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探析
2013-08-15沈满英
沈满英
(湖南省临湘市人民医院 湖南 临湘 414300)
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显著推动了医疗科技的发展,公众对医疗安全及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加强尿液检查的质量控制,是为疾病质量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患者准备、采集标本及向实验室运送等多个环节[1]。患者、医生、护理人员、家属均为参与人员,故若操作不当,极易影响结果,延误疾病康复进程,故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更高要求。本次共选取16000份尿液样本,均为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检验科收集,分析尿液检验前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现将相关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共选取尿液样本16000份,均为门诊或住院送至实验室的资料,回顾并分析相关资料。
1.2 方法:依据尿液标本验收标准在接收时对尿液标本加以评估,拒收有质量缺陷标本,并做分析和统计,对缺陷率加以计算,标本有多因素缺陷时,记录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单个因素。
1.3 尿液标本验收标准:依据相关参考资料及与常见影响本院尿液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对评估尿液标本质量缺陷的标准加以总结。对尿液标本验收的标准包括:容器不合格:容量<50m1;容器不清洁、不透明;尿液可能与制作容器的材实发生反应。标本污染:异物如纸屑、烟灰等混入者;粪便、经血、精液、白带等混入者。采集时间不当:有影响尿检的药物服用者;剧烈运动后或大量液体摄入后采集标本者。标识不清:有申请单无标本或有标本无申请单者;标签脱落或标本未清楚标记者。标本量不足:少于12m1样本量者;送检延时:冷藏标本>6h,一般标本>2h者;其它:强烈阳光照射标本者;需加防腐剂的计时尿标本但未加者;未按无菌操作于无菌容器内收集者。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选取标本中,共检出质量缺陷标本980份,占6.1%。其中标本受污染230份,占23.5%;容器不合格140份,占14.3%;采集标本不当211例,占21.5%;样本量不足115份,占11.7%;标记不清171份,占17.4%;送检延时86份,占8.8%,其它20例,占2.0%。标本受污染缺陷标本、采集时间不当缺陷标本、标记不清缺陷标本占前三位,明显高于其它缺陷标本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缺陷标本所占比例分析 (n=980)
3 讨论
为便于实验室管理,提高全面管理质量,200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实验室检验管理按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管理划分[2]。分析前质量管理以时间为顺序,从医嘱开具,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整体过程,包括申请检验,检验前患者准备,采集原始样品,向实验室运送及传输等。是维护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正常、高效运行的关键,是获得正确检验信息的基础,同时也为质量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需引起各界工作者关注。
尿液检验质量管理目前状况及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复杂的影响因素:多种因素均会对送检标本造成一定影响,如标本采集时间、患者状态、服用药物及饮食等;质量缺陷隐蔽性:标本外部质量通常是验收标准,如患者有无应用影响标本的药物在外观上较难检出;非可控性影响因素;标本采集、患者准备,或标本输送,实验室人员均不能完全控制,需各部门协调、配合、重视,患者、护理人员、医生密切配合[3]。责任较难确认:尿液标本目前检验过程中,通常为医生开具申请单、采集、送检等过程,尚无统一监督和质量管理,故在有意外事件发生时,存在责任不清现象。
对尿液标本正确收集,并科学保存和有效处理,是保障获得准确检验结果的关键。本文就采集标本时间不当、尿液容器不合格、样本量不足、标本受污染、标记不清、送检延时及其它常见影响因素等质量缺陷展开探讨[4]。结果显示,标本受污染因素、采集时间不当因素、未明确标记因素为主要的对尿液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缺陷因素,尿液分析前仍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本组达6.1%缺陷率。具体特点为:标本容器:收集尿液容器需无污染,彻底清洁,由与尿液无反应且透明的材料组成,材料为惰性,通常需容纳>50m1,有较大开口利于收集,使用为一次性。标本污染:采用尿液标本时,需避免粪便、经血、阴道分泌物等污染,通常清洗外阴后采集中段尿。采集时间不当:依据检查目的,可对计时尿、晨尿、餐后尿、随机尿进行采集,以往多倾向于用晨尿标本,但若保存不当易对成份造成影响,故目前多主张对第二次晨尿进行留取,即8:00-9:00时。随机尿标本易得且新鲜,急诊患者较适合应用,但其易受多因素影响,故需引起重视。标本标记:标本需将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标记,以防出错。尿量足够:需收集足够尿液,以50-100m1最佳,过少易对结果造成影响,过多易污染验单和环境。送检及时:冷藏标本须在6h内,一般标本需在2h内检查或送检,以免细菌生长,细胞管型溶解。其它因素:如需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标本,中段尿用无菌容器送检等。
加强分析前质量管理,为医疗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环节,为检测工作质量优劣的外在体现。故需各科室人员和患者加强配合,除是技术问题外,管理问题也较重要,实验室人员需加强的工作要点包括:对采集合格标本的重要性引起重视,与临床各科室经常沟通,加强宣传,明确尿标本收集和送检职责,就不合格尿标本的危害进行说明,并严格把关,明确标记,定期对尿标本收集情况加以检查,将缺陷情况加以反馈,以及时纠正,并行相关学术研究,提高整体检测水平。
综上,分析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加强各部门协作,可显著提高检测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王丽,余上海,唐德羽,等.尿干化学分析测定与尿沉渣镜检结果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3):8157-81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75
[3]杨泽.浅谈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b):180-181
[4]陈玉芬.临床尿液分析尿沉渣检测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