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3-08-15刘蕾杜涛李茗
刘蕾 杜涛 李茗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550002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白血病中一种,传统的化疗容易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1]。使白血病的治疗更为不易,自从开始应用维甲酸和砷剂后,APL的缓解率和生存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现对收治的32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科住院的APL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28岁。所有患者均结合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按FAB分型确诊[2],17例(53.1%)患者入院时有发热。7例(21.9%)患者出现肝、脾或淋巴结肿大。4例(12.5%)脑脊液检查异常。3例(9.4%)合并感染。2例(6.2%)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方案:①诱导治疗: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即给予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03),或者联合应用复方黄黛片直至缓解。ATRA用量为30-40mg/d,治疗期间对ATRA不能耐受者,加用复方黄黛片。As203用量5mg/(m2·d)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点滴,应用28-50d,治疗中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决定加用羟基脲1-3g/d口服联合化疗时间[3]。②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患者开始巩固治疗。化疗方案为DA、MA或HA。严格按药物剂量、使用说明操作。每2个月1次,15d/次。至少强化治疗3个疗程,序贯化疗后用As203治疗15-20d。ATRA 20-30mg/d,以后重复上述治疗方案,每2个月1次。③诊断标准 APL患者的诊断标准均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判定。④治疗前后心、肝、肾功能的监测:对32例APL患者进行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的动态监测,心电图每2周复查1次,肝、肾功能每4周复查1次。
结 果
32例APL患者中,29例患者达到血液学缓解,CR率90.6%,获得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30.3±4.2)d,凝血功能异常4例。在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治疗15d后25例(78.1%)出现白细胞升高,平均峰值52.9×109/L。本组共有3例诱导失败出现复发,其中2例WBC>10.0×109/L,于第2次巩固治疗时,行脑脊液检查发现白血病细胞,复发后治疗无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在巩固治疗3次后因中止治疗导致颅内复发,再次入院第2-3d死于脑出血。
不良反应:ATRA诱导治疗过程中,6例(18.6%)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头痛、呕吐、高颅内压综合征。调整剂量至18-30mg/d,症状得到改善。As203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无力、皮肤出疹、颜面及下肢浮肿及异常精神症状。在整个诱导过程中,16例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其中9例为轻中度转氨酶升高,停用As203并予保肝利尿,对症治疗后肝肾功能恢复正常。
讨 论
白血病是一种异质性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发病迅速,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为其临床特征,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往往因发生DIC及颅内出血而死亡。ATRA、砷剂治疗APL在国内、外已得到肯定[4]。据报道,有人检测了单用ATRA或As203及两者联合诱导治疗的疗效,并用RT-PCR技术检测PML-RARa转录以评估肿瘤负荷。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可获得最好的疗效,不仅大大缩短缓解的时间。也明显降低缓解时的肿瘤负荷。维甲酸(ATRA)治疗APL时,当ATRA药物浓度升高,能使PML-RARα发生明显构型改变,使CoR复合物脱离受体,进而激活转录,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5]。As203有剂量依赖性,在血药浓度较高时(>0.5μm)促进凋亡;血药浓度较低(0.25-0.5μm)或治疗周期较长时诱导分化。砷剂与维甲酸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减少耐药的发生,其交替应用,使砷剂(或)维甲酸的治疗出现间歇。从而有利于恢复白血病细胞对砷剂(或)维甲酸的敏感性。本组通过ATRA联合As203治疗APL患者的诱导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1 杨惠娟.维甲酸联合砷剂及阿糖胞苷治疗初发APL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0):90 -91.
2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6-121.
3 熊树民,余润泉.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65.
4 向阳,王晓波,孙淑君,等.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3 例疗效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7):440-441.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