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风景区科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
2013-08-15叶张煌刘嘉麒郭福生尹国胜
叶张煌, 刘嘉麒, 郭福生, 尹国胜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江西南昌 330013;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4.江西省地质调查院,江西南昌 330030)
1 江西风景区科普旅游资源简介和特点
不同学者对科普旅游资源的文字描述不尽相同,但其内涵基本相同[1-4]。本文将其定义为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特色,以旅游地的深层次开发为手段,以达到提高旅游者文化素养,满足人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为目的的生态旅游产品。
江西山峦连绵,奇峰幽谷,江湖纵横,名泉飞瀑,是大自然的一部“奇、幽、险、美”的交响曲。所有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遗产,代表了地球发展的不同篇章和地域特点,具有重要的科普意义和研究价值。举例说来,庐山是一座新生代地垒式断块山,有距今19—20亿年江南最古老的岩石,是中纬度、中低山区第四季冰川遗迹分布的典型地区,是中国第四季冰川研究发源地,有中国最早的庐山植物园;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井冈山处于中国大陆第三级阶地盆岭构造的南北向中山地貌带,有欧亚大陆东南部的第二高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三清山历经十多亿年的沦桑巨变,峰峦林立,形成独特的花岗岩峰林地貌;龙虎山是典型的壮年期丹霞地貌的代表。
同时,江西悠久的文明,沧桑的历史赋予了这些江湖山川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以江西四大名山为例,庐山是一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名山,二千多年来,无数历史名人登临庐山,留下4 000多首(篇)诗歌和游记,以及900余处摩崖石刻。庐山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庐山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对佛教中国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庐山保存有不同风格的近代国际性别墅群600余栋。建国后,历次的庐山会议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井冈山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保存有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湘赣闽红色旅游区确定为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5];三清山保存有独特的道教古建筑群,留下众多的摩崖石刻;龙虎山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也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开篇之地。
综上所述,江西科普旅游资源有如下的特征。
第一,类型齐全,稀缺性高。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现有3处世界地质公园,9处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4处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名录(注:井冈山目前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提名地),1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4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风景名胜区,3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6处国家森林公园,18处国家湿地公园。这些保护区类型各异,互补性强,但各类具有科普价值的旅游资源相互交织,如典型的地质遗迹、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可形成一系列具有很高价值的科普旅游资源。
第二,面积广阔,交通便利。上述各类保护区的面积约47 000 km2,占江西省国土总面积的28.2%。近几年,江西位于中国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带,俗称“楚头吴尾,粤户闽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近年交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包括科普旅游提供了首要条件。
第三,投入不足,潜力巨大。全国的科普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各地通行的做法是把科普旅游当作观光旅游的副产品,在导游的介绍中往往一带而过,甚至根本不提科普知识。江西也不例外,在开发和宣传文化附加值方面一直是个短板,发展科普旅游大有作为。特别是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东方,科普旅游的前景广阔。
2 发展科普旅游的必要性
江西省众多的风景区,同时也是地质公园和自然或文化遗产地,有责任和义务推广科普旅游。2013年新年伊始,我国国内三大著名景区——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因“向公众普及知识”等方面存在的欠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年一次的评估中被给予了黄牌警告,要求整改。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首先,科普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的表现[4]。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科普旅游是属于第三层次的需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出外旅行,追求精神享受的愿望愈加强烈,传统的山水旅游无法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望。这些天然课堂是对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最好场所,既可以做到放松心情,健康体魄,又可以在游览中学习真知,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书本上的知识是枯燥的,然而,通过立体空间,通过原始状态的感性认识,可以给人留下更深刻和具体的烙印。
其次,与我们过去追求的粗放式旅游模式完全不同,科普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产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的提高,科普旅游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最后,科普旅游有利于提升风景保护区的文化品味,形成特色旅游产品,繁荣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如果能把江西省的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地等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为广大青少年普及知识、进行启智教育的最好天然课堂,成为人文历史教育、美学艺术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场所,成为培养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最好无声老师,这无疑是江西旅游的一张名片,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动体现。
3 开发江西风景区科普旅游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开发江西风景名胜区的科普旅游资源,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3.1 加强研究,打造以科普旅游为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江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已申请为地质公园或世界遗产名录,大多有了相当好的前期科学研究基础,省级的风景名胜区的科普旅游价值也值得深入挖掘。但江西在利用这些天然课堂向青少年游客传播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也有认识上的误区。为此提出以下11种科普旅游线路。
在地质公园区,如三清山和庐山,建立以地学科普为主的旅游线路,普及地质地理地貌知识,讲述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及其形成机制;在宗教圣地,建立以道教和佛教朝圣为主的旅游线路,如东林寺,上清宫,三清宫等地,传播宗教文化;在革命根据地,如井冈山,上饶集中营等,建立以红色旅游为主的旅游线路,进行爱国主义为主的历史教育;在历史遗迹地,如流坑、江湾村和汤显祖纪念馆等地,建立穿越时空的旅游线路,普及古代科技和历史人文、文学知识;在河流湖泊地,如赣江支流和鄱阳湖等,建立漂流和候鸟观光为主的旅游线路,普及鸟类迁徙、河流地貌和湖泊成因等知识;在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如湾里和象湖等地,建立生命科学为主的旅游线路,普及动植物知识、保护环境和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山水景观区,如仙水岩、秀峰等地,建立风光欣赏为主的旅游线路,突出美学、摄影、绘画等科普知识;在农家体验为主的景区,如九曲山庄,田园牧歌等地,普及农业科技,培养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操;在民族风俗区,如采茶戏和南丰傩舞等,建立民俗体验线路,普及民俗渊源和传承的知识;在沙漠区,如厚田沙漠,建立沙雕和沙漠运动等线路,普及沙漠化和强身健体的技能;在场馆或主题园区,如各种地质博物馆和科教馆,建立科技体验点,普及各种专题知识。
以三清山地质公园内从金沙索道到三清福地这段必经的旅游路线为例。如果作为花岗岩峰林地质地貌科普旅游路线,可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科普知识。
高空栈道:本路段在1 400~1 590 m的高空崖壁上修建了高空步行道,因其处于西坡,在悬崖峭壁的峡谷中穿行,春夏季节常见流云飞雾,酷似波涛无限的海洋,被命名为“西海岸栈道”,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壮观的步行栈道,这条“原生态通道”是一个具有科普与美学观赏价值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和生态现象的展示平台。
花岗岩地貌:沿途可见类型多样、造型各异的花岗岩微地貌,如V型峡谷,嶂谷、峰峦、峰墙、峰林、险峻的峭壁、象形石及松石景观,特别是世界绝景之东方女神和巨蟒出山。可以讲解花岗岩柱状节理、板状节理与峰林地貌景观成因的关系。
花岗岩地质:沿途可以见到中粗粒花岗岩与中细粒花岗岩接触带、似斑状结构、矿物结晶分异现象。
花岗岩生态:本路线可以观察到明显植被类型垂直带谱。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台湾松林、矮曲林和灌丛,最具特色的是古老而原生的猴头杜鹃和台湾松群落。
3.2 重视业务能力培养,提高科普旅游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和外宣材料的准确表述
旅游从业人员是科普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决定科普旅游产品质量。多数从业人员科普旅游的意识淡漠[6-7],十分有必要加强导游的培训指导,对地质遗迹、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增加科学讲解的力度。有关管理部门在醒目位置对一些典型地质遗迹现象、生物物种等立牌加以介绍和描述,但笔者在多处发现对很多遗迹的介绍说明不够准确到位,很多现象没有进行科学解释,很多英文的翻译材料出现多处严重错误。这类错误应该坚决改进和杜绝。
每个景观应积极挖掘其科普价值,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景区的地质结构、生物多样性和形成机理等方面的资料,完善科普旅游解说系统。
科学合理的旅游科普路线的设计和科普解说体系的撰写都以充分挖掘景区科学价值为前提,因此科研人员的研究是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工作,要做到科考与科普的有机结合。以三清山从小关到三清湖出入园的必经路线为例,这是一条极佳的地质事件科考和景观科普线路,可以以自驾车为主、结合步行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点有:
小关:新元古代裂谷火山事件遗迹;
港首至引浆:新元古代成冰纪雪球事件遗迹和寒武纪早期海洋缺氧事件遗迹;
岭头山:褶皱构造遗迹景观和花岗岩脉侵入景观;
鹅公岭至西坑:断层构造景观;
大湾:寒武纪条带状灰岩景观;
紫湖:奥陶纪页岩
高桥寺:加里东造山运动事件遗迹,泥盆纪砾岩沉积不整合于奥陶纪砂岩之上;
天梁:石炭纪—二叠纪碳酸盐岩岩溶地貌景观,有江南岩溶第一天生桥;
三清湖:湖光美景。
3.3 强调互动,增强科普旅游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在风景旅游区,科普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有从业人员的讲解、立牌树碑、专家讲座等。但不管哪种形式,设计好旅游产品的游客互动参与环节是科普旅游成功的关键。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体验经济的时代[8],科普旅游应顺应这一趋势。如因地制宜建立标本制作室,指导游客制作动植物标本;让游客亲自体验自然经济下传统农业的生产活动;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让旅客体验地球的演化和地貌的发育过程。
4 结语
江西省风景区具有丰富的科普旅游资源,具有市场化开发的优越条件和广阔前景。在科普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充分科学地挖掘科普旅游资源的内涵,准确定位,合理引导,真正做到“三个一体”:集科学性、启迪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集地学、美学、宗教、人文和物种等知识于一体,集科普教育与专业科考于一体。
[1]王立峰,范新宇,阳国亮,等.自然保护区科普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例[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52-56.
[2]卢志恒,李志富,孙德军.整合森林资源 发展科普旅游—宁城县黑里河林区森林资源旅游开发建设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4):105-106.
[3]李绍刚.浅析科普旅游开发[J].资源与环境,2006(15):195.
[4]于洪贤,何卓,朱井丽.我国科普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3):94-96.
[5]郭福生,刘林清,花明,等.江西省丹霞地貌景观资源区划与“双红旅游区”刍议[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363-365.
[6]杨廷锋.喀斯特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的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2):140-144.
[7]陈均亮.福建省科普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与对策[J].海峡科学,2007(10):20-23.
[8]侯平兰,李庆雷.论体验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6(6):110-114.