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研究
2013-08-15任柳茵
任柳茵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山西 太原 030006)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医学中临床检验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并且明显的改善了检测的技术以及检验项目。与此同时,医学技术迅速发展,为了能够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相关的检验人员一定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明确检验技术的发展方向,最终能够为医院的整个医疗过程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微生物检验不断地研究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1],最终成功实现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价值,现将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临床患者的血液、尿液、痰以及脓等诸多的分泌物来作为细菌检验的主要内容,并且在这一系列的标本中下呼吸道标本被视为临床送检率最高的标本。在进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对一些可能干扰的项目进行认真控制。此外,对仪器设备、染色液、试剂与培养基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工作。
1.2 方法
1.2.1 对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培训:在不断对专业人员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学习班以及培训班来组织其学习与培训。如今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信息也在不断更迭因此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显得至关重要,以此来提高专业人员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
1.2.2 微生物检测的前期准备:细菌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客观性与诸多的环节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像采集有关的标本、对其进行运送、涂片以及接种等很多的环节。并且这些环节中涉及到非常多的人员,像临床医生、护士以及送检人员等等。采集的时间以及采集的正确性、正确标识和安全运送对后续的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做好细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避免诸多不利影响的出现[2]。
1.2.3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血标本:临床医生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之前或者是停止对患者用药一天后,如果患者出现了间歇性的寒战或者是发热,临床医生应该在患者的最高体温来临之前的0.8h左右或者是患者在寒战发热之后的1h之后来认真进行。在对患者进行血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采集的血量,通常成人的采集量为9ml左右,儿童的采集量为2ml左右,在一天内对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有效采集2份血样。如果患者患有特殊的疾病,临床医生要在一天后患者体温升高之前来进行标本的采集。采集后应该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脓液标本:脓标本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如果脓液标本属于内源性,在对其进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则非常困难,此时要求医生应该保证在无菌的条件下来进行标本的采集工作;如果脓液标本属于外源性,此时需要采集患者脓肿部位深部位置的脓标本。
尿标本:通常情况下,主要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此外,要求患者在睡觉前应该少饮水,如果患者是女性,应该将阴唇分开。如果是男性,则应该将包皮翻开,之后用肥皂水对会阴部进行认真的清洗,选择清水对患者的尿道口周围进行冲洗,留取患者的中段尿约15ml左右全部排入无菌的容器中。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室温下保存不得超过2小时,4℃冷藏保存不得超过8小时。
便标本:现在有的患者进行大便采集是采用棉签来蘸取标本之后放到无菌容器中,对于这种方法非常不科学,主要是因为非常多的有效成分已经被吸附在棉签上,最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养的阳性率。对此,要求患者应该采集颜色以及性状都最为特殊的大便直接放到无菌容器中。对于排便困难者可用直肠拭子采集。采集后尽快送检。
痰标本:采集标本前用清水漱口,尽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将痰液直接吐入无菌容器中,标本量应丩≧1ml.对难于自然咳痰者可用无菌吸痰管抽取气管深处的分泌物。采集后尽快送检,室温下保存不得超过2小时。
1.2.4 对标准菌种进行有效控制:医生在实验室工作的过程中,主要的质量评价全部来自标准菌株。所以取得了标准菌株后,要对其进行有效的保存。通常保存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接种半固体,通常是90天进行次数为1次的转种,之后放在冰箱中保存。第二是在0.5ml含量为10%的脱脂牛奶中来进行保存,通常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来进行保存。第三是在兔血培养基中进行接种保存,一般情况下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3]。
1.2.5 对仪器设备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一般情况下血培养仪以及孵箱的温度要求为(351)℃,冰箱以及冷藏柜的要求为(42)℃,低温冰箱-20℃以下。并且要进行每天的监测工作,将温度进行准确记录,并认真的进行校正,最终能够有效确保仪器的运转正常。
1.2.6 对染色液和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针对在细菌室经常用到的革兰染色液以及抗酸的染色液,在每周都需要采用参考菌株来进行染色,确保所使用的染液有效。对所购买的每批培养基都要进行无菌试验、生长试验、生长抑制试验等,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培养基的颜色以及培养基的自身是否出现了污染菌。
1.2.7 对试剂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试剂主要包括血浆凝固酶试剂、过氧化氢试剂以及氧化酶试剂等等,在对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其有效期,在固定的时间采用参考菌来对其合格性进行检测,尤其是对于氧化酶一定要非常注意其有效日期以及具体的保存形式。
1.2.8 药敏纸片的质量控制:采用质控菌株对常用药敏纸片进行质量控制。
1.2.9 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检验结果的报告应表述正确,格式规范。发送结果前应评价其与临床患者相关信息的符合性。若试验结果达到危急值时,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
1.2.10 室间质量控制:积极参加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的定期盲样检测,这是对检验人员的检测水平和技术的考核,在做好室内质控的基础上做好室间质控有利于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做好日常的微生物检验。
2 结果
在微生物的检验过程中,对各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后,最终使医学检验工作所具有的高效性更进一步提高,并且也能够充分的实现医学检验工作自身价值与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3 讨论
为了为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必须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因此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质控环节包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以及申请单的书写,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试剂、培养基、设备等,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中标本的正确选择、采集和运送是实验室工作准确有效的前提,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的重要环节。尿液标本采集时常会受到尿道口正常菌群的污染,因此要注意认真清洗会阴部。有菌部位的标本如痰液、粪便等应了解该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对标本进行采集时必须要认真进行,尽量避免污染,例如留取患者的痰标本之前,临床医生应该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之前以及对患者进行停药后,医生应该要求患者在早上用清水漱口,通常次数为2-3次,之后进行深度的咳痰,留取患者的第二口痰,尽量避免带入唾液,然后用无菌容器来进行封装,尽快送到微生物实验室。当标本被送到了微生物实验室后,就需要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从刚开始的标本涂片到最后的完成报告都应该及时的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通常想要确保后续验收工作的成功,在标本的验收工作方面必须要足够细致。在进行下呼吸道标本的验收时,可以利用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进行镜检,痰标本中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为合格标本。在进行血标本的验收时,要注意采血量一定要满足要求,不能被污染或者是出现渗漏的现象等。在进行脓液验收时主要是根据临床的需求来进行采集。在进行大便标本验收时也要注意不能使用棉签进行采集[4]。
[1]吕绳凯,葛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要素[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10,6(01):123-124
[2]刘亚萍,陆平芳,磨现斌.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结果分析[J].华夏医学,2012,5(02):223-224
[3]张晓梅.注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6(05):226-227
[4]侯天文,陈兴,李玮.临床微生物室在医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9(03):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