划和护理措施,如完全或部分拒绝医嘱、不顾患者实际诊断和病情提出无理要求;医务人员趁工作之便,请求患者或其家属的帮助以达到个人目的。

3 强化老年病护理风险防范的举措

3.1 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护士风险意识:首先,认真组织全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长期聘请医学法律专家讲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其次,组织护士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其三,结合科室实际,制定新入科人员专科护理安全培训等制度,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其四,在病区设立护理安全监督员,对出现的护理差错及各种安全隐患系统记录、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3.2 建立防控、处理护理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防控、处置各种处理护理事故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如:针对褥疮建立病人评估表、翻身卡、转科病人皮肤交接班登记本等。完善预防跌倒、药物外漏、医院感染、坠床、自杀、引流管效能低下等十多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针对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如分别详细制定停电、停水预案,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断预案等。

3.3 合理调配人员,做好重特难病人的重点监护工作:在人员调配上,应做好新老搭配排班,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根据老年病房卧床病人多、基础护理量大的特点,加派人员协助早、晚班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点病人、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

3.4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护理水平及能力:医院要常年开设老年护理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学习老年病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护理安全评价方法,准确找出老年病人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为期一月的护理安全跟班学习,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加强专科理论、专科技能训练,进行静脉穿刺技术、心电监护仪等操作的训练与考核,及时组织护士进行新技术、新设备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3.5 重视老年病安全护理工作,加强护理安全宣传教育:影响老年病护理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护理人员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多与病人及家属交流,使其了解病人的情况及需要配合的事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3.6 改善服务环境,改进服务设施:护理工作如:使用手腕识别带,方便护士识别和核对病人;病区走廊和卫生间加扶手;更换两侧有护栏的新病床,并可调节高度,以方便病人上下病床并防止病人坠床;地面铺设防滑地板,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改进病房设施,合理放置病房内家具;每个卫生间配好小凳,便于不能久立的患者坐着清洗;医用危险品放置合理,标识明显。

[1] 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2] 俞玲丽,刘森林.老年护理病房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对策.中国卫生产业,2012(27):37-38

[3] 张艳丽.老年护理的心理关爱技巧研究.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213

[4] 崔桂英.老年病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与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9):1712-1713

猜你喜欢

老年病护士老年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认识老年人跌倒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