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浓氯化钠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

2013-08-15张建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外渗氯化钠本例

张建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浓氯化钠(10%氯化钠)是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注射液。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中毒及严重的低钠血症。能迅速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内液的水份移向细胞外。在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同时,可提高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在多年的临床使用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1 病例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0岁。因突发昏迷5小时,于2012年6月20日20:45收入我科。查头颅CT 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急诊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患者意识转为嗜睡状态,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于7月2日14:00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差,体温为38.5摄氏度,躁动,急查血钠111.7mmol/L,血 氯83.5mmol/L,遵 医 嘱 立 即 给 予0.9% 氯 化 钠 注 射 液350ml,10%氯化钠注射液150ml,缓慢静点,为20滴/分。未发现穿刺部位(右下肢内踝)有肿胀等异常情况。于7月2日16:22发现右足穿刺处肿胀,微红,立即给予更换穿刺部位,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30 min更换1次,湿热敷1d,无效果,肿胀处皮肤出现水疱,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吸后,再用红霉素眼膏涂擦1次/2h,效果不佳,局部疼痛,皮肤逐渐发红、变紫,7d后右足背出现10cm×7cm 皮肤坏死,给予换药,坏死组织清创,30d后行自体皮肤点状植皮术,逐渐恢复好转,右下肢运动功能正常,无明显疤痕。

2 护理体会

2.1 输注高渗液体前必须正确评估:应评估穿刺处血管条件,选择粗、直、离心较近的大血管,避免远心端的血管穿刺,因为远心端静脉发生外渗的机会明显高于近心端[1],可能是由于肢体远的静脉瓣膜数较近心端多,血液流经瓣膜时产生涡流,容易使血小板聚集于瓣窦内相互黏合成为微血小板聚和体,随后纤维网状物堆积,引起更多血小板沉积,形成血栓。本例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血管脆性大,循环较差,应避免在足背处穿刺。

2.2 正确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浓度、刺激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本例患者高浓度氯化钠渗漏到血管外后,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血管的收缩,局部血流量减少,使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另外,患者意识较差,对各种反应降低,尤其对痛觉不敏感,对此类药物引起的刺激无正常的反应,因此医务人员应正确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浓度、刺激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及时、正确地处理。

2.3 正确处理局部创面:高渗溶液渗出时,应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另外可用1%普鲁卡因+生理盐水2~5ml局部封闭,稀释并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2]。

2.4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特别是输入高渗溶液时必须慎重选择穿刺部位,严密观察,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有无穿刺处疼痛、不适,观察液体输入的速度及穿刺处局部的皮肤,有无肿胀、渗出、皮肤发红等迹象。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将以往发生输液外渗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护理纠纷。

3 讨论

静脉输液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操作,但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及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均可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致药物外渗,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通过本例教训,输注高渗液体应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尤其对于婴幼儿和意识不清患者,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正确有效的补救措施,将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1] 蔡荔.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57

[2] 陈秋兰,佘宝钻,李坚彦.因输液渗出引起局部组织坏死2例[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7(6):21

猜你喜欢

外渗氯化钠本例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1”的加减乘除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