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法临床应用

2013-08-15杨晓玲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肌肉注射针头青霉素

杨晓玲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人民医院 615400)

2012年苄星青霉素在我院皮肤科主要用于梅毒的治疗,以利多卡因做为苄星青霉素的溶媒肌肉注射在临床应用。苄星青霉素在注射过程中容易堵塞,从而导致注射失败,只能换成8号以上的针头重新进行注射,然而这样往往会增加患者的疼痛不适感,并且对药液和医疗材料还造成了一定的浪费[1]。因此我院对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下面本文就对苄星青霉素常规肌肉注射法以及新型肌肉注射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对比。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对我院所接收采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法进行治疗的30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其中一组采用苄星青霉素的常规肌肉注射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改良之后的新肌肉注射方法。其中这些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3~46岁、平均年龄为(29.4±3.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别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注射方法: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即用10ML空针将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5ML稀释240万卞星青霉素,单侧臀部一次性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良之后的肌肉注射法,先消毒皮肤,在消毒液待干的的过程中,立即配制药液摇匀,快速抽吸并肌注,(在推注药液过程中必须快而匀速),即采用两具10ML空针将卞星青霉素240万加利多卡因5ML分成两侧臀部注射(具体操作方法为:先用一具10ML空针抽吸2.5ML利多卡因加4ML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稀释120万卞星青霉素一侧臀部肌注,再用同样的方法在另一侧臀部注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以及患者疼痛进行对比分析。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得数据用t检验,P<0.05代表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达1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46.6%,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到严重疼痛不适仅有3例,其百分比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苄星青霉素又被称为是长效西林,主要用于梅毒和风心病的治疗,为了能够达到其缓释效果,对药物的稳定产生有利作用,对药物的释放和吸收进行一定的延长,往往会在药物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一些缓释剂以及混悬剂[2],但是混悬剂的表面自由能非常大,并且具有自发聚集趋向以及增长的趋向,因此非常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出现沉降,并且聚集在一起而不能分散开来,从而造成针头堵塞,引起注射失败[3]。我院在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中,采用常规注射方法的对照组15例患者中,就有8例出现了针头堵塞,只能换成8号以上针头重新进行注射,结果患者感到疼痛不已,甚至无法承受。但是采用改良之后肌肉注射法的观察组患者,其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达100%,没有1例患者出现针头堵塞情况,从而大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因此对照组患者感到严重疼痛不适的仅有3例,明显的少于对照组的8例。关于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法的改良,有许多护理人员都曾经做过一定的研究,例如陈祖平就曾经把药物先溶解,然后抽吸药液,在把空气排净之后,再抽吸0.5~1ml的生理盐水,最后立即把针头更换之后,不排气直接进行注射,从而对针头堵塞进行避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中,其改良目的主要就是减少针头堵塞以及减轻患者疼痛感[4],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我院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改良之后,不但有效的减少了针头堵塞,提高了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并对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进行有效降低。

1 胡晓君.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5):254-255.

2 杨晗,曾丹,张春秀.大剂量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9):193 -194.

3 杨冬梅,韦金娟.改良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4(19):308.

4 王慕卿,詹陈菊,陈惠英.苄星青霉素2种肌肉注射方法的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2(3):101 -102.

猜你喜欢

肌肉注射针头青霉素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